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斯克和儿子泽维尔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虽然转换性别已经不再是稀罕事儿,也极少有人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跨性别者,但是在美国,变性变得越来越低龄化和轻率。很多极端变性分子还走进校园为学生洗脑,让本该享受无忧无虑生活的孩子,对变性表现得尤为狂热,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

每年6月份,是美国LGBT群体的“骄傲月”。

在这一个月里,LGBT群体会在全国各地展开大型的游行活动,来庆祝和支持同性恋,但今年却显得尤为不同。前不久,有美媒爆料称:最近,变性后改变主意,决定再度转变回原来性别的青少年人数,出现了惊人的增长。是的,曾经接受变性的青少年,已经开始后悔了,他们拼尽全力想要变回原来的模样。17岁的克洛伊·科尔(Chloe Cole)就是其中之一。

● 克洛伊·科尔(变性前后对比)
11岁那年,沉默寡言、喜欢独处的科尔爱上了网上冲浪,并加入了一个社区。社区里充斥着宣扬LGBT和一些激进主义的内容,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科尔的认知:“因为我的身材不符合审美标准,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我不够漂亮,不适合当女孩,所以我还是当男孩比较好。在内心深处,我一直想要变得漂亮,但我一直压抑着这一点。”12岁时,科尔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一名跨性别者,并开始不断服用激素类药品,强制抑制体内的雌激素分泌。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男性,15岁的科尔来到医院接受了双乳切除手术。

● 克洛伊·科尔(变性前后对比)
不过,仅过去一年时间,科尔就后悔了。如今,在面对采访时,科尔难过地说道:“我被体制辜负了,我真的失去了器官。”和科尔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23岁的海伦娜·克施纳(Helena Kerschner)。成功女变男的她,同样深陷于无尽的自责与懊恼中。

● 海伦娜·克施纳(变性前后对比)
事情发生在她14岁那年,因为和朋友闹翻,她遭到了排挤和孤立。渐渐地,克施纳开始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寻求心理安慰,并加入到了一个非常欢迎她的社区。社区里除了大肆夸赞跨性别者外,还对顺性别者(跨性别的反义词)、异性恋、白人女孩有很多负面看法。克施纳认为,这里所有的言论都在针对她,让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性别焦虑。

她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自己,甚至认为只要转变性别就能让自己快乐。实际上,在克施纳接受完变性手术后,她就开始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在欧美国家,像科尔、克施纳这样经历性别焦虑、匆忙转变性别的青少年数量还在不断攀升。自2017年以来,认定自己为跨性别者的美国青少年(13-24岁)数量,翻了一番;2009—2019年期间,在接受变性治疗的英国青少年中,生物学女性增加了4400%,生物学男性增加了1000%……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无处不在的跨性别极端分子。他们打着“遵循性别平等”的口号,模糊性别的概念,大张旗鼓地鼓动未成年人重新选择性别。还有更张狂者,竟公然在校园内为学生们进行“洗脑教育”,操控他们的思想。

今年年初,一名12岁美国女孩离奇自杀身亡事件,轰动了全美。在外人看来,女孩的生活并未出现什么异常,热情开朗的她为什么会突然自寻短见呢?她的父母在探究真相时,发现了令人震惊的秘密。

● 女孩父母原来,女孩生前曾对自己的性别产生过疑问,为此,她咨询了学校顾问蒂尼·华盛顿,一个自称很理解LGBT群体的人。在得知女孩的疑惑后,蒂尼不仅没有给出女孩任何建议和帮助,也没有告知其父母,就让她以男性的身份在学校里生活,鼓励她上男卫生间,要求同学们用男名称呼他。

此后,女孩承受着同学们异样的眼光,承受着他们语言和行动上的霸凌,直到女孩去世,校方还自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支持LGBT群体、崇尚性别平权,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自由地选择性别。殊不知,他们的这些举动却将女孩推向了万丈深渊。2019年12月,美国加州一名母亲将两名老师告上了法庭。原因是,这两名老师在学校内创办了UBU俱乐部(You Be You,即“做你自己”),将她11岁的女儿成功洗脑成双性恋,并认定自己是男生。

● 创办UBU俱乐部的老师美国作家阿比盖尔·谢里尔(Abigail Shrier)发表的关于“美国的一些跨性别团体如何操纵儿童”的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两名老师。

● 美国作家阿比盖尔·谢里尔发表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变性狂热如何哄骗我们的女孩》一书她们大言不惭地说道:“在六年级的学生中物色人选,等他们升到中学就邀请他们加入俱乐部”。极端歹念,昭然若揭。在美国一所知名的私立学校,还有两名老师公然鼓动班上的女生去做变性手术,当家长愤怒指责,要求学校将这两名老师开除时,却遭到了拒绝。

校方给出的原因很简单:跨性别者应该受到我们的保护,这是美国最宝贵的价值观,不应该被破坏。

正是在这种毁三观的理念下,一些LGBT群体发起了“进校园”的极端活动。

他们向孩子们宣扬:“每个人的性别不能由生理学特征决定,应该尊崇自己的内心。”“大胆怀疑自己的性格,重新选择自己是男是女,或者是无性!”“美国小学生应该拥有变性的权利”……这些极端分子的此类运动,甚至还得了不少美国官员的认可。比如,美国能源部核废料处置部副部长山姆·布林顿(Sam Brinton),就是一位异装癖爱好者,曾多次公开支持LGBT群体进校园的洗脑活动。

● 山姆·布林顿还有美国海军四星上将蕾切尔·莱文(Rachel Levine),一名狂热的跨性别支持者。

● 蕾切尔·莱文
在他们的带领下,这股“变性从娃娃抓起”的浪潮正在青少年群体中愈演愈烈。

● 学校设立的跨性别卫生间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转变回原来性别的人数也在疯长。
变性固然容易,但那些已经失去器官和长时间服用药物催生出很多后遗症的人,却需要用一生去为曾经的冲动买单。

克施纳称,长期服用睾酮导致她的情绪极度不稳定,曾两次自残到住院;科尔也因为长期服用睾酮,长出了浓重的毛发,还有胸口上的疤,也让她无法直视。国际组织出具了这样一份统计数据:约20%的跨性别者后悔做变性手术,而且手术后,变性者在10年至15年之间,自杀率是同类同龄人的20倍。

● 电影《假小子》截图可惜的是,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也无法再重来。尊重每个人的性别选择固然重要,但不能在孩子还未形成独立的性别意识时,就诱导甚至强迫其做出选择。这不是尊重,而是荼毒。我们无法得知这场鼓动“娃娃变性”的风潮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唯愿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