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媒曝出佩洛西有可能访台的消息后,中美关系又再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美国政府前官员葛来仪和扎克·库珀联名在《纽约时报》发文,呼吁佩洛西考虑美中关系大局,放弃不必要的挑衅行为,但仍然错误地主张加强台湾地区的防御能力。观察者网选译本文,谨供读者了解美方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立场观点。

► 文 葛来仪&扎克·库珀 校译 观察者网 由冠群

美中有可能在台海发生冲突。

伴随着自身军事实力的增长,中国也许很快就有能力攻占台湾地区,为此甚至不惜与美国一战。

与此同时,美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战略模糊”政策已沦为“战略混乱”。拜登总统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表态正在破坏经过精心设计、维持了数十年和平的政策。他多次表示,美国曾承诺要保卫台湾地区。去年11月,拜登在讲话时提到台湾是“独立的”。美台之间原本秘密的官方往来与军事合作,以及美国军舰从台湾海峡经过等活动,现正逐渐公开化。

一个火花就可能点燃这一紧张局势,引发一场有可能升级为军事冲突的危机。南希·佩洛西对台湾的访问可能就是这个火花。

这位众议院议长将访问亚洲,据说在她的计划行程中有台湾一站。佩洛西和她的顾问们也许认为,这会稳定局势:在华盛顿有许多人认为,美国强力展示自己对台湾的承诺将阻止中国的冒险军事行动。

但佩洛西此时访台却反而会引起中国的激烈反应。

中国将台湾地区视为其主权领土的一部分。美国政客每次访台,北京方面都会做出愤怒的反应。佩洛西此次访问将会引来中国更激烈的反应。自1997年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访台以来,她是目前访问该岛的最高级别美国政要。

佩洛西曾因在人权问题上向北京施压而不受中国人待见。她降落台湾的照片将被中国人视为严重的挑衅。



《纽约时报》发表本文

中国政府与以前一样,反复强调两岸终将统一,中国可能甘愿承受巨大的风险去反击被视为侵犯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行为。北京已发出警告,如果访问成行的话,中国军队不会坐视不管。

中国军用飞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的次数有可能在今年创下新高。中国官员最近还声称,台湾海峡不算国际水域,这可能在暗示北京有意干扰过往海峡的外国船只。对进入台湾海峡的美国船只,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飞机,中国的干扰频次增加了。

自2016年以来,北京已经挖走了台湾的八个“邦交国”,现在只剩下13个国家和梵蒂冈仍承认台湾。中国政府还向台湾施加了经济压力和其他压力。

中国官员认为,拜登曾多次坚称美国将保卫台湾,美国应承担破坏现状的责任。曾在特朗普政府任职的迈克·蓬佩奥和马克·埃斯珀走得更远,他们不仅呼吁美国做出保卫台湾的坚定承诺,而且要求美国抛弃“一个中国”政策,即不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而只“承认”中国人的立场,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一些美国国会议员正在力推《台湾政策法》,该法案将重新定义美台关系,为台湾军购提供资金,将台湾提升到“非北约主要盟友”的地位,并采取其他措施升级对台湾当局的承认。北京将这些措施解读为美国违背了自己长期以来许下的对华承诺。

在我们与中国专家交流时,美国对华立场的明显转变最终使他们中的某些人认为,中国需要采取措施,亮明自己的底线。

虽然中国领导人希望避免与美国开战,但他们可能愿意冒危机升级的风险,例如挑衅佩洛西的座机,或让军用飞机首次掠过台湾上空。危机不受控制的升级才是真的危险。

华盛顿的一些专家认为,围绕台湾问题,中美对抗不可避免,他们认为美国不应该退缩。由于中国条件反射似的把几乎所有美国助台举措都描述成危险的挑衅行为,这让人们觉得,北京对佩洛西访台发出严重警告不过是无须在意的虚张声势罢了。

但美国和中国都没有发生战争的必要。以美国的战略视角看,在这个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实不可取,就连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的民主党领导人也在佩洛西访台问题上存在分歧。

华盛顿和北京必须制止局势升级,并将各自的关切和红线清楚地传递给对方。虽然这已经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中国气势汹汹的宣传已让美国人对北京的信息不再敏感。但两国领导人仍然可以采取一些降温措施。

首先,佩洛西应该推迟访台计划,让拜登政府有时间阐述一个明确连贯的对台政策。这一点至关重要,这么做不仅是为了让中国理解美国的立场,也是为了让美国人民清楚美国政府的立场。

美国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阻止中国对台动武,维护台海和平,政府领导人应围绕此目标凝聚两党共识。他们应该做出稳定局势的实际行动,华盛顿和北京都可以采取这些行动来降低风险。

此外,美国应该让台湾地区放心,美国将坚持和平解决两岸分歧的立场。为加强台湾地区的防御能力,美国会加快交付积压的武器,批准对台销售更多的武器。同时,华盛顿还应该向北京传递美国遵守“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的信息。

对这种做法持批评看法的人将声称,中国政府欺软怕硬,只会屈服于实力,华盛顿(和佩洛西)不能退缩。但我们正在“梦游着”步入一场危机。为避免发生各方都不愿看到的危险对抗,各方领导人都必须清醒过来,找寻解决问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