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木木

  去年美国切断了对中国28纳米集成电路制造的技术支持,开启了对中高技术产业全面遏制。然而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是,在美研究集成电路的,恰恰有一大批中国高校毕业的优秀人才。

  中国为什么会被卡脖子?人才是关键。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显示,2019年国内集成电路人才缺口接近30万,预计到2023年前后,全行业人才仍将会有超20万的缺口。

  另据《2021年第一季度“芯力量”市场供需报告》,国内集成电路/半导体行业在该年一季度招聘量比2020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65.3%和22.2%,这一态势还在进一步扩大,3月集成电路/半导体行业人才需求量占职位总量达到历史高位5.5%,在各行业中位列第四。

  同年,人社部发布的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集成电路/半导体岗位再次上榜。

  国内培养的顶级人才去哪里了?

  “让硅谷2万清华人回来,比在这开个会有意义多了!”面对清华召集国内名企开会商议芯片学院的消息,网络上曾出现不少这类呼声。



  人大教授金灿荣曾经透露,1978年到2015年硅谷仅清华毕业生聘招收了2万多,而到2018年,这一数字有增无减,当年清华赴美留学的毕业生超过8成选择留美工作。此外,国内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优秀人才,56%选择赴美深造后超过90%留在美国。

  这批优秀人才为全球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5nm、3nm三极管的解决方案、光刻机的技术难题由华人攻克,《全球半导体材料专家》的榜单上排名前六的也是华人。



  尽管近年来,国内顶尖高校的毕业生出国留学后回国的比例在大幅增长,但硅谷集成电路产业中有大批华人在为美国的产业发展“做嫁衣”也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留在国内的专业人才状况同样令人担忧,《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显示,2019年只有约12%的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进入本行业,60%以上的毕业生流入其他行业。而2020年21万左右的集成电路毕业生,仅有13.77%选择进入该行业。

  市场需求如此之大,为什么仍有大批毕业生不愿回国或选择本专业就业?

  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起步要晚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尽管近几年产业出现飞速增长,但是组装、应用等核心技术相比部分发达国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国内能为顶尖人才提供高端科研环境的龙头企业数量也有限,像英特尔、英伟达、AMD这样成熟的科技巨头更是寥寥无几。

  技术发展不够先进,同时科研环境也无法与美欧等顶级院校或企业相比。无论从薪酬待遇角度,还是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层面,很多毕业生选择留在国外或转行似乎也无可厚非。



  要解决被“卡脖子”,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荒”。正如网友所言,要把留住人才放在和培养人才同等重要的位置。

  国内不少高校、企业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近些年,清华大学设立了集成电路学院,邀请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等企业共同商议学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则建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希望高校教育能与企业应用流畅对接。

  华为也建立了自己的软件大学,资助优秀毕业生创业;曹德旺斥资百亿成立了科技大学,与业界专家合作,提升产教融合度。

  但要从根源上改变人才流失的现象,就要为他们提供得以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和平台。

  中美这场高新技术的“战争”,本质上是人才的争夺。如若国内能真正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美国的遏制自然也会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