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带内部温度高达3000摄氏度。
鱼眼镜头拍摄的“史蒂夫”。Alan Dyer
当地时间8月7日晚间至8日凌晨,天文爱好者Alan Dyer在加拿大南部艾伯塔省的天空中拍到了一条狭长的光带。虽然时值太阳风暴突袭地球,大量带电粒子与地球高层大气相撞,在两极高纬度地区形成了极为壮观的极光。但这条光带的形态与极光有明显的差别,且其出现地区纬度较低,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条光带在专业术语中被称为“强热速增强(strong thermal velocity enhancement)”现象。在英文中,它的英文缩写是STEVE,因此又被简称为“史蒂夫”。此次“史蒂夫”现象持续了大约40分钟,其出现时间与北极光的消退时间重合。
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观察到“史蒂夫”现象是在2017年,当时它出现在加拿大的北部。“史蒂夫”的主体通常是一条明亮的紫色光带,能够在天空中维持大约一个小时。与此同时其周边还偶有绿光伴随。这些绿光的存在时间较短,通常只有几分钟。
卫星观测显示,“史蒂夫”实际上是狭长的炽热气流,其长度可达数百千米。气流内部的热空气温度可以高达3000摄氏度,并能以500倍于周边空气的高速运动。
“史蒂夫”出现的大气层高度要低于极光所在的区域。极光通常出现在地球的上层大气,而“史蒂夫”在其下方。这意味着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可能并非其直接成因。两者或有关联,因为“史蒂夫”几乎都出现在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期间,并尾随极光出现。但科学家对其形成机制可以说完全摸不着头脑。
有一种说法认为“史蒂夫”是“亚极光区”热能和动能突然爆发的结果,由太阳风暴期间较高层大气带电粒子撞击触发。但这还只是个假说。
参考
’STEVE’ descends on North America after surprise solar storm
https://www.livescience.com/surprise-solar-storm-steve-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