中国南部多地近日持续高温,用电负荷大增。


中国南部多地近日持续高温,用电负荷大增,四川的供电商指出,若无法缓解供电压力,将考量限制民生用电。对抗气候变化迫在眉睫之际,中、美外交官却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大打口水战。

四川达州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在8月16日下午发布“有序限电预告”,若经采取一切措施仍无法缓解供电压力,打算对民生用电“开第一枪”,针对供电区用户实行有序限电,其中规定,每条线路的限电时间将持续约2.5小时。除此之外,重庆市也发布有关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的紧急通知,从17日起至24日扩大限电范围,影响当地的汽车、半导体产业;成都市多个商场、写字楼也停供冷气,地铁、机场配合限电。

水电大省四川为何限电?


人在成都的地质专家、中国非营利组织横断山研究会会长杨勇告诉本台,四川省遇到极端高温,但当地电网系统无法有效应对。

“这两年为了气候行动,我们限煤、限火电,关停了一些火电发电厂,但新能源建设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杨勇说,“因为极端天气,我们也是几十年以来碰到(一次),在预案准备上、应对措施上还不是太充分。”

为确保电网安全,四川当局发布公告,勒令企业生产全停,从15日到20日期间放“高温假”,还电于民,不过仍难以解决供电问题。作为水电大省的四川,却因今年夏天旱情严重,影响长江流域的水量,导致水电发电量骤减。

根据8月12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公布数据,8月上旬,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多年同期少六成多,为近10年同期最少。四川省副省长罗强于9日举行的省电煤电力保供协调机制第17次会议上坦言,进入7月,四川省遭遇6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天气,用电负荷接连6次创历史新高,供电面临巨大压力。

除此之外,中国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在8月17日举行视频会议,要求针对前期北方多地强降雨、南方持续高温干旱安排布署、展开防范应对工作。

“这些江河水系今年来水偏少,而且偏少的幅度很大,这种上游来水量减少的速度,也是这几十年罕见的,来水量减少也影响水电出力。第二个是水电网的输出现在也在建设和进程当中,但特高压起步比较晚,原有的电力输入系统不是太完善。”杨勇分析。



2022年8月17日所见的长江重庆段裸露的河床(路透社)


气候变化可成中美良性竞争


事实上,不仅中国各城市,全球各地在2022年上半年相继传出暴雨、洪灾、热浪、野火等灾害。当对抗气候变化迫在眉睫,美、中两国外交官却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大打口水战。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8月15日就在推特写道:“美国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国会最近通过的法案是我们史上最大的气候投资,得以在2030年之前、减少大约40%的美国碳排放量。中国政府应该跟进,并重新考虑其中止与美国进行气候合作的决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官方帐号则回复:“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但问题是,美国能兑现吗?”

一连串美中外交官的针锋相对引起网民热议,不过也引起广泛担忧。虽然对抗气候变化在两国合作项目上至关重要,但随着中美之间在包括台湾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两国能否在气候议题上合作,令人怀疑。

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中国环境论坛(China Environment Forum)负责人詹妮弗·特纳(Jennifer Turner)却对此保持乐观。她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若两国能在对抗气候变化上维持良性竞争,将能达成更高成效。

“回顾中美两国在气候、清洁能源、环境合作上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些早已存在于美中关系的DNA(基因)中,这些合作一直在。”特纳说,“也许我们不会在双边合作进行,也许会与欧洲建立三边合作,也许会更频繁地在全球议题上。但是,我们(美中)一直都是合作的竞争对手。”

美国总统拜登在16日签署规模4300亿美元的《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生效,法案聚焦绿能、医保以及税制等三大面向,旨在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和减少国内温室气体排放,被视为美国史上对抗气候变化的最大规模投资。

在此之前,中国因抗议美国众院议长佩洛西率团访台,宣布暂停中美双边气候变化商谈。投身中国环境议题超过20年的特纳认为,许多中美的非官方渠道、非政府组织等仍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相关议题上展开对话和合作,这种交流,保持中美双方沟通渠道的畅通,也有稳定双边关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