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我国现职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已完成国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7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现职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已完成了新冠疫苗接种,而且接种的都是我国国产疫苗。这充分说明了我国领导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我国生产的新冠疫苗的高度信任。

此外,我国已有3个新冠疫苗被世卫组织纳入紧急使用清单,有超过100个国家批准使用我国生产的疫苗,其中许多国家是把我国疫苗作为低龄儿童唯一可以使用的疫苗。曾益新介绍,包括土耳其、塞尔维亚、柬埔寨、菲律宾、阿联酋、沙特、约旦、印度尼西亚、秘鲁、智利等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也带头接种了我国生产的疫苗,这些情况都充分说明了我国疫苗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本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近期,我国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增大,本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的态势,部分地区疫情外溢仍未完全阻断, 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新冠疫苗对防发病、防重症和防死亡的效果非常显著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新冠疫苗对 防发病、防重症和防死亡的效果非常显著,加强免疫接种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护效果。近期,香港、上海的疫情主要是由奥密克戎引起。研究发现,对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的18—59岁感染者, 由轻型发展为普通型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低63%和65%,由普通型及以下发展成为重症的风险低91%和94%;对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的60岁以上感染者, 由轻型发展为普通型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低73%和82%,由普通型及以下发展成为重症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低89%和95%。这也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病毒疫苗的设定标准,就是防感染、防重症、防死亡。

王福生建议应科学看待新冠疫苗的保护作用:

人体在接种疫苗后,不同人群个体之间有差异;此外,新冠病毒本身也在不断变异,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保护能力也不完全相同。

人体在接种疫苗后,不同人群个体之间有差异;此外,新冠病毒本身也在不断变异,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保护能力也不完全相同。

在已经接种新冠疫苗的人体,即使出现了突破性感染,其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在已经接种新冠疫苗的人体,即使出现了突破性感染,其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强调戴口罩、打疫苗加强针等其他防护措施,可以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这也是要求打过疫苗的人群仍要加强个人防护的原因。因此充分发挥新冠疫苗的保护作用,不仅需要医学人员的努力,而且也非常需要公众的理解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疫情。

强调戴口罩、打疫苗加强针等其他防护措施,可以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这也是要求打过疫苗的人群仍要加强个人防护的原因。因此充分发挥新冠疫苗的保护作用,不仅需要医学人员的努力,而且也非常需要公众的理解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疫情。

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

王福生: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也不会像有些网络信息所说的影响人体遗传发育、导致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这些都是网络上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

我国60岁以上至少1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为89.6%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目前,我国60岁以上至少1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为89.6%,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为84.7%,加强免疫接种率为67.3%。

目前我国全人群及60岁以上老年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已经有比较大的提高,但仍有需要提升的空间:一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二是老年人的加强针接种率。

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的数据,由于老年人患基础疾病较多,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不管是早期毒株,还是现在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生重症、死亡的风险都很高。老年人还不同于年轻人,免疫功能相对弱一些,需要接种加强针才能获得最佳的保护效果。

我国现在的每一支疫苗来源可追,去向可查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我国疫苗上市获得批准以后,实际上有一套完整的监管流程来保证疫苗的质量,疫苗上市需要经过疫苗生产企业的检验和国家法定机构的检验都合格才能上市。 我国现在的每一支疫苗来源可追,去向可查,确保了上市的新冠疫苗安全可控。

我国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研发工作正在稳步快速推进

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冯子健:我国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研发工作正在稳步快速推进,只要有需要,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可以迅速启动紧急使用程序,提供接种。至于是否需要接种、何时接种专门针对含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这个问题不仅我国,国际上也都在研究,主要是研判病毒变异和免疫逃逸的情况。

灭活疫苗技术已落后,mRNA技术才先进?国家卫健委回应

7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提到,目前国内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当中,灭活疫苗占了绝大多数,而国外的许多国家则大规模使用了mRNA疫苗。有的观点认为,灭活疫苗技术已经落后,mRNA技术才是先进技术。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明确表示,灭活疫苗不是落后技术,而是成熟的经典技术。

据介绍,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疫苗、手足口疫苗等,都是灭活疫苗。这次我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发、生产,又有很多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

郑忠伟表示,mRNA疫苗技术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最早是用于开发肿瘤治疗疫苗的,在新冠疫情前还没有产品获批上市。mRNA疫苗大规模使用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因此,可以把mRNA疫苗技术称为新技术。灭活疫苗与mRNA疫苗,二者各有特点,绝不能简单地以先进或者落后进行区分。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

为什么许多发达国家没有第一时间研发灭活疫苗?郑忠伟解释,这是因为灭活疫苗涉及大量活病毒的操作,需要在短时间内建设大规模培养和纯化新冠病毒的高等级生物安全的生产车间,不仅成本高,审批、建设的周期长,关键是在疫情初期很难判定高额的投入能否获得预期的收益。而得益于我国的制度优势,疫情初期国家就坚持不心存侥幸,不计较得失,多个部门和政府通力合作,率先制定了关于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生产车间建设的相关规范,并以最快的速度同步开展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发和生产车间建设工作,确保了我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郑忠伟表示,事实上,国外也一直在开展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发,只是进度比我国慢了一些。比如,印度产的一款新冠灭活疫苗,去年年底也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紧急使用清单,法国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也于今年4月开始在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获批使用。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研发的灭活疫苗也在陆续投入使用中。这些情况充分说明,灭活疫苗技术仍然是全球公认的成熟经典技术。

时隔一年 中国披露33.8亿剂次新冠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可以肯定地说,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

撰文 | 万顺顺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7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时隔一年再次披露了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数据。

截至2022年5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3.8亿剂次,累计报告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238215例,总体报告发生率为70.45/100万。

“我国的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报告率比每年常规接种的疫苗还略低一些。”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冯子健称。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我国现职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已完成了新冠疫苗接种,而且接种的都是国产疫苗。

新冠不良反应报告率低于常规疫苗

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冯子健介绍,我国累计报告的238215例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可以分为6类:

报告的不良事件中:

一般反应占81.29%,发生率为57.27/100万;

异常反应为5.47%,发生率3.85/100万;

偶合症占9.89%,发生率为6.97/100万;

心因性反应占2.42%,发生率为1.70/100万;

怀疑接种差错相关反应占比0.002%(总共4例,包括违反禁忌接种2例,未签署知情同意书、3天内接种2剂次各1例);

0.93%的病例待定。

一般反应的发生率高居首位,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硬结以及一过性发热等症状。

异常反应中,报告例数居前五位的为过敏性皮疹7217例(55.38%)、其他过敏反应1309例(10.04%)、过敏性紫癜549例(4.21%)、过敏性休克366例(2.81%)、吉兰-巴雷综合征290例(2.23%)。

严重异常反应在异常反应中占比为0.91%,发生率为0.64/100万。

冯子健表示:“从数据上来看,我国新冠疫苗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严重异常反应的报告率均低于2020年全国其他常规接种的疫苗的报告水平,这些常规接种的疫苗包括脊髓灰质炎、麻疹、乙型肝炎、狂犬病、流感等等。”

中国新冠疫苗占据全球30%左右的市场。“国际上大规模使用我国新冠疫苗的国家也未发现疫苗安全问题,这些数据说明我国新冠疫苗是非常安全的。”冯子健称。

灭活疫苗会引发白血病?

前段时间,接种灭活疫苗后确诊白血病的言论在网络上发酵。对此,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在发布会上回应,可以肯定地说,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

“网络信息所说的影响人体遗传发育、导致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这些都是网络上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

王福生从三方面做了分析,首先,灭活疫苗中主要含有微克级别的病毒抗原或重组蛋白,以及氢氧化铝佐剂和辅料等其他成分,它们在疫苗中的含量均符合相关规定,本身不可能导致疾病。

从生产工艺上,目前我国接种数量最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与国内外已上市的、并使用数十年的甲肝疫苗、狂犬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生产灭活工艺基本相同,至今未见接种这些疫苗与发生白血病或糖尿病有关联的报道。

关于灭活疫苗是否会导致白血病、糖尿病,临床监测和统计数据显示:

2018和2019年,我国因白血病住院次数占比分别为0.15%和0.14%,而疫情发生以后的2020和2021两年,其住院次数占比均是0.13%。

2018和2019年,我国糖尿病住院次数占比是2.1%;疫情发生以后的2020和2021两年,其住院次数占比在2.2%。

“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四年中,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就诊人数和住院次数基本一致,无显著变化,这表明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王福生说。

王福生称,在这么大范围新冠疫苗接种的背景下,大量预防接种与某些严重疾病的自然发生在时间上偶合是必然的现象。

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接种正在研究

新闻发布会还介绍了我国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研发工作。

从2021年12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奥密克戎变异株列为受关注的变异株的次日,即组织专家研判,着手部署研发工作。

目前,多条技术路线均已开展单价、多价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研发。进展较快的单价奥密克戎变异株灭活疫苗和四价重组蛋白疫苗已获临床试验批准,前者正在浙江、湖南、香港等地开展临床试验,后者获得阿联酋III期临床试验批件,相关研究已启动。

其他多款单价、多价含奥密克戎变异株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也在开展临床前研究,进展较快的已经向药品审评中心提交临床试验申报资料。

冯子健表示,由于免疫保护不仅依赖中和抗体,也与细胞免疫和免疫记忆有关,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国内外现有的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依旧有效,加强免疫可以进一步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但他同样表示,只要有需要,可以迅速启动紧急使用程序,提供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接种。至于是否需要接种、何时接种,需研判病毒变异和免疫逃逸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