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随即经济迅速发展,连续保持三十多年高速经济增长后,在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在慢慢掌握话语权。
中国强大了,让很多人极度自负。
在很多躁动的国人眼中,现在全世界似乎只有美国才配和中国相提并论,才能入他们法眼,其他国家纷纷不够格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最近有个国家开始引发国人的关注,那就是越南。
2022年一季度越南GDP同比增长5.03%,超过我们。
随着越南出口贸易额的猛增,很多人开始认为,越南是我们今后最大的竞争对手。
其实,不然。
就目前的产业情况来看,越南短期内,还是难以替代中国。
其实,中国现在最该警惕的国家,是印度!
很多人说了,印度?喝恒河水那个印度?
他配吗?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中国为什么要警惕印度?
1 明确把中国当竞争对手
一直以来,印度都在把中国当做竞争对手。
1962年两国在喜马拉雅山爆发对抗,印度损失惨重,从那以后,两国建立了解决边界冲突的机制。
2020年5月,同样在喜马拉雅山上,中印两国士兵又爆发了一场冲突。
随后,印度对中国更加警惕了。
安全上,印度禁用抖音、微信等中国背景的APP,并要求国内诸多企业停止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印度一直都希望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一直想和中国经济脱钩。
5月23日下午,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印度作为核心成员国位列其中。
拜登出访亚洲,核心就是美国的印太战略,主要国家就是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
印度作为一个支点,形成合围之势,亚太包围圈正式形成。
目的是谁,要干什么,不用我再多说了吧。
2 经济总量
1990~2020年,印度的年均经济增速为7.72%。
2015年首次超过中国(7.6% vs. 6.9%)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经济体。
2019年以2.85万亿美元超过法国和英国,上升至美、中、日、德之后的世界第五。
根据普华永道预计,到2050年,印度的经济总量将上升至全球第三位。
所以印度会不会在某一个节点弯道超车,还未可知。
未来,印度可能成为中国头号经济对手!
4 人口红利
由于鼓励生育,印度现在有13亿8000万的人口,印度社会人均年龄仅为25岁 25岁以下的人占总人口50%,可以说印度有巨大的劳动力潜力 和其他国家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相比,印度劳动力更便宜。
而且,印度的地缘优势非常优越。
印度离中亚、东南亚、大洋洲、欧洲以及未来的非洲等地都很近
印度扼守印度洋,物流juy甚至还有“海洋运输路线”,物流优势,这是印度巨大的优势。
而且,印度14亿人的单一市场具有极大的消费潜力。
综上所述,印度有着绝佳的地缘位置,广大的消费市场,完善的电子产业链,发达的软件信息产业和制药产业,还有与欧美接轨的语言优势。
这让印度有着巨大的优势,是中国有力竞争者。 5 国际关系好
由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等原因,印度一直周旋于美、欧、俄、日左右逢源。这使得印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坐享极为优厚的国际资源。
在国际上,莫迪被西方媒体誉为最具“社交风范”的领导人。
现在全球局势,在进一步分裂。
西方资本,更愿意投资同为盟友的印度,西方资本,不断投入到印度。
6 产业
中印两国出口商品存在直接竞争。
其中在化学制品,机械制造,原材料成品,运输设备,杂项制品上,中印是妥妥的竞争对手。
中国制造和印度制造的这两类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直接竞争。
现在,印度选择直接瞄准高科技国际先进产业,主要经济改革都围绕着印度制造展开。
政策上,降低制造业企业投资设厂门槛,改善外资营商环境,放开建筑、医药、保险、畜牧、通讯、采煤等行业,提高私人投资和外资的持股比例上限。
同时政府大扩基建,扩大公路、铁路、港口、工业基础设施建造。
印度不断的改进,让全球大公司不断迁徙厂址到印度。
这也让印度的企业,得到迅猛发展。 疫情下,我们民众创业欲望降低。
印度正相反,民众的创业欲望加强。
在过去几年(2015~2021年),印度创业生态系统规模呈指数级增长
投资者数量增加了9倍初创公司总资金增加了7倍孵化器数量增加了7倍。
独角兽企业,更是突飞猛进增长。
独角兽企业是指创立不到十年,没有上市,估值在10亿美金以上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潜力巨大,所以叫做独角兽企业。
截至2022年,3月25日,印度一共有94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为3196.7亿美元,正加速发展壮大,这是印度迄今为止诞生独角兽企业的最快速度之一。
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中国!
中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下降,今年一季度下降得厉害。
印度这方面,已经超过了我们。
独角兽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创新发展的最核心的体现,必然在技术、商业模式层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印度独角兽企业大增,主要原因就是近年来的外资不断涌入。
再加上印度国策大力发展制造业,加强了基础设施和工业的投入。
现在,印度独角兽企业数量在爆发式增长。已经形成全球第三大初创企业生态系统,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印度现在有超过66359家被印度商务部认可的初创企业。
也就是说,未来印度还有一大批企业正排队等待升级成为独角兽企业。
最后
我们,很多时候,还是要多看看外面。
不要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在不全面了解情况下就过度自负。
平心而论,我们自己,真的样样做得都非常牛逼非常到位吗?
我们一定要放下成见,多看看国外发展,多认识自己不足,千万不能夜郎自大。
越南和印度可以看出本身也在向着高端产业发展,投资科技领域。更多的要交给时间去检验,
目前这两个国家发展肯定还不如中国,未来发展怎么样也没人知道
真正的强大,没必要通过取笑他人来证明自己强大。
延伸阅读:为了把印度打造成为军事大国,莫迪用了最险的一招
最近,印度人民又双叒暴动了。 在印度8个邦(类似于省),有成千上万名老百姓走上街头,封路,投掷石块,焚烧轮胎,焚烧警车,焚烧火车,嘴上还骂骂咧咧的。从15号到现在,已经持续一周了。 大家知道,印度基建本来就落后,火车是为数不多的长途交通工具,一直“供不应求”,人都得挂在外面才够用,但由于这次骚乱集中在火车站,近400辆火车被迫停运。
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全国交通陷入大瘫痪。
那是什么逼得民众闹出这么大动静呢?原来,是莫迪政府推出的一个叫“烈火之路”(Agnipath)的征兵计划。 新政下,印军不再招募“长期服役”的士兵,而是改为招募“短期入伍”的士兵,合同期为4年。 4年服役期满后,还有一道“考核”,只有表现最好的四分之一,可以留在军中继续服役,期限达15年。
剩余四分之三,直接退伍。 简单来说就是,军队缩编,服役缩短。
那这时又有人好奇了,怎么其他国家的人都是因为征兵力度加大而不满,偏偏印度征兵力度减少反而还闹事呢? 难道这届印度年轻人武德充沛,都想以身报国?
其实不然。真正促成这道美丽风景线的,是印度独特的募兵制。 在印度参军,类似于一种职业,还是一种“终身制”的职业。
比如普通的士兵,可以服役17年;军士以上,可以延长到25年左右;假如到了低级委任军官(海、空军准尉),还可以到30年。
退休年龄也很早。将官60岁,校官55岁,尉官50岁,低级委任军官(海、空军准尉)50岁。
至于当兵累不累?
还记得在加勒万河谷印军被解放军一打十的战斗力吗,大概就能猜出他们平时都在怎么摸鱼和划水的了。 而且在印度当兵还有一点好,就是不仅可以自己躺平,儿子也可以接班进兵营躺平,军衔可以“子承父业”,自己快退休了儿子就可以接班,世代吃皇粮。
简直比公务员还香。
尤其对于大部分出生在底层、没有经受良好教育的人来说,这算得上是一份能非常理想的工作了。
那有人又要问,印度本来就穷,为什么还要在军队养这么多闲人呢?其实,印度政府也不想,但他们没有办法。
众所周知,印度出生率高、失业率高,制造业又没起来,社会无法容纳那么多就业人口,年轻一代失业率常年维持在20%以上。这些人一旦流散到社会中,都会成为不稳定因素,轻则扰乱治安,类似于前阵子国内被曝光的黑恶势力。重则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政府实在没辙,才想到如此下策。
换句话说,这只是一种给印度底层人民安置就业、提供基础生活保障的方式而已。
社会不出大乱子,基本不会动这个群体。
出了大乱子,更不敢动这帮人。
但莫迪这次军改,恰恰连这些人的饭碗也砸了。
加上近年来经济下行,民众不开心,上街给政府点颜色瞧瞧,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政府不当人,也别怪我们狗。
但这事儿怪就怪在,莫迪作为一位草根出身的政客,从小在市井摸爬滚打,难道不知道打军队的主意要付出多大的风险和代价吗?
他难道不知道这动的是国家的基本盘吗?
实际上,没有人比他更知道。之所以还这么做,是因为为了达到他心中的目标,甘愿冒这种风险。
这个目标,也就是我们已经听了无数次的——把印度培养为一个“军事大国”。
自上任以来,莫迪就一直在贯彻这个战略,无论是大规模采购军火,还是自研尖端武器,或者是不断在边界地区挑衅,都是扩张军事的一种体现。
但这条路也有缺点,那就是花钱如流水,转眼间国库的钱就见底了。
那怎样才能把钱续上?去年,莫迪试过动农民的饭碗,颁布了“三项农业法案”,结果农民进城抗议,600多人因为“非暴力不合作”直接饿死了,改革无疾而终;今年,他卷土重来,又将目光放到了军队身上。
通过缩减军队、减少军人工资和养老金支出,能够腾出一笔资金,接着愉快地去扩张军事。
那么这一次,莫迪能如愿以偿吗?
01
2022年6月7日,新德里瑞辛纳山,印度国防部低调举行了一场“军事现代化项目”会议。 这是一次国家级秘密会议,具体说了什么,几乎没有消息流出。 但根据一家俄罗斯媒体的实地采访,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被挖了出来,那就是在这次会议中,印度国防采购委员会针对“军事现代化项目”,批准了7639亿卢比的经费。 7639亿卢比,约660亿人民币,相当于印度每年六分之一的军费开支。 一次性批出这么大笔钱,显然是有大动作。 果不其然,印度宣布拿出来一半,用在壮大海军上,扩编8艘新型护卫舰。
因为莫迪大力推行“印度制造”理念,所以这次他们会尽可能多地选择印度国内军工企业,刺激军工发展。 比如从国内采购载具车辆、舟桥部队装备、反坦克导弹和多功能装甲车辆等等。
除了大量采购军火之外,印度还在拼命地试验新武器。 上周三晚上,一枚印度自主研制、具有核能力的大地(Prithvi)-II导弹,从昌迪普尔综合试验场(ITR)的发射场悄悄升空。 它能够携带500-1000公斤的弹头,由液体推进的双引擎驱动,射程最远可达4000公里,几乎覆盖我国全境,而这也是印度在10天内试射的第二枚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 政府曾表示,这次成功的测试 "再次证实了印度拥有可靠的最低威慑能力的政策"。
另外,印度航空母舰也整装待发。 就在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海的同时,印度也宣布其第二艘,也是首艘国产航母“维兰特”号,即将在今年8月份编入现役。 这艘航母造了近20年,是印度有史以来设计和建造的最大和最复杂的军舰。它服役以后,印度海军将第三次成为拥有双航母海军的国家。
更令人惊讶的是,就连飞行甲板和舰体装甲上的高强度专用钢材,也是印度自己造的。 此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印度的军工业基础很差,甚至连子弹都造不出,但这艘航母却打破了这种认知。 那么扩充空军、扩充海军、购买弹药,研发技术,印度这是要干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许能在中印边界找到答案。
有人说,自年初中印进行和平谈判以来,印度就一直很安静,表现很好,没给咱们闹过乱子。 但要我说,他们只是表面上装作缓和关系而已,背地里仍在不断地进行着军备竞赛,并在边界不断加强军力部署。 早在5月中旬,印度就悄然转移了六个师到我藏南地区附近,还派一个师专门紧盯中印边境。 同时,还宣布将要求120万印度陆军学习普通话,同时加强与解放军有关的专业技能培训,相关教案交由少将负责。 显然,这是一项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汉语普及”工程,仅印度陆军就有超过120万人“被动了解中国”,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促进双边文化交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最近,印度更是公然挑衅,声称为了应对中国潜在的“挑战”,四个作战司令部要一起,建“联合指挥中枢”。
可见印度穷兵黩武的目标,在中国。
02 说到印度对中国的敌意,不得不提到一个臭名昭著的文件——印太战略。 2017年12⽉8⽇,特朗普政府在对全球范围内美国所⾯临的安全形势作了全⾯研判和评估的基础上,正式将“印太”纳⼊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范畴。 2022年2月11日,白宫公布了长达19页的《印太战略》。 《印太战略》首次明确了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区”的政策目标,并体现了五个特点: 将中国视为首要防范对象和战略对手;公然将台海作为首要安全问题关切;空前重视经济议题;强调盟友、伙伴共同作用;极端重视安抚拉拢印度和东盟,第一次明确提出支持“一个强大的印度”。
显然,这份战略的目的,是在政治、军事、经济层面,孤立中国。 而印度,是美国手中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有人要问,为什么是印度呢?
首先,印度有14亿人口,世界最多。面积330万平方公里,在亚洲仅次于中国。同时温度适宜,海岸线狭长。在美国看来,这是最有工业化潜力的国家,假如给予扶持,必将能够削弱和牵制中国。
而印度,也在很努力地配合演好这个角色。 今年1月份,印度财政部开始对小米突施冷箭,开出5.6亿的天价税单。 仅4个月后,印度执法当局再次发难,扣押了小米集团存在印度的555亿卢比存款,约合48亿人民币。 要知道自从小米进入印度以来,利润最高的一年也不过3亿多元,假如这次48亿全被扣押,多年来的积蓄就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印度给出的理由也令人一脸迷惑:小米集团以假冒成支付版权费的方式,非法汇款给外国实体。 先不说小米公司内部汇款和印度有什么关系。就说作为上市公司,小米内部和外部有着非常严格的审计,基本上不可能出现假冒版权费的方式,去非法汇款。其专利和知识产权的版权费,也都有相应的价格标准。 印度最多只能去质疑小米的版权费定价合不合理,断然没有理由上来就直接就指责小米非法汇款。 显然,这是一个幌子。
而且放眼望去,有相似遭遇的不止小米,OPPO、vivo、中兴等布局印度的中企也均曾遭受税务纠纷。 从2020年开始,印度政府还将微博、微信等中国300多款APP列入禁用清单。 今年3月底,东南亚跨境电商巨头Shopee更是直接宣布退出印度市场,被认为与其“中国血统”有关。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印度在故意找茬儿,逼迫中国企业离开。 与此同时,它们还在干一件事,那就是培养本土品牌。 2020年4月,印度国家电信和信息技术部起草的《印度大型电子制造业的生产挂钩奖励计划(PLI计划)》正式发布。
该计划显示,印度将在未来5年内,共支出超过4000亿卢比以激励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电子制造业发展。 此后,Lava、Dixon、Micromax等印度本土公司;三星、苹果等国外手机厂商,等22家公司出现在该激励名单中。 而占据印度大半壁手机份额且在印度建厂的国内手机厂商,如小米、OPPO、vivo等,却均未出现在名单之内。
如此针对中国,印度几乎已经是“明牌”了。
而且从目前来看,这些举措已经对中企造成了杀伤力。 据Counterpoint的IoT Service最新研究显示,2021年印度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274%,创历史新高。印度本土品牌Noise以27%的份额在2021年领先着整个市场,印度国产品牌占据了市场总出货量的75%。 美国得知此事后很是开心,大手一挥,将原本设在中国的产业,“奖励”给了印度。 5月12日,苹果宣布将其iPhone 13的生产线搬迁到印度。 在印度生产的iPhone 13,不仅向印度本国市场提供,还第一次面向其他市场,比如美国提供。
类似的一幕也出现在贸易领域。
印度商工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在2021-22财年已超过中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1194.2亿美元。
从细分数据来看,印度对美国贸易出口额从前一财年的约516.2亿美元增加到761.1亿美元,进口额则从约290亿美元提高至约433.1亿美元。
印度商工部下属的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副主席哈立德·汗29日接受印度报业托拉斯的采访时甚至骄傲地表示:“印度正成为值得信赖的全球贸易伙伴,全球企业也正在减少对于中国的单一依赖,为将其业务多元化而落户印度。”
他认为,未来印美双边贸易额增加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印度已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此举将进一步加强两国的经济联系。” 可见有了美国这个“靠山”,印度的野心已经不止于在军事上和中国抗衡,而是在经济和贸易领域,也替代掉中国。
以牺牲中国为代价,实现印度的崛起。
03 但印度想要替代中国,首先避不开一点,那就是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中国。
印度能做到这一点吗?为此,我们将时间拨回到8个月前。 2021年10月,印度交通和运输部部长尼廷·加德卡里(Nitin Gadkari)在一场活动中侃侃而谈,称特斯拉要想拥有印度市场,就必须在印度建厂生产,避免在印度销售“中国制造”,并将“印度制造”的特斯拉向全世界出口。 显然,在发展迅猛的电动车领域,印度也想复制电子产业的一幕,继续挖中国墙角。 为了显得更有说服力,加德卡里承诺,印度政府将会向特斯拉保证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并保证特斯拉在印度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还低。“无论想要什么支持,我们的政府都会有求必应。”
但直到今日,特斯拉将工厂迁入印度的进度,仍然没有半点进展。
甚至有媒体报告称,特斯拉已经放弃了印度,转而将印尼作为下一个亚洲工厂的落脚点。
那么大家都在好奇,特斯拉到底嫌弃印度什么?
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印度人民正在进行的另一场“示威游行”,这次不是为了抗议某项政策,而是对印度频频发生的停电现象表达不满。
在印度停电有多频繁?
小停电年年都有,大停电每隔几年就来一次。
像这次这场停电,就是全国性的供电危机——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每天至少停电两个小时,城市地区每天停电五、六个小时,一半以上的工厂无法正常生产。
背后的罪魁祸首,正是印度落后的电力系统。
由于常年失修,且不及时更新换代,印度电力的输电效率和荷载都是行业内最差的,导致每到用电高峰期,就集体歇菜。
而这,正是制造业最害怕的场景。
生产线一旦停电,做到一半的产品就会废掉,不得不重做。这对于对成本敏感的制造企业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且除了电力之外,印度的交通也令人望而却步。
在我国随处可见的柏油路,在印度只有大城市有,并且普及程度还没有我国的三线城市高,小城市可以说几乎没有柏油马路。
在某些统计数据里,印度的总里程数看起来很长,但都是把乡间小路算在里面了,其实只有县城才会有柏油路。
另外说到电动车行业,印度的充电桩数量更是连及格线都没达到。 据印度电动汽车制造商协会(SMEV)统计,截至2021年4月,印度已经建立了约1300个充电站。对于一个面积的国家来说,这个数量,意味着特斯拉的车进入印度市场后,将会面临“无电可充”的境地。 对比而言,被称为“基建狂魔”的中国,截至今年4月,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6.5万座、换电站644座,各类充电桩近200万个。 是前者的1600倍。 也正是因此,当我们聊到中印差距的时候,还轮不到讨论制造业,光是从基建来说,就不在一个类比范围之内。 而想要解决基建的问题,土地改革、语言统一、普及义务教育、消除种姓制度这几座大山,印度一个都躲不过去,全部需要解决。 等到它们都解决了,少说3、40年,多说50年以后。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产业升级,努力发展前沿科技,突破西方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同时,留意不要再对印度进行“基建输出”。 什么叫不对印度基建输出?其实就是指帮助印度修基建。
早些年,我们的确承接过不少类似项目。 在电力领域,据印方的统计,2018-2019年,印度电力部门总进口额为7100亿卢比,其中2100亿卢比来自中国,占据了其进口额的30%左右。 在光伏行业,中国也是印度最大的光伏组件进口国,市场份额约占九成,印度是中国第三出口国。 其中不少项目,还获得了行业内的顶尖奖项。 只不过,随着近年印度开启“去中国化”,这些道路、桥梁、电厂的建设项目才被叫停。
但随着印度亲自下场,发现基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没有中国的帮助,自己实在搞不灵,又反过来联系中企。 此时的咱们,千万不能再上当。 当初,小米给印度带来了7座工厂,带动当地上下游供应链,让四分之三左右的手机零部件,都能在当地制造。 但当印度的电子产业发展成熟后,转脸就把小米踢出局。 类似反咬一口的事,它们肯定还干得出来。
所以牺牲眼前的小利益,放眼未来,才是对我们最好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