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论文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

本文信息来源:CCDC、Nature、pubpeer、网易等

在学术圈内抄袭、造假以及由论文工厂进行加工而被撤稿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是在一日之间被爆出近千篇文章涉嫌论文工厂代加工的新闻却是头一回见。小编在听说此事时也是无比震惊。



近日,剑桥晶体学数据中心 (CCDC)的结构数据库发现近1000 个晶体数据结构条目与被确定为论文工厂生产的文章(涉及810篇文章,全部由中国的学者参与提交, 其中有9 篇论文和 12 种晶体结构已被撤回)相关联后,已对近 1000 个条目进行了标记。



这810篇文章参与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同济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汕头大学,济宁市精神病医院,青岛大学,中南大学等,其中绝大部分由医院的医生参与。



根据 5 月份发布在网站上的通知,剑桥晶体学数据中心 (CCDC) 在其数据库中添加了 992 个结构的注释。在他们的声明中指出:他们在2022 年对一家论文工厂的研究之后,目前正在审查该结构 https://doi.org/10.21203/rs.3.rs-1537438/v1。

关于该论文工厂的文章在4月作为预印本发表,2021年12月到2022年1月期间在PubPeer上被人指出的648篇结晶学论文被识别为该论文工厂生产,另有162篇被指出的文章并未提供DOI。其中9 篇论文和 12 种晶体结构已被撤回

。一位晶体学研究人员表示,这对该领域的影响可能很大。



在预印本的摘要中,David Bimler 写道:“论文工厂”有组织地流水线生产假论文,将伪造的成果混入科学文献之中,这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许多领域的问题。我们发现,2015-2022年期间,结晶学和exotic-chemistry期刊中至少有800篇文章的主题,是多产的论文工厂编造出的虚构金属有机框架及其不存在的在治疗方面的应用。这个论文工厂的特点是重复使用图像,方法部分措辞奇怪,及其最明显的标志——参考文献部分引用了远程科学领域的无关研究。这些违规行为的目的之一,大概是为了完成研究人员的绩效指标。我们认为,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值得期刊编辑和出版商比现在更细致地进行审查。”

预印本在期刊上被标记为“正在修订”,其编辑在同行评审后建议进行重大修订。论文中的晶体结构(有时不止一篇)被存放在 CCDC 的剑桥结构数据库中,网站将其描述为“世界上小分子有机和金属有机晶体结构的存储库”,“超过一百万条结构目录来自 X 射线和中子衍射分析的结构。”

根据其声明,CCDC 目前仅在与条目相关的科学文章已被撤回的情况下才会从 CSD 撤回数据。在数据库中近 120 万条条目中,有 400 条与相关论文一起被撤回。

以下就是一条被撤稿的例子:



我们,Inorganic and Nano-Metal Chemistry杂志的编辑和出版商,已撤回了以下文章:Zhao-Jiang Fu et al. – 2020 ‘Crystal structure of a Mn(II)-based complex and application of its nanoparticles for treatment activity on peri-implantitis by reduc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 50/11. DOI: 10.1080/24701556.2020.1737818

自出版以来,作者十分担忧文章中提供的数据的可靠性。由于编辑和出版商也担心报告结果的完整性,各方已同意撤稿,以确保学术的正确性。我们的决定是依据我们的出版道德和诚信以及撤回的COPE指南。被撤回的文章将保留在网上,用于学术记录,但它将在每页上添加数字水印,以示“被撤回”。

以下是小编在pubpeer上截取有问题的部分文章列表



早在2017 年,《Tumor Biology》杂志就曝出 107 篇中国论文被撤下的丑闻。在2020年2月27日, Science 刊登了致力于揭露学术不端的 Elisabeth Bik 的相关文章引发争议,Bik博士和其同伴通过图片比对技术发现400多篇造假论文可能来自同一个 “论文工厂”。此事给各大顶级期刊带来

连锁效应,一年之后2021年 Nature 官网将一篇题为《打击制造伪科学的 “论文工厂”》(The fight against fake-paper factories that churn out sham science)的长文挂在了头版,揭露了学术圈论文工厂的问题。



而在 2020 年 9 月的 COPE 整治学术造假论坛上,Bik 列举了其他需要编辑注意的危险信号,其中包括 “来自中国医院的论文” 和电子邮件地址似乎与任何作者姓名都没有联系的手稿。

负责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出版商Elsevier出版服务的 Catriona Fennell 则指出,出版物中有组织性的欺诈问题其实并不新鲜,也绝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我们已经从其他几个国家看到了工业化作弊的证据,包括印度、伊朗和俄罗斯等,”Fennel 去年告诉 Nature 杂志。其他报道也提到了有关伊朗和俄罗斯 “论文工厂” 的案例。

大量的问题论文导致一些期刊编辑开始抱有怀疑态度地看待从中国医院研究人员那里得到的投稿。Molecular Therapy 杂志在 2021 年 2 月的一篇社论中写道:“这正在严重破坏中国科研论文可信性,并越来越让人怀疑该地区科学研究的切实性。”《欧洲药理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主编 Frank Redegeld 表示:“它们正在削弱我们对其他来自中国团队的手稿的信心。”

如今,中国的科研人员们要获得世界范围的认可本就很难,这些被调查为 “论文工厂” 流水线化代工的行为无疑是为整个中国学术界蒙上了一层阴影,使得后续大家发表文章更难上加难。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