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军航母建设的人都知道,在我国负责航母设计研制的中船某研究所所在地武汉,有个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水泥航母’,用来给某院所进行各种电磁兼容,以及甲板设备布局相关的探索实验使用。每次有新的舰载机要上舰,或者航母的电子设备与舰岛布局要进行更新,一般都会现在这艘水泥航母上进行先期测试,所以这也是爱好者们预览我国航母设计更迭的好途径。



这两天,国外开源卫星平台又一次更新了商业卫星拍摄的照片,从这次全新更新的照片上,咱们也能看见不少给新下水的福建号航母,进行的水泥航母配套升级的细节,不管是舰岛的布局上,还是模拟甲板上停的舰载机模型,都给新航母做了不小的改变;这当然是给福建号做的先期验证工作,通过卫星照片咱们也算能从之前没注意到的角度简单的观察一番。

第一眼能认出来的巨大变化,那其实就是舰岛的外形和结构上,舰岛最上层的航空舰桥明显的向飞行甲板的方向进行了外飘,从卫星照片上看就是突出于主体结构上一大块,这主要就是给航空舰桥提供更好的视野,更方便指挥甲板上的飞机调度使用的。我们都知道新航母因为舰岛缩短等等的综合原因,取消了烟囱后的航空舰桥结构,只留下了前部的那一层指挥设施,这就需要更好的视野来关注整个甲板上的航空作业动态,这种突出的结构能够看到更多的死角,配合舰桥周围配合的多路摄像头,来实现指挥能力的最大化。



当然因为这是钢混建筑,所以整体的基座还是没有拆毁重建,舰岛看上去还是没有福建号那么紧凑,维持在了最早的建筑长度;但是上面的雷达与综合桅杆系统都已经安装完成。按照我军向来做完测试才会安排上舰的节奏来说,福建号配套的那看起来就很先进的雷达与综合桅杆,肯定是在这里已经进行了足够的测试,可靠性已经相当成熟了。

除了舰岛上肉眼可见的进行了给福建号配套的大改装外,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甲板上停的新舰载机模型了,虽说之前FC-31的原型机也在这艘水泥航母上进行过一些相关的兼容性测试,但是从机身尺寸以及布局上来测量,这次这个被卫星拍着的模型机,应该就是歼-35本体了,因为17米6左右的长度,显然是长过FC-31的两版原型机的,机尾的布局也更符合歼-35的特征。



而与歼-35一起停靠在水泥航母上面的,还有2架歼-15战斗机的模型,通过这个高清的卫星视角,我们也能直观的看出一些我军下一代舰载隐身机的特征来;新的歼-35在略微拉长机身之后达到了17.6米左右的机身长度以及13米多的翼展,在卫星上看还是明显的比起歼-15来要小了一大圈;与美军未来的主力舰载机F-35比起来属于一种机身略长,差不多翼展,但是体型上更偏瘦的姿态。

航母毕竟不是地方可以无限大,对于运行的作战飞机大小尺寸没那么挑剔的岸基机场,对甲板面积有限,升降机尺寸和机库尺寸也很有限的航母来说,更小的舰载机尺寸就意味着更好的甲板调度效率以及更高的出动率。在架次质量没有拉开巨大差距的时候,略小一些的飞机带来的架次数量优势,对于航母的战斗力发挥是非常有好处的。相比于在舰载机当中尺寸相当大的歼-15来,歼-35短了近3米也窄了一米有余,能够给航母带来的舰载机出动率,以及可用舰载机数量,和每波次出动数量,都是有着不小的提升的。



当然,从这种卫星拍摄的俯视视角,去看出了比例按照实机制造外都只是有个样子的等比例模型,就不要指望能看出多少的直接性能数据了,只是能够通过外观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按照相关论文,歼-35在相同任务构型下飞行剖面,至少是不差于歼-15的,除了外挂大型弹药的能力有所不足外,但那对以隐身任务为主的歼-35就不是很重要了。光是相对歼-15缩短的近3米长度,就意味着甲板上调动飞机要轻松了许多,放在机库里也能多出那么一整排的停机量来,是非常有效的提高。

从宽度上来说新的歼-35对歼-15确实没有太大的提升的,按照折叠之后的翼展来算两者更是在一个水平上,但是众所周知舰载机不能只考虑折叠模式,歼-14有数个挂点都在外翼段上,过大的折叠段导致了要整备挂弹就必须先把折叠机翼放下来再进行,这其实严重的拖慢的甲板上的整备效率和出动能力。而歼-35就没有这种考虑了,弹仓当中挂好弹,可以一路以折叠机翼的方式滑行到起飞位置上面去,这些改变带来的提升都是相当实打实的。



其实能在这里看见歼-35的上舰测试,那还是能说明挺多的东西的,一方面是歼-35这款舰载机在定型试验的逻辑上,与过去的舰载机有了不少的不同,歼-15时代我国的舰载机,都是按照顺序一步步推进的;而歼-35我们看见的原型机,就有在沈阳的厂家进行相关测试试飞的,也有在西安的试飞院进行更多科目的试飞的,还有在海军的兴城场站进行用户的试用;现在还有模型出现在水泥航母上,说明歼-35这个项目实际上是多路并行试验的方式,而不是过去的按部就班。这一方面是体现了我军对于新舰载机要的相当急,另一边也是我国航空工业现在高度自信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