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勤劳的无家可归者,在曼哈顿大桥(Manhattan Bridge)的自行车道上建造了一座16平方英尺的房子。



这个摇摇欲坠的小屋是用胶合板和硬纸板拼凑起来的。它没有室内管道,但房主有一个绿色的桶来解决这个问题。

房主还有一把躺椅,可以欣赏美丽的景色,前门就用自行车的锁锁住。显然,他还“征用”了一片金属护栏作为自己的围栏。



住在附近福赛斯广场(Forsyth Plaza)的无家可归者丹尼尔·华雷斯(Daniel Juarez)说:“我不知道那家伙是怎么睡在里面的,因为它太小了,但他每天早上醒来,看起来很开心。”

但“在那里你必须小心,”华雷斯说,“那些人吸毒很多,非常危险。”

这座小木屋的主人是一名五六十岁的华人,说着有些蹩脚的普通话。



周六(7月16日)上午,纽约市无家可归服务部门和其他机构在该地区进行了清理。工人们粉刷了棚屋附近的涂鸦,但没有接近这名男子,也没有处置他的临时住所。



当地居民和市政府官员都对这座建筑感到震惊。

44岁的苏珊·李(Susan Lee)在唐人街长大,在社区保护和改善联盟(Alliance for Community Preservation and Betterment)工作。她说,“这样的建筑不受监管,它是临时拼凑的,很危险。”“很可能有人趁他在里面的时候,用自行车锁把门锁上,然后放火烧——我希望他能得到他需要的帮助。”



市议会少数党领袖乔·博雷利(Joe Borelli)表示,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在纽约搭建房子。

“一方面,我很欣赏这种独创性和奉献精神。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让贫民窟在纽约到处出现。”

附近的居民也对该木屋表示担忧。56岁的简·李(Jan Lee)在唐人街长大,在丁金斯政府(Dinkins Administration)时期,曼哈顿大桥因无家可归者的营地和成群的清洁工人而臭名昭著。

他说:“那间小屋就像癌症复发的迹象。”





简·李指责纽约市未能有效地确保更多的医疗工作者为无家可归者和精神失常者提供护理。

他说:“我们会看到更多这样的棚屋,是因为人们更愿意住在那里,而不是没有人关心的庇护所。”

当地进步的市议员克里斯托弗·马尔特(Christopher Marte)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什么都不做。

“我们不打算对这个故事发表评论,不想给这个人的生活带来更多麻烦。据我所知,他已经在那里待了一年多了,”马尔特的办公室主任凯特琳·凯尔马(Caitlin Kelmar)在电子邮件中说,“根据我们和他的谈话,他似乎有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卫生部门已经多次拆除了这处建筑,他之前也与国土安全部或当地非营利组织取得了联系。”



卫生部门后来表示,周六已经对该营地进行了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