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真的变了。
曾几何时,我以为哈根达斯,已经是雪糕中的“爱马仕”。
而在普通的冰柜摊跟前,每个自食其力的成年人,总还是有那么几分底气的。
但我万万没想到,如今的雪糕,早已不是过去的雪糕:
一些“无良冰糕厂商”,竟然开始偷偷把各种天价雪糕,藏到不起眼的冰柜里,冷不丁就给你的钱包来一记重创。
江湖人称:“雪糕刺客”!
前几天,一位博主就遭遇了刺客中的“锦衣卫”。
视频里,她买完雪糕回到家,瘪着个嘴,满脸写着不高兴。
男朋友问她咋了,“是不是掉地上了?”。
不问还好,一问她就忍不住哽咽了起来。
原来,她想买盒雪糕回来和对象一起吃,就挑了一盒大的。
心想肯定不便宜,“怎么也得20多吧”,二十多也不是买不起,高低整一盒尝尝。
结果结完账她人傻了——
“多少钱?”“160!”
via@地位极高硬气鑫
男朋友安慰她,买都买了,拆开看看吧。
包装一撕,她哭得更大声了:
好家伙,这哪是雪糕啊,长得跟冻起来的八宝粥似的。
气得她边吃边哭,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我好像那个,大冤种……”
这条冤种视频获得了158.8万点赞,28.8万转发。
评论区里不少网友看完感同身受,并纷纷提醒其他人:
“在外面,不认识的雪糕千万不要拿,会变得不幸!”
雪糕卖到一百六,他怎么敢的啊?有人提出了质疑。
收到的高赞回复是,“没去超市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
抱着好奇我搜了下这款雪糕,果不其然,出自某著名“天价雪糕”品牌。
不夸张地说,就是这个看起来温婉可人的牌子,几乎以一己之力,把整个行业的雪糕价格,带上了天。
现在整个雪糕宇宙已经掀起了一股腥风血雨。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随手拿起的哪根平平无奇的雪糕,会在结账的瞬间刺你一剑,给你一顿暴击。
江湖苦“雪糕刺客”久矣。
不久前,一位网友去一家小超市,买了两根雪糕,结账时老板用扫码机嘀嘀了两声,云淡风轻地说:
37块5。
听得他差点当场变形。
via @95后的孙叔叔
“这两个37块5?怎么不去抢啊!”
硬着头皮,他又去冰柜换了两根过来——
果然,这次情况不一样了,要45。
评论区听完无不鼓掌,歌颂其功德:
“他明明可以抢,却还是送了你一个雪糕。”
如果说上面这两位朋友,还是战斗经验不足,大意轻敌。
那么短视频平台上,会有更多过来人,用自己的血泪教训告诉你:
买雪糕这回事,早已变成“半路杀出一门炮”——
防不胜防。
有人故意避开了所有知名的老牌高贵雪糕,然后从角落里小心翼翼地拿起来一根看起来最其貌不扬、并且压根儿没听说过的牌子——
这根看起来宛如吃剩了的玉米棒。
穷尽一生的想象力,也只敢猜它卖两块,不能更多了。
结果没想到,还是被不知名的它背刺一刀。你猜多少钱?
(欢迎评论区参与本届无奖竞猜大赛)
via @哆啦暖暖
有人想买梦龙,但又舍不得。
想到它是老牌贵族,应该就像它广告里播的那样,要由穿着大裙摆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华美小提琴的伴奏起舞,再不经意地捏起一根巧克力雪糕——
于是饱含尊敬地绕开了它。
然后挑了个冰柜位置最偏远的“水果冻小冰棍儿”。
结完账却发现:
“梦龙都只要8块5,而你却要9块9。”
via @小高原的腰
被这种不知名、却更贵的雪糕刺了一剑的感觉,就像看到朱丽叶被穿着大裤衩和拖鞋的流浪汉一脚踢飞。
问:“柠檬糖浆加点水冰一冰,就能吃上,为什么要花这冤枉钱?”
答:贵的就是比便宜的好。
毕竟,便宜的吃完只是嘴巴凉快,这个还没吃心就凉了大半截。
很多消费者以为,只要雪糕包装够土,名字够接地气,就可以安心购买。
却根本想象不到,一些雪糕刺客的迷惑性,可以有多强。
比如这位名叫“一毛五”的雪糕。
via @王小兔
嘿嘿,他居然卖六块钱。
名字好认的不能乱信,名字都不读不出来的,更不能乱买。
像很多人都不认识的这位:獭祭(tǎ jì)。
结账一看,两个居然要一百一十八,都快赶上一顿饭钱了。
但“带着女朋友,也不好意思放回去,只能硬着头皮去付钱。”
via @超市小老板
还有一些雪糕,看起来特别迷你,用个头给了你一个很低的心理预期。
但可怕的是它依然能轻松暗杀你。
这种又鲜艳又小巧的小甜筒,长了副1块钱的样子。
但在北京,一口吃下去,9块钱“啪”地一下就没了。
“草率了”
至于一些怀旧党,因为怀念上学时小卖部5毛钱的糯米糍,现在家附近买不到了。
看到个长得差不多的,心想应该也不会贵到哪去。
但却没发现封面上的“小泡芙”三个字,已经暗示了它高贵的身价。
付款码一刷,好样的,已支付8元。
“他那么普通,却那么昂贵”
名不见经传的牌子,都卖这么贵。
于是一大批年轻人,还是纷纷回归了老牌雪糕的怀抱,觉得还是大牌良心。
却不想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比如情路坎坷、经商失败、高考失利……
但还有一样,那便是在便利店的冰柜里,误拿了一款“升级版”老牌雪糕。
现如今,便利店里,哪还有平价雪糕的容身之地。
看到熟悉的某大板,也要保持警惕多打量几眼。
不然很可能买到了联名款——
而此时的东北大板,不再是你认识的大板,而是钮钴禄·东北大板!
via @阿晨的女朋友
使的还是双刀流。
更别说很多景区卖的网红联名款雪糕,用价格宣布,什么叫“糕”人一等。
鸟巢、联名、限量,好家伙,triple kill这是。
via @一只社会鱼
有雪糕刺客的地方,就有江湖。
便利店和景区卷起来了,很快,学校超市的某牛雪糕也纷纷升级。
一堆贵价雪糕卧底其中,杀得小朋友们措手不及。
via @小拇指
从小吃惯了两元雪糕的中国人们,哪里受得了这委屈。
于是,从前还嫌太贵的巧乐兹,现如今被当成了唯一的退路。
有人买雪糕时,眼里自动屏蔽了所有冰柜,直冲巧乐兹。
却不成想,连这浓眉大眼的,竟然也背叛革命了——
其中竟然也出现了偷偷加buff的叛徒。
一根就要两位数,宛如得了势的初恋,一耳光告诉你,什么叫“糕”攀不起。
尤其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原材料和物流成本的上升,让一些平价雪糕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贵了起来。
有媒体统计过,上海老城厢陆家浜路上的一家街边小店里:
“光明的盐水棒冰、绿豆棒冰、赤豆棒冰,去年的零售价只要1元,今年则是1.5元。”
“三色杯去年的零售价3元,今年则是4元。”
最离谱的还不是价格,而是一些雪糕都公然行骗了!
via @头像够丑男人滑走
买雪糕已然成了一场让人胆战心惊的智商较量。
以至于我隔壁的贾小凡都直言,自己已经被PUA了。
“现在看到9.9元的网红水果雪糕,都想感恩戴德。”
很多人不是买不起,关键是怕花了钱,结果还是交的“智商税。”
Vista某位老父亲,前两天带着闺女去便利店,闺女看中了好几款,结果他翻过来一看,成分表里居然都写满了植脂末——
“还不如麦当当的甜筒呢。”
植脂末都还是好的, 像去年红极一时的网红雪糕双黄蛋,同样在便利店供应,却被爆出大肠菌群超标等丑闻。
一把击垮了他多年来建立的“贵就是好”的信念。
为此,网上甚至诞生了“雪糕侠”。
指的是告诉大家一些贵价雪糕的价格,以防大家被那些雪糕届的刺客暗杀的好心人。
某音上一位开超市的小老板,就拍视频给大家拍了好几期视频:
详细介绍了店里哪些其貌不扬的雪糕,其实很贵,让大家保持警惕。
被刺客刺麻了的网友,看得是捶胸顿足,后悔没早补课。
还有一些迷迷糊糊拿到了雪糕刺客的年轻人,因为帮网友们踩了坑,而被亲切地称呼为“付款侠”。
如果幸运地碰到了好心人,在付款前提醒了下自己。
那么他们就会感激涕零,并尊称这种收银员为“雪糕菩萨”。
但真要说,其实这种雪糕侠和雪糕菩萨,本不该有,也不需要有。
最根本的,还是因为现在很多冰柜上面都没有明码标价。
或者故意把价签打印得巨小,就跟魔兽里的游戏小图标似的——
任你眼睛眯成两条缝,快找瞎了,都找不到心仪那款的价格。
最后只好拿着雪糕,去收银台“刷一下”。
就跟开盲盒似的,开出来太贵的,你和收银员难免面面相觑:
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
再加上现在很多便利店都是自助付款,扫完没法轻易删除,很多人就只能吃哑巴亏。
建议所有冰柜学习 via @LakeLucerne
为此,有人开始呼吁大家脸皮都厚一点。
结账时如果发现太贵,就反问柜员:“你不觉得贵吗?”
或者直接大声说,“太贵了不要了!我还要攒钱买房子给我爸妈养老呢!”
总之,全体消费者硬气起来,学会理直气壮地嫌贵。
时刻牢记一句话:丢脸可以,丢钱可不行!
反正现在都戴着口罩,谁也不认识谁。
最后,奉劝现在的“雪糕刺客”,也不要不识好歹。
实在不行,学学人哈根某斯,找个专门的冰柜把自己隔离起来。
省得把贫民窟朋友们整得心惊肉跳,又让土豪们一顿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