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ICphoto

红星新闻记者 宋昕泽 潘俊文 实习记者 朱洁英

实习编辑 朱洁英

今年年初,在北京闯荡多年后,河北张家口的闫女士考虑离开北京,但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一想法却因为自己的姓氏而无法成行。

定居需要考虑学历落户。在身份证上,她的姓氏为闫,但在初高中、大学毕业证上则为阎,“当时系统里没有‘闫’字,就以’阎’代替”。只有她的小学毕业证因为是手写的,为正确的“闫”。闫女士想凭借本科学历在二三线城市落户,却因为一字之差,导致只有小学学历被认可,她陷入了如何证明本科毕业证上的自己是自己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年初以来,她多方联系。老家赤城县招生办为她出具了证明,写明了原因。但在母校唐山师范学院处,闫女士却碰了壁。唐山师范学院以学籍已经入档,名字已无法修改为由,将她拒绝。

多次尝试无果后,闫女士向国家信访局投诉。闫女士提供的一份信访事项办理双向责任书显示,她和唐山师范学院于6月7日签订了这份责任书。其中,唐山师范学院的责任为,自签订本责任书之日起60日内处理完毕并向信访人出具答复意见书。

目前,闫女士的问题仍未解决。



↑国家信访局给闫女士回复的短信

姓氏因生僻字被替换

陷入如何证明本科毕业证上的自己是自己的问题

出生于1981年的闫女士是河北张家口赤城县人,她于2000年参加高考,被张家口师范专科学院录取。2003年,她参加专升本考试,被唐山师范学院录取,并于2005年毕业。

身份证上,她的姓氏为“闫”,手写的小学毕业证上也为“闫”,但在初高中、大学毕业证上则为“阎”。

刚毕业时,网络数字时代还没有到来,闫女士找工作只需拿上毕业证稍作解释即可。后面换工作时,由于是熟人介绍,也没有出现困扰。

直到今年年初,全职在家带孩子的闫女士打算离开北京,到其他城市定居。她本想靠本科学历在当地落户,却因为身份证和本科毕业证书上的姓氏不符而无法落户。

为了解决学历的问题,闫女士先联系了唐山师范学院,想要修改毕业证上的姓氏。唐山师范学院表示学籍已经入了档案,名字已无法修改。闫女士在唐山师范学院的几个科室之间来回沟通无果后,就找到了唐山市教育局,教育局称他们也无法将她的学籍修改,让她回唐山师范学院办理。

想修改毕业证无果后,闫女士开始到网上去寻找与她的情况相似的案例,试图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她发现,像她这种情况,大部分人的解决办法是,找学校出具证明,证明学历是其本人的。这种方法虽然得不到部分网络的认证,但是基本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随后闫女士联系了张家口市赤城县招生办。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刘先生调出了闫女士中学的资料,查明了原因,并开具了证明。闫女士提供的这份证明显示:闫女士于2000年参加高考被张家口师范专科学院录取,因高招录取系统中无闫字,故用阎字代替。现证明闫女士与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毕业证上的闫女士为一人。



↑赤城县招生办给闫女士的证明

闫女士找到唐山师范学院,希望对方能开一个证明,证明学历是其本人,但这一诉求却被拒绝了。她将赤城县招生办的证明拿给唐山师范学院看,但唐山师范学院依旧拒绝给她开证明。

多次尝试无果后,闫女士向国家信访局投诉。

闫女士提供的一份信访事项办理双向责任书显示,她和唐山师范学院于6月7日签订了这份责任书。其中,闫女士的责任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不捏造、歪曲事实,不诬陷他人等。

而唐山师范学院的责任为,自签订本责任书之日起60日内处理完毕并向信访人出具答复意见书。

目前,闫女士的问题仍未解决。



↑信访事项办理双向责任书

学籍姓名更改如何解决?

学籍科:哪个名字来的,我们必须哪个名字“走”

红星新闻致电学信网人工客服,对方表示,这种情况要联系学校的学籍学历管理部门。

6月23日,记者联系到唐山师范学院学籍科二室,该科室工作人员表示,这件事只能按录取时的数据处理,录取时用的是什么名字,发的毕业证就是什么名字,闫女士2003年被唐山师范学院录取时,“闫”和“阎”都不属于无法录入系统的生僻字。

对于这种说法,闫女士表示不清楚,“考试报名不是我录的,我们这批人从初中开始,姓氏就是错的,”中考、高考等考试的准考证都是“阎”,用“闫”姓的身份证都能参加考试。

上述工作人员说,如果确实是在报名的时候出现问题,或者在上学期间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学校可以提供一个更名的手续,但是毕业之后,已来不及补救。由于入学所有的东西跟毕业时都是一致的,所以他们改不了。“哪个名字来的,我们必须哪个名字走,我们必须发哪个字。”

关于赤城县招生办提供的证明,该工作人员表示,不能因为招生办的一张证明,就把网上的数据改过来,必须提供材料原始数据,证明确实是学校给注册错的。

闫女士现在仅想要学校给她出具一份证明,对于这个诉求,学籍科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没有权利证明,“我们只能说上学期间是用哪个名字,现在用哪个名字,只能说明一下情况”。他们不是户籍部门,开这种证明不太合适。

该工作人员提议,“在户口本的曾用名中加上毕业证上的名字,这样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我认为这样解决对她来说是最方便、最快捷和最高效的。”

闫女士则有自己的顾虑,她没有曾用名,说明没有改过名字。“现在户籍科管理很严格,这种操作几乎不可能。”



↑闫女士的申请书

公安人口信息库专用字库最齐全

各部门无法同步字库产生系列问题

名字中存在生僻字导致信息无法录入系统的问题,近几年时有发生。

据央广网2019年的一则报道,浙江宁海严女士的女儿名字中有一个“頔”字,左边一半是理由的由,右边一半是页面的页。除了户口本、身份证、护照这些是简体的,其余的都是繁体,无法通用。当女儿获得保研资格,学校准备把她的资料报送学信网时,却发现名字中的生僻字无法录入学信网,这也导致她差点失去保研资格。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35岁的阿明(化名)的姓氏写作“一点一横,下面一个思”,为生僻字,在多数情况下无法输入,也难以识别。6月1日,因为姓氏中的生僻字,他无法完成实名认证,一直没有上海健康码“随申码”,以至于不能正常出入公共场所。他去大数据中心咨询,去派出所改名,但由于没有随申码和对应的核酸信息,他不能进门办理。后来经过媒体报道后,6月4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联系阿明,为他处理了随申码问题。

姓名生僻字问题曾在今年两会上被提出。“生僻字已经成为继老年人不适应信息化系统之后的又一个‘数字鸿沟’。”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表示,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一旦人的姓名中含有生僻字,就会在各种需要信息系统支持的场景下遇到麻烦。

邵志清说,生僻字问题与计算机处理汉字的标准不断进化有关。信息系统可以处理的文字数量依赖于计算机内的字符集,如果一个字没有收录在字符集中,信息系统就难以处理。目前大多数在使用的信息系统在建设时使用相对较老的GBK字符集(收录约2.1万个汉字),超出这个范围之外的汉字就成了这些信息系统无法常规处理的“生僻字”。

目前,公安部门公安人口信息的专用字库最齐全。据媒体此前报道,常用汉字大概6000多个,但是公安人口信息库专用字库有7万多个,是最全的,甚至包括了不少少数民族的文字,设有生僻字库。之所以录入这么多生僻字,主要是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冷僻姓氏或旧户籍历史遗留等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办理户籍和身份证业务的需求,但教育部门、银行、航空公司、房产等部门,却没有同步使用这套字库,无法共享很多生僻字,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据公安部官网的消息,早在2016年7月,公安部召集工信部、人社部、人民银行、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7个部委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推动姓名中含有冷僻字身份证,在各用证部门特别是基层窗口单位全面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