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3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举行的“全球安全论坛”上猛烈抨击欧洲,不仅驳斥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批评,还称印度完全有能力管理外交政策,拒绝在任何外部压力下采取行动。苏杰生认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已成为过去时。很快,他强硬但不失风趣的言论在我国网民和媒体中也引起了巨大轰动。
苏杰生的愤怒不是没有理由的。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将友谊提升到新的高度:印太地区的盟友”,但讽刺的是,全场会议有整整28分钟都在贬低和批评印度。主持人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强行将印度同有关中国和俄罗斯的议题挂钩,却拒绝从印度自身来评价印度。
首先,苏杰生揭穿了西方虚伪的面孔。在被问及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情况,苏杰生驳斥道,如果欧洲还在购买俄罗斯石油,印度也一样可以。
而当印度因其模糊的道德立场遭到诟病时,苏杰生以务实的实用主义予以反击。他巧妙地将印欧之争转变为典型的南北之争,将自己塑造为经济较为脆弱的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将印度塑造为“全球南方”的捍卫者,支持廉价石油和小麦的自由流动。由此,印度朴实的实用主义与西方高调但空洞的言论形成鲜明对比。
一旦牵扯到中国,西方的虚伪则更加显露无疑。主持人极力要求印度从中印边界争端的角度来看待俄乌冲突。对此,苏杰生强硬回怼道,欧洲必须“摆脱这样的思维模式,即欧洲的问题是世界的问题,但世界的问题不是欧洲的问题”。在此问题上,苏杰生以极大的信心和坚定的立场表示,中印边界争端不仅早于俄乌冲突,而且比后者得到了更好的管控。因此,反而是欧洲应该上一堂危机管理课程。
当主持人要求苏杰生在中俄和欧美之间选边站队时,他采取了如下策略。首先,苏杰生拒绝了强加于印度的构想,认为印度作为世界第五或第六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完全有权在平衡价值观和利益的基础上自行做出选择。他接着指出,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多元化的社会,印度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尽管是以某种含蓄的方式。
作为与中国有陆地边界争端的新兴亚洲大国,印度在西方被视为印太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遏制日益崛起的中国。然而,让苏杰生和印度政府大为懊恼的是,西方几乎连口头承诺都难以兑现,也不愿意给予印度应有的待遇。西方不仅没有以应有的尊重和真正的让步来讨好印度,反而一再将印度推到冲突前沿,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欧洲。
西方国家应该尽可能尊重印度。然而,如前所述,被寄予厚望的战略合流并没有带来密切的协调,而是令人尴尬的错位:印度的漫天要价与西方的低成本投入,高调的虚张声势与吝啬的解决方案,以及自我认知中的地位与实际能力之间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毕竟,无论是印度还是西方都试图通过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和从道义上说服对方。例如,虽然印度将自己打造成天生的全球南方领袖,但西方毫不掩饰对此的不屑。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西方出于战略目的煽动印度的这种自我认知在先。
对西方而言,重视印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印度作为制衡中国力量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只要印度能在战略上制衡中国,印度如何看待自己并不重要。毕竟,印度并不能和中国、俄罗斯、美国这样的全球大国相提并论。因此,西方真正关心的不是印度想要做什么,而是印度如何配合西方的议程并服务于西方的利益。
而对印度来说,随着其经济和军事影响力持续增长,重要性也随即上升。这解释了为什么印度如此在意与中国“解绑”,如此渴望其他国家仅根据印度本身给予相应对待。印度最不能接受的是其自身要求和利益被视为交易的前提。
因此,在2022年“全球安全论坛”上最有趣也是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苏杰生成功揭露了西方的傲慢和虚伪——脸上还时不时带着恣意的微笑。他的表现之所以能引起我国许多网民的共鸣,是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两国共同的遭遇。中国仅仅因为经济繁荣、技术进步超过了西方所能容忍的限度,就遭到无端的贬低、恐吓、推诿,还被剥夺了最基本的保障自身利益的权利。
也许正是这种情绪在中印之间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共鸣。
(施兰茶为南亚问题专家,陈安澜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