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许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右)警告说,他们正在“重新考虑”在中国的存在程度,并“重新定向”他们未来的投资。
中国欧盟商会20日发布针对欧洲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由于中国严格的防疫封控措施,不少欧洲企业重新思考他们在中国的投资,并警告这些措施已对营运带来冲击。欧盟商会警告,世界不会等待中国,如果没有变化,外企肯定会开始考虑转移到其他市场。为了减缓外资撤离速度,上海市政府近期急忙找来外资高管召开20场政企沟通圆桌会议。
多数欧洲企业仍将在中国投资研发 但有很多不利条件上海接连两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 企业信心有待重振中国欧盟商会致函胡春华 建议借鉴新加坡防疫模式
中国欧盟商会联合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管理咨询公司20日发布《商业信心调查2022》表明,大部分欧洲在华企业的营收状况向好发展的同时,其在中国的营商环境也愈加艰难,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严格的防疫封控措施。
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陆续恢复疫情前的常态,中国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加剧了企业的营商挑战,这让中国欧盟商会众多会员企业不禁开始思考,还要将多少筹码留在中国。
60%受访欧企表示,在中国经商越来越困难,大部分是因为防疫封控措施,而清零措施也阻碍了欧洲公司招聘国际和本地人才的能力。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许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法新社视频截图)
许倍帝就表示,希望中国真正觉醒,并找到方法脱离清零政策,因为这导致庞大的不确定性,势必对投资不利。
许倍帝之前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就说,“商业信心显然正在消退,因为取决于这种封锁将对这里的企业持续多长时间,所以收入肯定会下降,上海也肯定是在利用它的吸引力。外国人想尽快离开,特别是有家人在这里的人,所以很难在这里和总部吸引和留住人才。我非常非常担心。如果他们现在考虑未来在亚洲的投资,上海绝对不会在名单的榜首。”
2021年在华企业面临的前三大挑战中,49%的受访企业将新冠疫情视为首要难题,中国经济放缓位列第二。50%的受访企业表示, 2021 年的商业环境变得更加政治化。42%的企业认为,监管壁垒持续,导致企业错失商机。
“世界不会等待中国,如果没有变化,企业肯定会开始考虑后备计划并转移到其他市场。”许倍帝说,“今日中国唯一可预测的就是其不可预测性,这对商业环境有弊无利。”“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选择搁置在华投资,并重新考量自身在市场所处地位。企业正在观望这种不确定性将持续多久,许多企业也在为未来的项目寻找中国以外的投资目的地。”
中国欧盟商会在 2 月和 3 月针对 600 多家欧盟公司进行了调查,与此同时,从商业中心上海到北部粮仓省份吉林,多个地区实施了严格的封锁,以控制中国两年来最严重的新冠疫情。
报告发现, 92% 的成员公司受到供应链问题的打击,四分之三的成员公司表示他们的运营受到了疫情控制的负面影响,在4月的调查中,60%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已经下修2022年营收预测。
俄乌战争也对企业信心带来冲击,1/3受访者表示,地缘政治紧张成为中国市场越来越没吸引力的原因。
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法新社)
而为了减缓外资撤离速度挽回外企信心,上海市政府近期急忙找来外资高管召开20场政企沟通圆桌会议。6月1日至9日,市政府连续召开7场外资企业视频圆桌会议,其中按投资来源国分美国欧盟日本德国四场。15日,上海为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外资研发中心颁发证书,这是本轮疫情以来,上海首次为跨国公司授牌。
上海封城对跨国企业造成巨大伤害,工厂关闭、交通中断、航班断航、物流冻结、人员被困在家,整个上海的经济活动陷入停顿。更为严重的是,严厉的清零抗疫措施导致供应链中断,引起世界许多国家因零部件断供而出现物价上涨、通胀泛滥。
上海积极挽留外企,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则直言,清零政策已经损害上海的吸引力,也损害整个中国的吸引力,尤其其它主要市场已经开放,并试图将企业从中国市场吸引走的时候,此时“世界不会等待中国收拾完自己的烂摊子”。
上海宣布6月1日起解封,但外企复工有限。根据统计,工业复工白名单企业共9198家,外企占比仅30%,企业复工率约为70%,复产率约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