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了!

77年前的今天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形式

发布《终战诏书》

日本无条件投降



中华儿女奔走相告

大家自发涌上街头

扭秧歌、敲锣鼓、举火把

大街小巷满是胜利的标语

河谷山川尽是鞭炮的声浪



从1931年到1945年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夏大地

3500多万同胞伤亡

4200多万难民无家可归

敌人异常残暴

无数战士前赴后继

在国难当头时挺起民族的脊梁

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

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

人数最少时不足两千人

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抗联官兵竟仅穿着有窟窿的单衣

没有粮食,便啃树皮、草根

14年共出击20多万次

他们以大无畏革命精神

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



1943年3月,“刘老庄连”

为掩护根据地人民群众安全转移

在江苏淮阴刘老庄

与数十倍于己的日伪军殊死搏斗

战斗从拂晓打到黄昏

全连82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



北京密云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

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

他们全部战死沙场

临终前,邓玉芬对乡亲们说

“把我埋在大路边

我要看着孩子们回来” 



华北平原上一个庄户人家

写下这样一副对联

“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

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

横批是:“抗战到底”

这是中华儿女

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

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在抗日斗争中,华北平原敌后军民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等多种有效的歼敌方法。

爱国将士

浴血奋战、慷慨赴死

各界民众

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14年挥洒血泪的不屈抗争

终于迎来侵略者低头的一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

第一次完全胜利



77载时光流逝

当年的贫弱已一去不返

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

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但那段充满硝烟的历史

我们铭记在心,永不敢忘



今天,我们缅怀死难同胞

致敬英勇捐躯的先烈

致敬那场不屈不挠的抗争

更提醒你我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原标题】77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了!

日本投降77周年:它真的是无条件投降吗?



今天是8月15号,77年前的今天,日本NHK电视台以广播录音的形式向全体日本国民和军队播放了天皇裕仁亲口宣读的《终战诏书》,宣布接受同盟国发布的《波茨坦公告》正式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告终。



▲报纸对于日本投降的报道

关于日本投降,我们经常会说日本是“无条件”投降,这一点咱们这边的历史教材和对岸的教材基本上保持一致。因此对于“无条件投降”这个事儿,基本已经成了一个共识,毕竟战败国还有什么好说的,人家说啥是啥就得了。

但就是那份被看作是日本投降宣言的《终战诏书》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里面从头到尾就压根没有一句提到“投降”这俩字,不但一点没有战败国该有的样子,反而结尾还大义凛然的来了这么一段: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终战诏书》

后来军武菌在翻找相关学术论文的时候,发现自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者们就对“无条件投降”产生了争论,其中有五十多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有条件论者认为日本战后得到了比较宽松的处理,并保留了天皇制度;无条件论者则是根据同盟国的各种宣言、公告等直接证据进行证明,观点占比呢也基本上是一半一半。



今天借着日本投降纪念日,军武菌就把日本投降前后发生的那些事拿出来跟大家闲扯几句。



什么是无条件投降?

要弄清楚是不是无条件投降就先要搞明白什么是无条件投降,它是怎么来的。

从字面理解,无条件投降就没有条件,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著名将领尤利西斯·格兰特,在面对南军提出的停火谈判要求时,格兰特第一次清晰提出了“除了立即无条件投降外,不接受其他任何条件”。

到了二战时期,无条件投降就更具体到了两个内容上,第一个是不谈判,战败国有什么资格讨价还价?第二个叫不承认,也就是你们原来的政府、政党、军队、包括国家领导人统统不承认,到了战后还要清算,你看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日本的那些军政要员,战后一个个都成了战犯。



▲纳粹德国签署的投降书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随后美国对日宣战,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演讲中提到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只能接受完全和彻底的胜利,对于国际上野蛮的行为,无论身在何方,必须绝对和最终的消灭”。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话里话外就有点无条件投降那意思了。1942年的3月,美国副国务卿韦尔斯就向罗斯福提出了“意大利可以谈判,但是德日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个概念,罗斯福非常赞同,“小伙子,很不错,我看好你哦”。不过韦尔斯还是年轻了点,按照罗斯福的想法,意大利多什么?也必须无条件投降,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战争的结果必须是无条件投降,协商停战是办不到的。”

于是1943年1月24日,罗斯福就在记者招待会上第一次向全世界提出了无条件投降的概念:“这次战争的目标可以列成一个简单的公式: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必须无条件投降。”

没过多久墨索里尼就被投票下台,意大利签署了停战协定,转过头加入到了盟军对纳粹德国的战争中。墨索里尼一个那么大一个独裁者可能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最后居然是被手下投票给投下去的。



▲墨索里尼死后被倒挂在广场上示众

这一年7月,德军又在库图佐夫行动和鲁缅采夫行动中被苏军击退,失去了战略主动权,此时德国战败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看不清形势的就剩日本了,于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进行了以对日战争为主要内容的会谈。不过由于因为斯大林没来,所以《开罗宣言》并未在第一时间签字,会议一结束,罗斯福、丘吉尔就起身前往德黑兰,同斯大林会晤。

12月1日,英、美、中三大国正式把《开罗宣言》通告全世界,并首次提出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日本是怎么想的?

盟军那边发通告的同时,日本国内主张结束战争的声音也在越来越高。比如当时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多次表示:如果因战败而引起左翼革命,不如争取尽早结束战争。

但是,近卫虽然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但是他并没有说要无条件。1945年2月14日,他给天皇裕仁上了一封奏折,里面提到:“战败虽在我国国体上留下污点,但英、美舆论至今尚未进而提及改变国体问题。因此,如仅就战败而言,尚无须为国体而忧虑。”



▲《时代周刊》上的近卫文麿,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从这份奏折里也可以看出,近卫那意思就是如果日本战败,最起码还能保留国体这个国体说的就是天皇制。日本为了这个目标也是下足了功夫,为了摸清英美的态度,日本就私下联系瑞士、瑞典、梵蒂冈这些中立国,希望他们从中间帮着传话,打听打听英美到底打算开出一个什么价。

另一边,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开会,达成《雅尔塔协定》,为了能让苏联对日宣战,英美这两个臭不要脸的就一起搭伙把中国给卖了,苏联答应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两个月或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同时,日本主和派也在积极运动,先是近卫等人拟定了一份所谓“和平交涉纲要”,其中包括“修改无条件投降一词,保证天皇、不变更宪法、保持对台湾、朝鲜的统治;对满洲国的国际共管。然后“积极努力由苏联调停而达到交涉的成功,但在万一归于失败时,立刻开始与英美直接交涉”。



▲《苏日中立条约》原文,图片来自知乎@张益达

为了能在最后时刻争取到苏联,日本不惜要归还库页岛北部,甚至打算在万不得已的时候连千岛群岛北部也让出去。但是很快被打脸,苏联不仅提前一年废除了1941年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还果断拒绝了日本特使赴苏的访问活动。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连一向坚持“保留国体”的近卫都觉得战后保留天皇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他甚至还劝裕仁赶紧退位出家,然后让儿子接班,以争取“宽大处理”。



事情正在起变化

1945年4月,罗斯福去世,接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虽然基本上奉行了罗斯福的对日战略,但是还是做出了微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在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之后,杜鲁门不再执着于像对待德国那样彻底毁灭打击的方式,转而寻求一种以最小的代价迫使日本早日投降的办法。

说人话就是别给脸不要脸,赶紧投。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了会晤,7月26日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再次敦促日本投降。这份公告除了把《开罗宣言》的会议精神重新传达了一遍之外,最最重要的是第13条,原文如下:

“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波茨坦公告》中文版

这里面提到的就不再是“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而是“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这就跟之前罗斯福总统的政策相比就已经是宽容很多了。

对日态度的改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杜鲁门这个人是一个铁杆的反苏右派,德国刚刚投降的时候,老杜心里就已经开始盘算怎么独占日本,牵制苏联。

虽然公告是美国人主导的,但是把锅全甩给大漂亮似乎也不妥,毕竟《波茨坦公告》是苏、美、英三国共同商量出来的,公布之前蒋介石也是过了目的,在当时也是代表了同盟国共同的利益诉求的。

事实上,苏联在“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件事也没有多么坚定,斯大林就曾对美国特使霍浦金斯和驻苏大使哈里曼说过:“如果日本表示愿意投降,争取较宽大的条件,那么盟国就应当放弃已经宣布的要它无条件投降的政策,而准备接受另一种投降形式”。



▲《波茨坦公告》原文

但是日本却没有注意到美国政策这一变化,日本当局通过一通分析得出结论:“美、英、中三国,已经放弃以前的绝对无条件投降的主张,代之提出了同日本建立和平的八个项目的特定条件。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只适用于日本武装部队,这阅读理解能力属实是智商地下室了。

又发现苏联没有在公告中列名,就天真地以为这是苏联跟美英在投降问题上有分歧,于是就打算利用这点,从中给自己谋取点好处,就对公告表示“置之不理”的态度。

三国一看给你发消息你已读不回是几个意思,给脸不要那我就揍你吧,8月上旬,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这一下才算给日本人炸明白了。



有条件还是无条件?

8月9日上午10时半,日本召开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会议的主题就一个:研究怎么接受波茨坦公告。经过这些个高官一顿开会商量,提出了4个条件:

1、保证维护国体;

2、战犯由日本方面自行处理;

3、自动解除武装;

4、避免盟军占领日本本土,如果不可能,则将东京除外,用少数兵力实行短期占领。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这本书里写:无论多么聪明的人,一旦进入群体中,智商就会下降。这句话用在日本这老几位身上一点没错,平时一个个比猴还精的人,一开会就集体降智了。

还好当时的外相东乡茂德是个明白人,他就说了:能保住天皇就已经是烧高香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两边从上午争论到半夜,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请天皇召开御前会议,亲自决定。半夜12点,天皇连同这些大臣们相聚在闷热潮湿的御用防空地下室里。



▲日本前首相近卫文麿关于最后一次御前会议的记录

会议一直开到了第二天凌晨2时,最终裕仁赞成了外相东乡茂德的方案,只要能维护住国体,其他的爱咋咋地吧。

到了早上的7时15分,外务省用加急电报请中立国瑞土、瑞典转告美、英、中、苏四国,宣示“仍附以一项谅解,即上项公告并不包括任何有损天皇为最高统治者权利的要求之下,帝国政府接受此宣言。”



▲正在收听《终战诏书》广播的日本民众

杜鲁门得到消息后立即组织开会,并紧急征求中、英、苏三国的意见,并于11日下午作出答复:“自投降之时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之命令”,“按照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确定之”。

14日23时,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15日正午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派重光葵、梅津美治郎作为代表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



▲密苏里号上的签字仪式

投降书中写道:“日本帝国大本营及在日本控制下驻扎各地的日本武装部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天皇与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力,将服从盟国最高统帅”。而盟军进驻日本后,也保留了天皇和日本国政府,仅撤销了日本帝国大本营、参谋本部、军令部等机构。

说到这里就要提纳粹德国的投降,1945年5月8号纳粹德国投降,23日第三帝国政府被盟军解散,随后纽伦堡军事法庭宣布纳粹党、盖世太保等政治团体和组织为非法组织,不但失去了40%的国土,连国家带着首都更是被一分为二,由美苏分别占领,这一系列操作是完全符合罗斯福最早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



▲正在修筑的柏林墙

反过来再看日本的投降,明显就比德国要宽容得多,这也是关于有条件还是无条件的一个比较大争议所在。



盟国同意日本有条件投降的深层原因

对于到底是有条件还是无条件,学术上也争论了那么多年,军武菌水平一般能力有限,自然也没有资格下定论,所以接下来咱们只说说为什么对日本和德国要区别对待。

这一点呢,日本和德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德国是典型的西方民主国家,希特勒再怎么说也是选民投票选出来的,因此就算他在德国民众中影响力再大,他的身份也只不过是一位高级公务员而已。后来德国分裂成东德和西德,德国的老百姓还是自愿服从政府的管理。



▲纳粹德国的主要人物,从左至右为:帝国元帅赫尔曼 戈林、帝国元帅威廉 凯特尔、德国海军元帅卡尔 邓尼茨、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前面是希特勒

但是这个日本天皇就不一样了,他不仅是国家元首,还是日本民众心中神权的化身。按照日本人的说法,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代,神的化身,天皇跟日本那是可以划等号的,如果天皇没了,那整个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就崩塌了。

不过现在对于日本的年轻一代来说,天皇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就没有那么神圣了,天皇“堕落”到这种地步,也都是自己作的。日本1889年的宪法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总揽统治权”,把天皇的神性都写到了宪法里,不过那时候日本学德国实行的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天皇掌握国家军政大权。

但是等到二战后,美军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造。1946年11月,日本国会通过了由美国占领当局起草的新宪法,废除了天皇掌权的制度,只保留了天皇作为日本国家的象征。



▲麦克阿瑟和日本天皇,俩人的身高也反映了当时两国的地位

然后就是美国的小算盘。

1945年美军占领冲绳岛之后,日本战败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但是由于在冲绳岛战役中美军损失惨重,再加上杜鲁门本身就想早日结束二战,于是就放宽了对于日本投降的要求。

前面说了杜鲁门早就预料到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的矛盾将成为世界局势的主要矛盾,这时候尽快争取日本就显得更为重要。而想争取日本就先要争取天皇,要知道为了保卫天皇的权威,日本军部的主战派军官就主张全民一致,不惜“一亿国民总玉碎”。



▲冲绳岛战役老照片,美日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出于减少伤亡早日结束战争和战后安全稳定占领日本全国的考虑,几乎当时所有的美国政界人士都认为,最适合日本的政治制度就是君主立宪制。因此,杜鲁门在之后的声明中才会表示是“日本武装力量必须无条件投降”而不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重要的是求取政治上的成果,而非军事上的成功。



其实在军武菌看来,不管是“无条件投降”还是“有条件投降”,投降就是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日本战败投降被载入人类史册,其胜利成果奠定了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基础的历史事实不容任何人颠倒和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