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防部消息,2022年6月19日晚,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何为中段反导,其背后又有何深意?政知道连线军事评论员宋忠平进行了解读。
何为陆基中段反导拦截?
何为陆基中段反导拦截?
政知道了解到,目前各国发展的远程精准打击武器——导弹,分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两大类。
巡航导弹全程在大气层以内飞行,飞行速度较低、射程较短但精确度高。弹道导弹则先将导弹推进至大气层外(类似卫星),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下进行加速,运行至目标上空后以极高速度再入大气层打击目标。这类导弹飞行速度快、射程远、载荷大。
陆基中段反导拦截主要针对后一类导弹,即弹道导弹。
详细来说,弹道导弹的飞行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上升段:当导弹从发射架发射到飞出大气层之前,这一阶段叫做上升段;
中段:导弹飞行飞出大气层,在大气层外飞向目标,这一阶段是飞行中段;
末段:重返大气层后,导弹到达目标区域上方继而命中目标,这一阶段被称为重返大气层阶段,或者叫末段。
“中段反导”技术主要是指在大气层外、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对导弹进行拦截,是导弹防御技术当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部分。而所谓“陆基”则是指,拦截弹基于陆地设施发射。
中美采取相同技术路线:动能撞击
宋忠平向政知道解读称,中段反导试验是反导能力搭建的关键。
他指出,弹道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中段飞行时间最长,占到约三分之二。对拦截一方而言,拦截窗口主要存在于中段。“上升段飞行时间短并且远离拦截一方,实施反导难度很大。处在末段飞行的导弹速度快,拦截难度也较大。并且此时导弹已经在目标上空,即便拦截成功也可能造成衍生伤害。”因此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比较重视中段反导拦截能力的建设。
他还分析称,中国中段反导拦截采取和美国相同的技术路线,即动能碰撞(KKV)。意思是,拦截弹直接撞击处在中段飞行中的导弹。“这种技术思路拦截效果最佳,但难度也最大,需要强大的探测、预判、跟踪能力,拦截弹本身的素质也要很高。”
他告诉政知道,俄罗斯的反导武器虽然也具备中段拦截能力,但其采取的并非KKV技术思路,因为在中段拦截技术方面,中美两国处在领先地位。
国家防御之盾
宋忠平向政知道强调,弹道导弹造价昂贵,其所打击的目标一定是高价值目标。此外,洲际弹道导弹还会搭载核弹头。因此对这类大杀器实施拦截,对保护国家安全、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军事专家邵永灵就此接受央视采访表示,我国的核打击力量有限,并且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那么这样的思路下,就要适度发展防御力量,来保证我们的核力量的生存能力。
△美国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远程反导雷达
“中段拦截能力事实上就是在编织一张国家防御之盾。类似的,美国早已发展相关技术并列装服役,组成了其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宋忠平分析称,常常见诸报端的美军“爱国者”“萨德”反导系统经常和中段拦截系统混淆。事实上“爱国者”“萨德”系统属于末段拦截系统,也就是说在中段拦截失败后,再由前述两种系统进行拦截。此外,“萨德”“爱国者”因为射高、射速等特点,其所针对的来袭导弹类型和“NMD”系统也有所区别。
△爱国者系统
宋忠平分析称,美国NMD系统已经部署、服役多年。在这个大的体系下,又分为陆基反导系统和海基反导系统,即美国具备从陆地、海上发射导弹进行中段拦截的能力。“这也是我国可以参考进行改进的思路,也就是将中段反导能力拓展到军舰等平台上,这将让我们的中段反导能力和灵活度更上一个台阶。”
背后有深意
根据政知道梳理,此次是我国第6次公开宣布进行陆基反导技术试验、第五次公开宣布进行陆基中段反导试验。
此前几次分别发生在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此次未明确“中段”)、2018年2月5日、2021年2月4日。
宋忠平表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个人判断中国的陆基中段反导技术已经成熟,相关武器系统已经列装服役。持续进行的相关试验并非在进行技术探索,而是服役后的打靶试验,以此来进行验证和改进。”
他分析认为,第六次官宣相关试验,体现出中国的军事透明,以免他国猜忌甚至肆意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官宣中段反导试验,用实力向世界证明,我国拥有可靠的防御手段。”宋忠平表示。
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成功 意义超过003航母
昨晚天有异象据中国国防部报道,6月19日夜,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此次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并达到了预期目的。尽管这段报道的字数很少,但它却在瞬间冲上热搜,其热度几乎完全可以和17日的福建舰下水相比,这是因为该试验本身关乎着中国的战略安全。
▲中段反导六战六胜的新闻,在热度上直追福建舰下水
中国陆基反导测试始于2010年1月11日,而接下来的四次试验则相继发生在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2018年2月5日和2021年2月4日,算上今年6月19日,中国在该领域迄今的测试保持了百分百的成功率!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美国以外唯一熟练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如果说核武数量/投放技术/突防效率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战略反击能力,那么反导技术强弱就标志着这个国家在可能的核大战中生存率高低。由于中国在核打击剑锋和核防御盾牌两大方面同时取得巨大成就,因此面对任何潜在对手的“核讹诈”时,中国都有足够的底气做出强硬回应,而对手的原本战略,也就会归于破产。
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是中国反导保护伞的最大动力
新中国刚成立,就面对西方的敌视。抗美援朝战争中,在志愿军面前屡战屡败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向美国国会提议至少多枚原子弹直接攻击志愿军主力集结点、指挥部和后勤/运兵交通线,甚至由此制造核隔离区。当时已有超过20架携带原子弹弹芯的B-29重型轰炸机抵达了关岛,而美军远程侦察机也已多次入侵中国,核威胁几乎近在眼前。
▲美军曾计划用携带原子弹的B-29袭击志愿军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海空军极力支持该计划,但美国国会却担心苏联会由此介入战争进而否定了核打击决议。数年后东南沿海炮战时,美军提出了规模更大的核打击计划:率先用核弹攻击可能被解放军攻克的金门和马祖,并在数日内对中国沿海进行核常兼备的饱和打击,其打击范围可能包括中国各大城市!
如果这样的局面出现,无疑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苏联也表示如果美国这样做,西欧甚至美国本土也会遭到苏联核武的攻击。而中国深知,要想避免核威胁,就要自己为自己撑起核保护伞而不能依赖于人。然而就在两弹一星项目取得很大成就时,美苏却同时感到不安,甚至有双方将领认为两国应派遣空军主力联合打击中国试验基地。
▲备战备荒的大背景,是苏联的核讹诈
1969年,中苏两军相继在东北和新疆发生一系列冲突,甚至走到了开战边缘。此时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为首的一群强硬派甚至叫嚣用大量高当量核弹短时间砸向中国各大城市和工业基地,并最终通过消灭中国半数人口来一劳永逸解决中国的挑战!因此中国在全面备战备荒的环境下进入一级战备,而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危险的一次战备。
▲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成为中国两弹一星和反导技术建设的最大动力
除此以外,连江河日下的英国也曾将核弹秘密运送到新加坡,因为英军曾计划在解放军武力收复香港时主动以核弹进行反击。据统计,1949年以来中国曾先后遭遇他国近20次核讹诈,因此发展自己的反导体系,也成为解放军重要的发展方向。
反洲际导弹的方式有哪些?为何说中段反导最重要?
核弹最主要的投送载体,就是弹道导弹,而弹道导弹的飞行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升段(从发射车/核潜艇/发射架到离开大气层前)、中段(离开大气层后在该空间内飞向目标)和末段(重返大气层后并抵达目标区域上空)。因此,反导拦截就此形成了对应的三种方式。
▲中段反导成败,是成功拦截的关键
导弹在上升阶段为克服地球引力,发动机推力将会持续提升,因此大量高温燃气很容易被察觉,而且此时其速度较低,容易被瞄准。因此美国早在冷战时就开始布设大量配备红外侦测设备的导弹预警卫星来戒备苏联,以便在战时迅速指引激光和其他反导导弹将其摧毁,但导弹拦截会面对利用他国领土的问题,因此实现难度较大,所以美国也希望用激光拦截。
天基激光反导是将激光发射器部署在地球轨道上自上而下照射起飞的导弹,但轨道过高时激光威力不足,过低时对激光器的需求量又太高,如果对方导弹在雨雾天发射时,激光器的照射效率也会骤降,此外天基激光反导的成本太大。使用特种战飞机和无人机,就需要尽量接近对方发射场,很容易遭到对方战斗机的拦截。所以,上升段拦截直到目前依旧面临很大难题。
▲中国巨型预警雷达足以实时监控多方向的可疑信号
目标导弹在末段飞行时只剩下弹头,此时它会不断降低高度,势能也会转化为动能,速度逐步提升,直到空气阻力和重力平衡。此时拦截弹从地面起飞,会迎着弹头飞行,相对速度极大,所以虽然此时对方弹头会和空气摩擦生热并散发出很大热量,但依靠红外制导的末段拦截弹还是容易偏离,这也是萨德、爱国者-3和S-300C等系统面对的共同难点。
相比而言,洲际导弹在外大气层或更高空间的飞行时长,占据其飞行的8成左右。相对于末段拦截时容错率较低、核战斗部在本国领空可能带来污染、碎片可能带来威胁等问题,中段拦截就都能避免。但此时对方导弹的助推段发动机已脱离,只剩下弹头,因此必须大型相控阵雷达才能对其进行探测和跟踪,如果对方导弹释放诱饵或机动变轨,那么拦截难度必然骤增。
▲末段拦截,容错率很低
雷达发现目标后,拦截方案则分为天基和陆基两种。冷战后期,美国曾提出低轨道大量部署拦截器的天基拦截计划,即一旦雷达发现目标,那么这些拦截器就会得到相应的激活指令,并启动发动机前往拦截,但该方案的问题在于成本太大。因此中段反导,依旧只能陆基发射阵地或海基宙斯盾战舰发射的拦截弹。
▲有效拦截对方洲际导弹,意义不亚于己方核打击能力的提升
拦截弹如果想要准确拦截目标弹头,不但需要高速,而且发动机关机速度也要快,由此覆盖更大范围并达到更大的动能。由于双方的相对速度极大,因此拦截弹的有效拦截时间极短,因此往往还需要增设多个小型姿态调整发动机,以便使其完成短距离机动。然而尽管中段反导技术门槛依旧很高以至于让多数国家望而却步,但却已经是目前最有效的拦截方式。
中国中段反导体系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有何绝密王牌?
1964年2月,毛泽东主席与时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的钱学森会谈时专门提到了反导问题,并强调中国必须搞出来。不久后,担任国防科委主任的聂荣臻元帅要求钱学森详细回忆毛主席谈话关于导弹和反导的具体内容,因此钱学森将其整理撰写后上报给聂荣臻元帅,而毛主席的该指令也被称为640指令,最终成为新中国反导项目的代号。
▲毛主席和钱学森
640工程的核心,就是对战略弹道导弹进行早期预警。到上世纪70年代,中国终于完成了7010大型预警雷达在内的多个大型雷达站,它们不但将探测普通飞机、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也会监控假想对手的航天器和战略导弹活动并由此推测其性能。但最主要的,则是在局势紧张时探测可能来袭的对方战略导弹进行预警。
自2017年开始,中国就在内蒙部署了巨型天波雷达,该雷达可搜索到3000千米外的目标,还能以多机分布协同干扰和单机大功率两种模式,直接干扰对方的远程雷达。而不久前部署在东部沿海的两座巨型雷达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导弹预警雷达,其综合性能已明显超过了美国的铺路爪系列。同时,中国的导弹预警卫星数量也得到大幅提升。
▲7010型大型战略警戒雷达
2021年2月4日,中国完成第五次陆基中段反导测试后,国防部官网公开报道此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也发表了报道,并首次公开试验重要参与单位: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主要负责国产地空导弹研发)。此前的2017年,该院曾公开表示其研发的新型空天防御弹能在数万米高度拦截以10倍子弹速度飞来的敌导弹!这一水平,甚至已超过了美国的GMD系统!
但依靠动能拦截弹和巨型陆基雷达的方式依旧存在不足,因为拦截弹本身的成本就十分可观,而在大规模核战中,对方发射的洲际导弹数量会十分庞大,还会得到大量诱饵弹和金属反射遮盖物的掩护。因此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密集准确地拦截大量核弹头,就需要发展搭载超大功率激光反导系统的天基飞行器。
▲动能-3拦截弹无疑引发了西方的极大关注
目前,中国的激光武器已有了极大的成就,而且得益于全新技术,其电源系统的重量和体积也将全面缩小,使其可以满足天基飞行器搭载需求。如果该系统成功问世,就完全可能在至少上千千米外准确通过高能激光发动密集杀伤,对方的诱饵弹头会全部被毁,其真弹头也会被瞬间烧穿,进而失去机械和电子性能,最终全部失效。
超过俄罗斯!中国中段反导技术足以抗衡美国
俄罗斯所拥有的的核弹数量、大当量核弹水平甚至无人可比,但俄罗斯一直没能掌握动能拦截弹技术,因此即便俄罗斯拥有沃罗涅日-DM系列这样的新型超级战略预警雷达,但中段反导技术却一直没有真正完善起来。以服役多年的A-135反导系统为例,它使用的弹头为战术热核弹头,因此对精确制导要求很低,打击理念明显不同于动能拦截弹。
▲目前,俄罗斯还没有攻克大型动能拦截弹的技术难关
2014年,俄罗斯的A-235反导系统完成了试射,其发射的升级版53T6M反导拦截弹配备了新型发动机,内部电子系统也彻底更新,飞行速度和射程也明显提升。最主要的是,它不再依靠战术核弹头进行拦截攻击。尽管如此,该系统的主要作用范围依旧是大气层内,距离真正的中段反导测试依旧有相当的距离。
美国有两洋作屏障,南北美洲也无其他强国,因此防御重点自然在洲际导弹方面。在测试时,美军一般会在中太平洋基地发射无核战斗部的洲际导弹,随后搭载动能拦截弹的神盾舰或本土拦截弹发射基地进行拦截,其跨度动辄达到半个地球。而美军的测试一般也是从西向东,比较符合假想敌导弹的来袭方向,甚至还会由此借助地球自转的原始速度。
▲神秘的夜空天象背后,是中国中段反导拦截的百分百全胜纪录
俄罗斯的经济直接限制了其反导技术的提升,且中俄缺乏海外领地,无法模拟从西向东的导弹,因此模拟条件难以和美国相比。但美国自1999年以来的20次中段反导拦截测试中,有9次以失败告终,尽管美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增设数个中段反导拦截阵地和动能拦截弹,但假想对手专门针对美军反导阵地的增程高超音速武器则会成为美军面对的又一巨大挑战。
2017年,有研究者指出美军发射的靶弹一般只有简单的抛物线飞行轨迹,而且技术人员还会在靶弹上增设特殊的信号发生器,以便于拦截弹会由此准确跟踪靶弹轨迹。此外,导弹的发射时间和位置坐标信息也会在演习前告知各跟踪定位站,这就等于让拦截难度继续降低,但考虑美军目前的拦截失误率,其中段反导的实际效率也不禁让人产生疑问。
▲美国对中国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的报道(图片来源于军工圈)
2018年中国完成第四次中段反导拦截任务后,美国就估测中国的靶弹可能是东风-21这种采用两级固体发动机且上升速度很快的中程弹道导弹,该导弹也是同类中最难拦截的型号。而3年后的第五次拦截测试,靶弹甚至可能具有乘波体弹道!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甚至完全能拦截难度系数更大的洲际导弹,其测试技术含量无疑超过了美国。
▲从成功率来看,美国明显不如中国
美国《外交学者》期刊曾表示,中国在近期的中段反导中使用的拦截弹是动能-3型,这也是中国最好的动能拦截弹。同时,中国还有其他可以在大气层外攻击洲际导弹和卫星的导弹,例如动能-2、红旗-19和SC-19。这样看来,说中国是唯一一个能在拦截洲际导弹水平上和美国平分秋色的国家,并不为过。
中国中段反导水平的提升,动摇了美国的核打击战略
数十年来,中国一直被美国视为重要假想敌,而美国的对华相关战略更是以主动核打击著称,甚至就在新世纪后还筛选了大量中国大城市和工业/军事/科研单位作为潜在目标,并打算为此在核战第一天对其发射美国库存的近三成核弹!然而随着中国反导技术的全面提升,美国甚至彻底修改了这一多年不变的战略,即不把对中国进行全面战略打击作为战争必选项。
▲民兵-3洲际导弹
美国空军战略轰炸机数量(不足150架)已降低到历史最低点,其中大部分都是B-52H和B-1B,如果让它们携带核战斗部巡航导弹接近,同样很容易被对方拦截击落。中国反隐身雷达和多兵种一体化防空体系近年来得到极大发展,防御密度远超过当年苏联在东欧,因此即便B-2甚至B-21这样的隐身战略轰炸机,也很难顺利接近而不被发现。
据统计,美国战略打击力量的6-7成集中在战略核潜艇方面,但随着中国海军逐渐彻底监控了东海并在南海获得了很大主动权,因此美军战略核潜艇很难进入本就不适合自己活动的近大陆架海域。据计算,它们发射潜射洲际导弹后,中国依旧有至少半小时反应时间。而从美国本土发射的民兵-3洲际导弹抵达目标的时间,就会更长。
▲尽管无需大量增长核弹,但中国依旧足以让美国改变原有战略
截至目前,中国中段反导试验取得了百分百的成功率,美国不可能对其视而不见,而这对美军就意味着最后杀手锏的威力也不断缩水,甚至根本无法达到预定战略威慑和实际打击效果。另一方面,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却能在战时迅速瘫痪第一和第二岛链的美军反导、防空和反潜体系,中国海基战略核潜艇和陆基洲际导弹将由此极大提升自己对美国本土的威慑力。
从这一点看,中国即便没有花费巨额财力物力盲目提升核弹数量,也在现有条件下让自身战略威慑力通过其他渠道迅速强化。这一切的关键环节,自然是中国中段反导能力的强大,试想对手看到对方的高超音速武器和洲际导弹的组合让自己难以应付,而自己的核打击却能被对方有效拦截时,其战略肯定要因此变化。所以,这次中段反导拦截成功的意义,绝不亚于福建号巨型航母的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