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红码的事非常令人不安,舆论在等待河南有关方面给出权威回答。这的确不是小事,是原则性问题,并且涉及法律。就在此时,网上今天流传了一张相关图片,但网易随后声明那是个伪造的新闻。

竟会如此,老胡这个新闻老司机都有点蒙圈。这不是一般的造假啊,这绝对是要带节奏搞事。有一些力量试图操纵网上舆论,诱导敏感事件的走向,真是细思极恐。

这种时候,官方的回应尤其不能缺席。



央媒谈红码事件:不管哪些人授意这么干的 都应严查!

近一段时间以来,河南一些村镇银行出现“取款难”的问题,外地储户准备赴当地反映诉求,可到达后就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红了,甚至有的人还没启程就被赋了红码。真可谓“人在家中坐,红码天上来”。最离奇的是,赋红码还极其“精准”:一位储户和家人“同在一所房子,行程也一模一样,结果,健康码却一个是红色,一个是绿色”。



图源澎湃新闻

面对随意赋“红码”这样的荒唐事,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激化矛盾;这不是“聪明能干”,而是典型的懒政。更有网友质疑,这就是以“疫情防控”之名,行“处理维权”之实,是谁给了地方赋予储户“红码”的权力呢?



图源澎湃新闻

法无授权不可为。 给维权储户赋红码这种“创新”造成了范围更广的破坏,高度动摇了公众对于公权力的信任。一旦“红码”被用于防疫之外,大家还会相信“红码”吗?随意赋“红码”,归根结底,是法治意识的缺失。 不管是哪个部门、哪些人授意这么干的,都应被严肃追究责任。 要想防止大数据管理权被滥用,就要对公共部门的管理和公民个人隐私的使用有合法性约束,真正做到“一码归一码”。

多名储户被赋红码,河南省卫健委、郑州12345最新回应

近日,有不少刚到郑州的人士纷纷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成红色,这些人均是河南省部分村镇银行存款的储户。今年4月起,河南4家村镇银行出现兑付难。取不出钱的储户近期来郑州、开封等地尝试线下取钱。日前,多名储户反映,他们近期没有外出,手机上的河南健康码却被以“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的理由赋予红码,一进郑州就被带走隔离。还有人刚进郑州时是绿码,被发现是讨说法的储户后,很快就变成红码,哪也去不了。


图源:澎湃新闻


图源:澎湃新闻

河南省卫健委、郑州12345回应

据媒体报道,对于“红码”是否仅针对储户,郑州12345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但经过查证是因大数据信息库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已将该情况上报,正在积极改进中,“建议进行后续的关注”。

郑州大数据管理局工作人员则表示,郑州疫情防控指挥部下面有一个社会防控部,是健康码管理的直接机构,制定赋码的规则,赋码、解码由该部门负责。

也有储户提供的12345录音称,12345客服表示,经过核实,其健康码被赋红码并非健康码专班负责的,具体的赋码转码单位正在查询。

据澎湃新闻报道,6月14日16时许,河南省卫健委值班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6月13日开始,该省卫健委及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到多个“外地来豫储户被赋红码”的投诉。接到投诉后,河南省卫健委昨日已将投诉反馈至相关部门,目前正在调查核实中。

至于这些储户为何被赋红码以及调查核实的进展等,该工作人员表示暂不了解。

“红码事件”引发警醒,健康码需防滥用

据报道,早在2020年4月,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就表示,监管部门在数据分析使用的过程中,要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措施,切实加强监管,防范数据的泄露、数据的滥用等违规行为。

而一些储户被赋红码,不免让人生忧,如果不把健康码使用纳入法治轨道,健康码就可能成为侵害公民权益的工具。背离法治的行为绝不可取,涉嫌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做法也要及时纠偏。

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2020年12月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曾明确规定,加强防疫健康码数据规范使用,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切实保护个人隐私。从目前出现的问题看,还需进一步制定详细的规范,明确规定滥用的惩处举措。

半月谈6月14日晚发表评论员文章称,健康码是为人们出行和流动提供便利的,绝不能成为任何人任何地方压制社会矛盾的手段。唯有完善健康码规范使用制度,建立起防范滥用的追责机制,才能防止乱动的手滥用健康码,让健康码回归其本真功能。

来源综合:红星新闻、澎湃新闻、半月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