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间有一个很深的结,是时候把这个结逐渐打开了。
必须指出,中日之间的结主要是日本方面系上的。近代以来是日本实施了对华侵略,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侵华战争,带给了中国人民巨大苦难。日本不仅对战争罪行反思不足,而且不断通过靖国神社和教科书等问题捅历史伤疤。最近这些年,日本又积极呼应美国遏制中国战略,进一步强化了中日之间的战略互疑和民间舆论的相互敌视,导致中日之间“旧恨新仇”越缠越乱,也越缠越紧。
▲2021年9月1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
既然这样,我们还有什么必要争取逐渐解开中日之间的这个结呢?我想说,因为日本是中国搬不走的邻居,也因为这是中国国家利益的强烈提示。
美国要在中国周边构建反华统一战线,最根本的支点、最大的杠杆就是日本。让中日之间的仇恨越结越深,这几乎是美国遏华战略的生命线。中日关系如果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日本的对华敌意实质性降下来,美国在亚太的布局就会像皮球漏了气一样,失去弹力并且变瘪。
那么中日之间的结有可能解开吗?首先必须承认,这样做的难度很高。根本原因是美国至今在日本保有驻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延续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并且用美日同盟把日本捆住了,日本有点像是美国的“殖民地”,在战略上任由美国摆布,它的外交和防务自主权是有限的。
▲位于冲绳的驻日美军基地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中日关系改善,那是因为中美关系改善了。之后中美关系变得复杂,中日关系跟着复杂。直至美国根本性调整对华战略,日本的对华态度也像进入了冰河期,这样的逻辑关系是明显的。现在中美关系很难突破,我们重新把日本拉近的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要看到,我们虽不可能把日本从美国的盟友变成中国的战略伙伴,但是大幅降低中日关系的紧张度,使得美国今后在战略上利用日本反华的困难增加,却是有可为的,而且这对中国非常重要。中日之间国家安全级别且非常紧迫的冲突很少,两国之间被夸大了的战略竞争也不真实,日本的国家实力与中国不是一个量级的,这一点日本人在不情愿中逐渐看清了。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非常复杂,里面捆绑进了越来越多从意识形态到外交斗争、再到意志对抗等线索。这个问题的爆炸能量,要多大可以有多大,但却是可以管控的。两国最大的领土争端是钓鱼岛,但是请注意,亚洲地区有大量领土和海洋权益纠纷,中日钓鱼岛之争所涉及的现实利益是其中相对比较小的一个,但它导致的实际摩擦量和对争议双方外交的整体牵动度却是最高的之一。
无论历史问题还是钓鱼岛之争,它们的发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日关系整体上出问题了。原本这些问题可以管控,但是两国关系加速恶化的氛围推动双方在这些问题上进行烈度不断升高的较劲。中国持续崛起,日本人不服气,他们的心理调适不好,就需要折腾出一些事来,宣泄集体焦虑和危机感,引发了中日之间越来越拧巴的互动,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中日矛盾已经远远不仅是外交层面的了,它已经变成两国社会的相互看不顺眼,彼此的政治正确针锋相对。一项民调显示,中国人对日本的负面看法上升到了66%,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高的,然而日本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更高,达到惊人的91%。中日民意的激烈对峙对两国政府采取缓和彼此关系的措施已经形成牵制,也对两国媒体客观理性谈论对方和中日关系形成阻碍。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现在冲对方说重话、狠话都更受欢迎。这非常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整体改善。
该不该打破以及如何打破中日关系僵局,这对双方都是重大课题。日本被美国绑上了遏制中国的战车,但是日方并非已在战略上完全破罐子破摔。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日本战略学者看到了中美力量消长的变化,对完全依靠美国并且与中国对抗国家路线的可持续性产生了一些困惑。然而日本就战略调整有机制上的惰性,而且比较被动。
要改善中日关系,中国肯定要做引导方,但中国的引导说易做难。首先民意的不理解就意味着相当高的政治成本,另外中日关系是互动体,又有美国牵制,中国采取措施能否得到回报有很高不确定性。
中国具体该怎么做不是老胡这篇文章要讨论的主题,老胡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我想在舆论场上捅破这层窗户纸,即改善中日关系是中国国家利益的一个重要契合项,而美国的利益则是要把中日变成越来越彼此敌视的对手。中国公众需要了解这个态势,并且支持国家把中日关系放到战略全局中进行调试,给专业外交团队更大针对中日关系的操作空间。中国是大国,我们的战略抱负决定了需要不断做出超越,我们不能让另一个大国针对我们不断收割渔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