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研究论文显示,在仅考虑抗体减弱因素,而不考虑新冠变异株逃逸免疫反应的情况下,mRNA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峰值水平超过自然感染获得的抗体水平,接种mRNA疫苗将能够比自然感染提供更加持久的保护。
研究团队整合了此前已有的多项抗体研究数据,通过进化生物学的方法预估了四种疫苗提供的免疫持久性,并与自然感染相比较,为加强疫苗的接种提供参考,以减少接种疫苗后的突破性感染和再感染。
研究结果显示,Moderna和辉瑞/BioNTech的疫苗接种后,针对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持续时长中位数为29.6个月,超过自然感染产生抗体的持续时长中位数21.5个月;另外两款阿斯利康和强生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提供的抗体持续时长中位数分别为20.5个月和22.4个月。
目前关于新冠病毒会出现再感染的情况已经是明确的。不过研究团队强调,根据大流行干预的程度,对再感染概率的预期可能会随着各地的干预程度不同而变化波动。
研究还表明,大部分人在接受了加强疫苗的接种后,与初始疫苗接种后相比,会获得更大的抗体反应。因此,研究人员预测,对于具有典型抗体反应的人而言,第三剂疫苗接种后导致的新的免疫持续时间应当比初始疫苗接种所赋予的免疫时间更长。
然而,免疫功能低下者对于疫苗的抗体反应水平较低,他们的免疫力可能会在自然感染后或接种疫苗后更早地衰减,因此,针对这些人群应该更早地进行加强疫苗的接种,以预防未来的感染。
不过这项研究也有不少局限性。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分子医学教授埃里克·托波尔(Eric Topol)在推特上表示:“这项新研究评估了疫苗的持久性以及感染产生的免疫对抗再感染的效力,但是它并没有将奥密克戎家族的变异株纳入其中。”
一位巴斯德研究所冠状病毒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造成突破性感染或者再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抗体的衰退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例如新冠变异株逃逸免疫保护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们会进一步加速再感染的发生。”
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教授黄森忠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关于抗体衰减,我们一直都在关注。除了模型分析之外,我们认为真实世界的研究也很重要。在真实世界里,一些地方的再感染比例正在下降,如何去解释这些问题?个人观点认为,这说明造成二次感染的因素除了抗体以外,还有脆弱人群的行为习惯和生活环境等外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