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在中国中部的河南省,一些人一觉醒来后,便发现自己的防疫健康码变成了红色。紧接着,防疫人员上门,要求他们居家隔离。但很多人随后发现,导致他们成为风险人员的可能并不是新冠病毒,而是他们的身份:维权储户。
据中国媒体报道,近期河南有多家村镇银行因遇到资金危机,无法提供取款服务,涉及数百亿银行存款, 一些储户非常焦虑,便希望前往省会郑州维权。
很多储户称,他们的核酸检测为阴性,健康码却被突然赋“红码”(表示风险人员),有媒体解读称,措施似乎是为了防止维权事件发生。
居住在郑州的刘女士(采访者出于安全考虑,要求匿名)就遇到了类似情况。她对BBC中文说,她在周一(6月13日)发现自己的"豫康码"突然变红,而她的所有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也从来没有接触过确诊人员。
她表示,防疫人员随后上门,要求她禁足在家,而防疫部门拒绝向她解释"红码"的原因。
百思不得其解的刘女士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很多抱怨有类似经历的人都是村镇银行的储户,她才想起来自己也曾在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存了数万元,而该行也面临着“取款难”。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在中国,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出具绿色健康码。
郑州市卫健委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回应查询时证实, 有银行村镇储户健康码出现“转红”的问题。
“这个情况是有的,目前(人们)只能联系社区提交申请,先做三天两检(三天内两次核酸检测)再转码。”
但在记者提出希望进一步采访,了解为何会出现该情况后,被对方拒绝了。
然而,受该措施影响的人群不止这些银行储户本人。
距郑州200公里之外的驻马店市民王女士(采访者出于安全考虑,要求匿名)表示,自己因突如其来的红码被防疫人员拉到酒店强制隔离,而她“连郑州都没去过”。
“我自己不是储户,是我爸爸在村镇银行存了钱,现在取不出来,他前段时间就去了趟郑州了解情况,结果他回来(健康码)就变红了,然后我们都隔空变红码了,”她说道。
“我周末还有面试,现在正因为这种事头大,”她说道。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一篇题为《犯我者虽远必“朱”:多名维权储户被红码》的社交媒体文章讲述了一些储户的类似遭遇。该文章周一(6月13日)在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媒体广为流传,引起很多网友对这种做法的愤怒批评。
一些网民指责当局将健康码变成21世纪的“良民证”,还有网友表示,“不受限制的公权力,才是中国最大的疫情”。
随着舆情发酵,官方媒体《环球时报》评论员胡锡进周二(6月14日)发文警告称,各地的健康码应只应用于纯粹的防疫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被地方政府用于与防疫无关的其他社会治理目标”。
“如果有哪个地方为了其他目的通过调控健康码阻止特定人员流动,这显然违反相关防疫法规,也会损害健康码的威信,损害公众对防疫的支持,”他写道。
中国资深媒体人安替表示,“河南当局已经用核酸码为自己的欠债银行服务了”,而他认为,“这些事情必然会发生”。
“历史告诉我们,一旦动用主权例外工具,因为‘无法无天’,必然被普遍滥用,”他在推特上写道。
今年4月中旬,农业大省河南省和安徽省的多家村镇银行均出现储户无法取款的问题,一些银行毫无预警地关闭了线上取款和转账功能。
官方媒体报道称,这几家出现资金危机的村镇银行的大股东通过"资金掮客"吸收公众存款,涉嫌违法犯罪,正在被调查。中国银保监会称,已责成河南银保监局和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配合地方当局“稳妥处置”。
据彭博社报道,5月下旬,河南郑州有数百名抗议者走上街头,聚集到河南银保监局门外。人们手持"还我积蓄"的标语牌示威,但遭到警察驱散。
据报道,目前这些银行涉及的资金至少有数百亿元人民币。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便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健康码对公民进行定位追踪,并对风险人员进行强制禁足。这在早期取得了许多民众的支持,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民众担心该措施会导致公民权利受到限制及隐私遭侵犯。
去年10月,中国东北城市黑河为了防疫,将所有当地户籍居民的健康码变更为"黄码",该措施甚至导致一些在外地工作的黑河人也行动受限,引发批评。
随着新冠大流行进入第三年,有关如何避免抗疫措施被滥用的讨论也不仅限于中国。
在新冠疫情爆发后,新加坡政府即通过“合力追踪”(TraceTogether)系统追踪确诊者及密切接触者。但在去年1月,一名新加坡高级官员透露,警方可通过刑事诉讼法取得包括合力追踪数据在内的任何数据,引起新加坡民众哗然,当局随后承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