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程晓玲,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个产业要强大到什么程度,才足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签?


近日,江苏省住建厅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江苏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1642.0 亿元,其中南通首破万亿,达到10612.2亿元,占江苏全省四分之一。


这一产值规模,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中国建筑看江苏,江苏建筑看南通。去年,南通GDP为11026.9亿元,这意味着其建筑业规模,几乎等同于全市经济体量。也正因有了这根“顶梁柱”,江苏省建筑业产值规模已连续16年保持全国第一。


自上世纪“南通铁军”的名号打响至今,这座苏中城市留下诸多行业传奇:截至2021年底已斩获126个鲁班奖“小金人”,在全国地级市中一骑绝尘;从人民大会堂到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南通建筑队伍声名远扬,遍布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占全市总人口近三分之一……


即便如此,南通仍然难逃建筑全行业深度调整带来的“阵痛”。近两年,当地知名建筑企业破产消息频传,让不少人开始担忧这座“建筑之乡”的未来。


支柱产业遭遇生存危机,南通如何自救?


01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近代第一城”到“建筑之乡”,南通建筑业的发家史也有迹可循。


《南通建筑史话》序言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末状元张謇返回南通故里实行地方自治,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开全国文明之先。在此期间,南通“一城三镇”的城市布局形成,一大批城市建筑相继建成,南通建筑业的“地基”由此打下。


20世纪20年代初,南通人陶桂林创办当时全国最大的建筑企业——陶馥记营造厂,并先后中标承建广州中山纪念堂、南京中山陵、上海国际饭店等重大项目,一战成名。


公开资料显示,陶桂林不仅在南通投资创办中国第一所建筑职业学校,还先后发起组织中国最早研究建筑学术的团体、创办中国第一家建筑杂志等,培养出大批建筑人才,为南通建筑业发展进一步扎下了根。


1949年之后,大规模建设需求涌现,南通建筑业凭借精良的技术和良好口碑乘势而上。


从20世纪50年代首都十大建筑施工,60年代南京长江大桥建设,1979年援建克拉玛依,80年代挥师西藏,90年代全面进军上海,再到进入新世纪后加速进军海外市场……“基建狂魔”的称号逐步打响。


南通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南通建筑队伍已遍及47个国家和地区。一项更直观的数据是,当年在以色列的近万名中国建筑工人中,江苏人占了六七成,其中来自南通的就有80%。


2021年,南通建筑业迎来新的里程碑:产值首次突破万亿,稳居省内第一、全国地级市之首。对比省内排名第二的南京,2021年建筑业产值为5402.6亿元,占江苏全省比重13.0%,仅相当于南通的一半。


图片来源:《2021 年度江苏建筑业发展报告》<br>
图片来源:《2021 年度江苏建筑业发展报告》


02


凭借建筑业的强力支撑,南通成为长三角8座万亿城市之一。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企业崛起和居民增收。


在2020年中国民企500强中,南通共有14家企业入围,其中建筑行业就占了11席。而在2020年度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名单中,南通的建筑企业更是包揽前5名。


2021年,南通全市拥有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24家,累计斩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126个,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据统计,2020年末,南通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1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相当于每4个南通人中,就至少有1人从事建筑行业。


2021年,南通全市人均GDP达14.26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8.1万元)高出6万元,超过成都、福州、长沙等城市;人均存款更是高达10.4万元,在强市林立的江苏省排名第一。


不过,硬币的另外一面,是南通对于这一支柱产业、尤其是房屋建筑业的过度依赖


南通市统计局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房屋建筑业共完成建筑业产值8094.9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89.3%,对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贡献率达到88%。


随着建筑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在行业增速整体下滑背景下,南通建筑业在多年“狂奔”之后积攒下来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我市建筑业高度依赖房地产业,但严厉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的增长空间极其有限。”南通市住建局编制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直言当地建筑业发展面临挑战——


从全国来看,我市龙头建筑企业的体量只能算是中等规模,在品牌、资金实力、核心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与头部的央企、国企差距巨大,在房屋公建高端项目、制造业领域大型项目等中高端市场上,我市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明显不足……


03


“危机”直接反映在当地近几年建筑产业增势上。


2012~2021年,南通建筑产业总产值从4423.8亿元增长至10612.2亿元,但增速已从两位数增长逐渐下降至去年的5.9%。这一增速仅高于2015年,是南通建筑业近十年中倒数第二的增长速度。



南通建筑业产值占GDP比重,也在经历2014年109.3%的高峰后,逐步波动下滑至2021年96.2%,又回到接近10年前(2012年)的水平。


不仅如此,南通建筑业还面临一个极大困境——行业人口流失


据统计,南通在外建筑大军有近百万人。由于工程项目遍布世界各地,建筑工人长年走南闯北,尽管在南通纳税超过百亿元,但在统计中,他们大多属于“流出人口”。


公开数据显示,南通户籍人口自2002年起连续20年负增长,是全国主要城市中负增长最严重的城市。尤为尴尬的是,从1989年起,南通常住人口就长期低于户籍人口。过去10多年,南通每年净流出人数几乎都在30万人左右。


在七普之前的6次人口普查中,南通均为人口净流出城市。这一趋势,直到2021年七普结果公布才稍有扭转。


与此同时,南通还是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七普数据显示,当地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2.67%。早在1982年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南通,比全国提早了17年。


《南通市“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建筑业劳动力供需失衡,建筑工人老龄化将对工程的安全生产、质量、工期形成全面的挑战,甚至影响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转型调整已迫在眉睫。


一方面,当地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南通市智慧建筑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在探索生产方式、业务领域转型升级的同时,重点聚焦“新基建”领域,大力鼓励和扶持大型建筑企业与央企或国企采用联合体方式拓展业务领域;


另一方面,南通也在竭力破解“用工难”、填补工匠人才缺口。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南通建筑业将新增一级建造师等国家级注册师2000名以上,中级工以上建筑工人数达40万左右。


转型“阵痛”之后,这座传统建筑大市能否完成向建筑强市的转变,在新一轮竞争中续写往日辉煌,尚待时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