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5个多月,目前俄乌双方仍在继续激战。但随着美国援助的海马斯火箭炮陆续抵达乌克兰,乌军也开始了多次反攻。近期,顿涅茨克的传奇女军官、火箭炮部队中校卡丘拉遭到乌军袭击不幸身亡。许多人纷纷表示悲伤,普京更是追授其英雄称号。



据环球网援引俄新社8月5日报道,俄联军顿涅茨克民兵部队“冰雹”火箭炮营指挥官、现年52岁的女中校奥尔加·科尔萨·卡丘拉在顿巴斯地区的霍尔利夫卡市乘军车移动时,遭到乌军针对性的导弹袭击,其中一枚导弹准确击中了她所乘坐的汽车。卡丘拉和车上的另一人当场身亡,车上另有两人深受重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丹尼斯·普希林追授卡丘拉“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随后普京也追授其“俄罗斯英雄”称号,表彰其在履行军人职责时表现出的勇气和英雄主义。



由于个人经历的“传奇”色彩,卡丘拉一直被媒体视为顿巴斯民间武装的象征,而相较于她的本名,媒体以及民众更喜欢用她的无线电呼号“科尔萨”来称呼她,并称她为“传奇的科尔萨”。据报道,卡丘拉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将军。卡丘拉曾在乌克兰内政部任职16年,但2014年顿巴斯冲突爆发后,她毅然决定加入民兵守护顿巴斯民众。之后卡丘拉成立了一个140名炮兵的“冰雹”火炮营,并担任营长,在作战期间,她率领的火箭炮营多次重创乌军,所以她的火箭炮营也被称为顿巴斯最具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所以作为顿巴斯民兵炮兵部队唯一的女性指挥官,奥尔加·卡丘拉的死不仅是顿巴斯的损失,也是俄联军的损失。毕竟培养一名优秀的女军官非常不容易,没有卡丘拉的火箭炮营,士气和战斗力都会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在此次俄乌冲突中,西方的军事援助仍旧考验着俄军。目前俄乌双方在前线展开了大规模炮战,俄军的炮兵此前在冲突的第一阶段中帮助俄军快速突破乌军的战线,为俄军快速穿插基辅立下了大功。

但是随着美国和西方盟友援助的远程火箭炮武器抵达乌克兰,俄军向乌克兰推进的步伐就开始变慢。在美国情报援助之下,乌军开始频繁攻击俄军的后勤补给线、指挥机构、指挥官、防空系统等重要目标。此次乌军袭击卡丘拉就是例子之一,乌军炮击开始时,卡丘拉所乘军车正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乌军肯定事先得到了情报或者侦查到其行动轨迹,因此才会发动炮击,并最终成功将其炸死。除此之外,乌军不仅成功摧毁俄军在赫尔松的补给大桥,还对俄军本土、指挥中心以及空军临时基地造成重创。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和其西方盟友向乌克兰提供的武器,成为了俄军特别军事行动的最大阻碍。美国提供的“海马斯”不仅打得远,精度还很高,最重要的是能够打完就跑,这给俄军的反击造成很多困难,但若不尽快将其摧毁,俄军遭受的损失将越多。所以接下来,如何打击美国援助的海马斯火箭系统则是俄军需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俄军能找到海马斯火箭系统并精准的将其摧毁,然后切断美国对乌克兰的后续援助,俄乌冲突的结束就能进一步加快。

克里米亚俄军基地爆炸 下一个目标是哪里?

当地时间8月9日15时20分,克里米亚半岛中西部沿岸、新费多罗夫卡地区附近的萨基航空兵基地发生多起爆炸。最近的乌军前线,距离该机场有200多公里。



◆距离萨基机场最近的乌军控制区有222公里

目击者说,听到空军基地传出至少12次不同强度的爆炸声,其中三次特别响亮。约半小时后又发生一次爆炸,现场火光闪耀,浓烟滚滚。

事后,俄新社等媒体援引军方消息人士的话称,爆炸是航空弹药库违反消防安全要求造成的,没有迹象、证据表明是遭到炮击或人为制造的爆炸。

克里米亚共和国领导人谢尔盖·阿克谢诺夫立刻前往事故现场视察。据他描述,有不少碎片散落在现场,救援人员正在忙碌。“我们采取措施对其周边半径5公里范围的区域实施了封锁,约30名居民被紧急疏散。”他还安慰当地民众说,“生活中一切都可能发生,但99%的情况是能被保证安全的。”

据克里米亚卫生部门通报,此次爆炸造成1名平民死亡,包括2名儿童在内的9人受伤,均无生命危险。还有30人被暂时安置于公寓和旅馆中。



◆机场的四个爆炸点

对于此次爆炸,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马利亚尔(Hanna Malyar)在推特上发了段冷幽默的话:“乌克兰国防部无法确定起火原因,但再次提醒,应注意消防规则、不要在禁烟区吸烟。请保持冷静,相信乌克兰军队。”

乌总统泽连斯基在当天的视频讲话中表示:“只要克里米亚被占领,黑海地区就不会安全。”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当晚接受采访时更是否认与乌军有关:“当然不会,我们与此事有什么关系?”

但总体来看,乌克兰的表态显得模棱两可。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是乌克兰进行的攻击,此次事件堪称俄乌战事中里程碑事件,既说明乌军具备远程攻击能力,又说明尚未被战事波及的克里米亚半岛也不再安全。



◆萨基机场与前线的距离

不再安全的克里米亚半岛

克里米亚是俄罗斯人心中最向往的旅游胜地之一,这里的阳光、沙滩与碧浪能让因漫漫长夜和大雪带来的心头压抑一扫而空。

当俄罗斯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后,民众来这里度假更为便捷了。当爆炸发生时,大量穿着泳装、抹着防晒油的游客,在沙滩营地、在漂曳的游艇上见证了这一切。恐惧感陡然升起,他们在这一刻感到,克里米亚半岛已经不再安全。



◆一个孩子远眺萨基基地升起的浓烟

一位自称了解情况的乌克兰高级军官告诉美国《纽约时报》,这事是乌军所为。“这是一个航空兵基地,飞机经常从这里起飞,袭击我们南部战区的部队。”但他始终不肯透露是用了什么武器,只说是“乌克兰专门制造的装备”。此类信息真真假假,可视为乌军信息战的一种手段。

克里米亚大桥将成下一个目标?

俄军想要固守克里米亚,最大软肋是一座跨海大桥。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多次放言,一旦有机会就会攻击这座大桥。

2016年2月,俄罗斯开工建设连接刻赤海峡的大桥。这是一座双平行铁路-公路桥,公路桥在2018年4月竣工,铁路桥在2019年12月竣工。大桥耗资约37亿美元,成为俄罗斯有史以来建造的最长桥梁,也是欧洲最长的桥梁。2017年12月,经网络投票,它被命名为克里米亚大桥。2018年5月15日,俄总统普京亲自驾驶卡车通过大桥,昭告大桥开通。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此前曾警告,莫斯科正在注意来自乌克兰当局的摧毁克里米亚大桥的威胁。俄国家杜马副主席米哈伊尔·谢列梅特亦毫不客气地指出,袭击克里米亚大桥是一种自杀行为,基辅将为此迎来更猛烈的轰炸。



◆克里米亚海滩的休息区,与远处爆炸升起的浓烟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