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我们一位家长朋友--Kevin小朋友的妈妈,她在2020年带孩子从南京到了新加坡。Kevin从2020年就和我一起学英语,是个特别有灵气的小男子汉,而且Kevin非常有才华,每次上英语课,他都能在课堂上根据上课的内容即兴画一幅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从2020年Kevin和妈妈一起到新加坡求学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我和Kevin妈妈说希望她能来分享一下对新加坡教育的亲身体验。结果她特别认真,给我提供了一篇图文并茂的完全不用修改的长文。在此向Kevin妈妈深表谢意,从她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她的严谨,我相信这种态度对Kevin的成长也是有巨大的正向影响的。
鸡娃还是不鸡娃
我是一名陪读妈妈,带着儿子KEVIN到新加坡读书一年多了,感触颇深。随着疫情的持续,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新加坡成为留学移民的热门地,像我一样低龄陪读的家庭也持续增长。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主要有政府学校、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政府学校和中国比较相似,注重基础教育,小学阶段主要是英文,数学,中文和科学,但是音体美的重视程度超过中国。和中国最大的不同是新加坡不是全民鸡娃,普通家长非常淡定,课外学乐器、舞蹈,跆拳道之类的课程也没啥功利心,要求老师多鼓励表扬,不要太严厉,对于参加考级,比赛获奖之类的要求不高。
但是相反,准备考名校或者已经进入名校的家长们是非常勤奋的,孩子也是从小学就日程排满,在保姆车上吃晚餐的孩子比比皆是,好的补习老师也非常抢手;国际学校小学阶段课业负担很轻,探究式教学方式,重视探索与思考,鼓励孩子多尝试各种活动,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私立学校的家长更多是为了过渡。三种体系,给家长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择校的空间。
进入国际学校学习体验
根据KEVIN的情况,我为他选择了一所以英语过渡见长的国际学校--Nexus international school。班级里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孩子很少,最大可能保证了多样性,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和理解多元文化。学校课程是IB体系的,儿子二年级下学期插班,上课内容只能听懂50%左右,但老师和同学都非常热情友善,他很快交到了朋友,一个学期完全适应了全英语教学。
前三个月我跟踪了他的家庭作业,感觉和中国的差别非常大,很多题目是开放式的,并且需要孩子自己查资料并总结,思维方式的转变,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举个例子,科学探索课第一个主题是系统,两个月围绕城市的快递系统,运输系统,电力系统,商品供应等话题一一介绍,作业系统的概念理解,让孩子对自己每天日程安排的小系统到设计一张包含环保元素的交通,电力等系统的城市地图。这样的作业开始往往需要两三个晚上构思并完成。这种搜集资料,整理总结,形成观点并据此说明的学习方法确实锻炼孩子的逻辑及思辨能力。刚开始他觉得有点难,但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三个月后我就无需再跟进他的作业。
数学教学也略有不同,虽然进度比较慢,但大部分的作业关于原理和思维,而非锻炼计算本身。例如:对于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这个概念,作业很多是图形分组,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而九九乘法表之类的完全不要求背诵,做作业甚至发打印好的乘法表给孩子做参考,理解概念就好,较少训练计算熟练度,三年级学到分数加减法也是一样的套路。学校一个初二的中国孩子和我吐槽说考试允许带计算器,可是她妈妈按照中国的要求不允许她带,她考试时还得手动开根号,即便如此她还是A,中国孩子的数学功底确实过硬。联想起外国小哥菜场买菜算不出找零的小视频,不由失笑。
国际学校的教学和国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同是因材施教。无论哪门课,都根据学生的程度分组,课堂作业都根据孩子的水平制定,不同组的孩子作业不一样,真的是量身定做。过一段时间,发现一个孩子有明显进步,就做个小测试,判断他能否进入更高阶的小组,每次KEVIN参加升阶考试都特别兴奋,哪怕没有通过测试,只是接到测试通知,他都觉得是自己的进步被老师看在眼里,觉得很开心。
小家伙的幸福生活
三个月之后,Kevin 慢慢适应的学校生活,交到了几个朋友,分组活动时总有人主动和他一起组队,午间休息时段也开始有很多玩伴,每天都乐颠颠的去上学,笑眯眯的放学,还一边分享白天的趣事给我。新加坡重视课外活动,KEVIN在学校参加了戏剧表演,尤克里里,空手道,网球,足球,田径等CCA活动,还参加了游泳队和数学俱乐部。因为作业少,放学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都是神采飞扬的。课余时间丰富,让孩子的节奏慢下来了。
来新加坡之前,每天两点半到三点放学,马不停蹄地接孩子去各种培训班,时间上几乎做到无缝对接,路上的时间精准压缩,孩子基本在车上吃水果和点心,还要保证晚上足够的睡眠时间,感觉自己脑子里安装了闹钟,孩子也有压迫感。现在时间宽裕,出行乘坐地铁,KEVIN把新加坡地铁线路图研究了个透彻,出门只要告诉他去哪一站就好,乘坐哪条线,在哪里转车,如何看指示牌出站,孩子都安排的明明白白,至今从无出错。孩子说,在这里他感到非常放松,没有过去的压力。事实上,课余生活也依然是满的,钢琴,击剑,奥数一直还在坚持,我猜想,是因为没有时时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孩子的学习成果,所以他觉得那些都是玩,所以没有压力感。
国际学校的老师善于鼓励孩子,总是让孩子感觉到自信和放松,孩子更喜欢这种教育方式,KEVIN在我批评他的时候,从一开始要求我的语气和音量恰当,到后来直接指导我:虽然这件事我做的不对,但是如果你这样说——”这件事你能做就很好,你可以这样改进...,就更好了” 我会更愿意去改正。作为中国家长也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学习成长,有时兼容并济有时衡量取舍。
另外一个让我感觉非常赞的是太多好用有趣的学习网站。KEVIN的二外选了法语,老师推荐了网站,让回家挑战连续21天完成任务,结果玩上瘾了,假期也不间断的每天进去做任务赚积分提高自己的排名,可能男孩子的血液里就有这种胜负欲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正向的反馈,他觉得学法语不难,反而很有趣,还和我探讨,初中可以选修三外的时候,选西班牙语还是日语。上个月带他去法国文化交流中参观巴黎圣母院的3D展,他跃跃欲试地跑去和门口验票的法国小哥寒暄聊天,回家学法语更积极了。对比我初中时每天早上六点被我妈从被窝里拖出来打着哈欠背英文单词的苦大仇深,这种学习方式也简直是YYDS啦。
国际学校虽然纸上的作业少,但重视阅读,除了每周布置阅读作业,图书馆课每周自选书籍回家阅读,学校会邮件方式提醒家长每天要让孩子保证半小时以上的课外阅读,学校提供免费账号让学生可以在家上网读书。Kevin 坚持网上每天阅读一本绘本,题材从漫画、小说过渡到科普和人物传记,形成习惯后,开始阅读章节书,从校园幽默和冒险类题材入手,现在可以阅读《哈利波特》原版书和一些科普读物了。
新加坡的文化差异
以上都是关于学业上的感受,对于文化差异,也有一些体会。中国的教育环境很强调服从、竞争以及基本功的训练,新加坡国际学校更强调尊重,开放,团队合作,自己独立的见解。我发现,在这种价值观多元、不过度强调竞争的环境中,孩子们都更能欣赏别人的优秀,同时还保持自信。而小学生家长们看成绩单时,最重视的不是各科成绩,而是成绩单最前面的综合评价:学习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社会合作能力,很多外国家长,只要这四项全A,就会给孩子奖励。这给我很多思考和启发。
当然,即使国际学校也一样有名校和普校之分,80%的陪读家长都给孩子设立了考名校的目标,或多或少都有上补习课程。这就是中国家长,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