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与“核”相关的武器不少,大部分人印象中的核武器,主要都是通过核爆炸来对目标进行杀伤。但实际上,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核武器的定义,也就是所有使用“核”的武器,包括以“核”为动力的武器装备,都属于核武器。而近日,美国《战区》网站发表文章认为,中国正在开发“核动力鱼雷”,将从另一个角度对美国形成核威慑。



美媒援引了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称从中国公开发行的《无人海底系统》杂志上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概念鱼雷设计。这种鱼雷采用一次性核反应堆,可以极大提升射程。港媒将其称为“中国版波塞冬核鱼雷”。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俄罗斯要打造六款“超级武器”,而“波塞冬”核鱼雷就是其中之一。“波塞冬”核动力鱼雷不仅采用了核动力,而且还配备了核弹头。除了直接对目标进行核打击之外,还能够在远离海岸线的深海区引爆,通过产生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海啸来对敌人的沿海经济区进行攻击。因此,美国政府认为,俄罗斯的“波塞冬”核鱼雷属于战略核威慑武器。



而中国此次研发的核动力鱼雷和“波塞冬”鱼雷有一些不同之处,首先,中国的核动力鱼雷采用的是一次性核动力装置,这套一次性核动力装置可以将鱼雷加速到30节,也就是55.56公里/小时的速度,并保持200个小时的持续工作。随后,这个一次性核反应堆就会直接脱落。然后鱼雷上的电池会继续供电200个小时,直至鱼雷到达指定位置。根据测算,其航程/射程达到了22200公里,如果从中国上海发射,这款核动力鱼雷能够直接打击到美国的旧金山。

因此,美媒认为,中国核动力鱼雷的“心脏病”问题已经彻底得到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一次性核动力鱼雷的核动力包会在自行封闭后再脱落,所以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同时,这款核动力鱼雷在大部分情况下将采用常规弹头,而不是类似俄罗斯“波塞冬”核动力鱼雷那样的核战斗部。



香港《南华早报》认为,从描述上来看,中国的这款“核动力鱼雷”与其说是一款鱼雷,不如说是一款大型核动力无人水下潜航器,只不过本身就携带了战斗部,不会再另行发射鱼雷等弹药而已。这款装备完全能够像攻击型核潜艇一样用于常规作战,而不是战略核威慑,足以满足中国海军此前提出的“可用于侦察、跟踪、攻击和战略打击的小型、高速、远程无人水下航行器”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个一次性核反应堆也很有意思,其产生的能量不算太大,正好能够将鱼雷推送到足够远的距离上。但考虑到大规模应用的问题,这款核电系统必须“技术成熟简单、易于使用和维护、价格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

研发团队的思路,是从反应堆中剥离了大部分的屏蔽材料,直保证一些关键部位免遭核辐射。同时,在核反应堆的堆芯内部,用石墨等廉价材料制成的涂层取代了原本用昂贵稀土材料制成的屏蔽涂层。最终的一次性核反应堆,能够以不到四公斤的低浓度铀燃料产生超过1.4兆瓦的热量。虽然最终只有大约6%的热量能够转化为核动力鱼雷的东西,但足以支撑鱼雷上搭载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RTG)进行长时间工作了。



这种核动力鱼雷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第一种攻击方式是直接从中国沿海地区投放,第二种攻击方式则是通过潜艇部队投放。无论是哪种攻击方式,一次性核动力装置都不会马上工作,而是在鱼雷发射半小时后才开始启动,以保证安全性。



美国《战区》网站则十分担忧,美媒认为,中国目前在智能鱼雷导引头的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所以,从中国上海等地区发射的核动力鱼雷,即使是仅搭配常规战斗部,同样能够对美国沿海重要目标,比如停靠在美国本土母港的核动力航母展开攻击。



此外,虽然中国研发团队表示这款核动力鱼雷只会使用常规战斗部。但以中国的技术实力,要为其换装核战斗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届时,这款核动力鱼雷就会成为和俄罗斯“波塞冬”核鱼雷一样的战略核威慑武器。



个人也认为,与其将这款武器称为“核动力鱼雷”,还不如将其称为“核动力水下潜航器”。因为从描述上来看,其极限航行时间高达400个小时,但是一次性核动力装置仅负责其中200个小时的推进,剩下200个小时的航行则依靠艇上的电池提供动力。换言之,如果仅用自身携带的电池,以30节的速度计算,也拥有11100公里的“射程”。中国的潜艇部队只要稍微靠近太平洋海域,就能够将其发射出去了,根本不用搭载一次性核动力模块。



如果这款装备能够研发成功,对于美军,尤其是美国海军的威慑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也就意味着,躲藏在美国本土母港的航空母舰不再处于绝对安全的状态,可以有效限制美国海军对核动力航母的使用,压缩其行动和作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