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电缆出现在中国国旗上方
中国网信办日前宣布对中国最大的学术期刊库“知网”进行安全审查,这一消息在网民中引起了广泛的猜测。与此同时,网信办最近推出了互联网跟帖管理规定的修改草案。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对网络的钳制正在走向新的高度。
网信监管再上紧箍咒 网络科技股哀鸿一片网信办新规: 掌百万用户数据运营者国外上市须先审查信息办新条例:严管向境外提供数据
根据中国网信办发布的消息,这次对知网进行网络安全审查,原因是“知网掌握着大量个人信息和涉及国防、工业、电信、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卫生健康、金融等重点行业领域重要数据,以及重大项目、重要科技成果及关键技术动态等敏感信息。”
所谓“敏感信息”
这里所谓的敏感信息引起了广大网民的诸多猜测。有人说,知网上查到的内容“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当局不想让老百姓知道的机密”,通过这次审查,学术研究将遭遇釜底抽薪的灭顶之灾。
前新浪微博审核员刘力朋认为,这次安全审查至少会对查找研究中国监控网络的论文构成限制,“之前在知网上可以查到很多论文,从智慧城市大规模监控,到GFW网络审查。以后查不到了挺可惜的。”
他强调,这种审查其实就意味着要下线这些所谓包含敏感信息的论文。
在这一点上,身在上海的青年黎冰做出了类似的判断,“知网被查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新闻所言掌握了敏感信息,而是类似裁判文书网、天眼查等同类型公开信息的查询平台,可以让普通民众了解到政府曾经做过的,现在正在做,以及未来还会做的‘欲盖弥彰’的一些侵害公民个人权益,权钱交易和学术腐败的事情。”
黎冰提到的“天眼查”是中国最大的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它于本月初发布公告,将于7月15日停止运营。当时网络上也是一片哀嚎,因为中国媒体曾大量利用这个平台查找企业的真实信息。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9年的7个月时间中,有多达60万篇报道使用了天眼查的数据。
尤其是在上海封控期间,包括第一财经网等媒体曾利用了天眼查去查找仅成立六天就成为保供企业的背景信息,由此带出上海民众对这些企业的质疑。
一名中国男子在网吧上网,电脑上显示着中国警方进行网络审查的信息。(美联社)
“自我封闭”
与知网、天眼查相似,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中国裁判文书网也遭遇到网信办的钳制。今年2月,辽宁省网信办曾通报,他们对裁判文书网提出过警告。而去年就有人发现,裁判文书网已经下架了一些“因言获罪”的案例和民告官的判决文书。
刘力朋曾多年担任新浪微博的内容审查员。他告诉本台,微博等社媒的内容审查与网信办对知网和天眼查等网站的安全审查还是不同,“后者就是一种对外敌对,自我封闭。”
事实上,信息平台的对外封闭并不是始于近日。天眼查从2017年开始就不允许海外IP地址登录。
在实行这种自我封闭的同时,中国政府却又表现出对外开放的姿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有诸多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参加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亲口说要“建立全球发展知识网络。”
自相矛盾
但习近平自身也是自相矛盾的。根据官媒新华网的报道,就在两天前,6月2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会议强调一方面要支持网络平台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平台企业沉淀数据监管,强化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和持续监管。
虽然会议提到的网络平台公司,主要是指滴滴、阿里巴巴这样的商业网络平台,但对网络数据加强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网信办的工作中。网信办本周二开始就《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官媒人民网的报道,征求意见稿要求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账号更新、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
中国各社媒上平台的监管本来就已经非常严格。刘力朋说,他暂时还未明显感觉出微博有加强监管的做法,但趋势肯定是越来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