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天,俄空天军和导弹部队还摧毁了乌军38个指挥所,127个炮兵阵地和296个军事据点。开战以来,俄军宣称已经摧毁了乌军的493套多管火箭炮系统、1834门身管野战炮和迫击炮。
在6月6日,美国MAXAR商业卫星影像公司公布了最新的俄乌战场卫星照片,地面分辨率为0.3米。在伊久姆南郊的田野,密布着弹坑,俄军炮击的壮观景象。俄军这一小片面积不大的战场上就发射了上万发炮弹。
俄军以艺术的方式进行了实践了现代抽象艺术大师康定斯基的著作《点、线到面》的理论,弹坑的点,田埂的线,绿色大地的面,组成了一件完美的抽象主义巨作。
同时,这些弹坑艺术又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大地艺术遥相呼应,极大地探索了美学和战争艺术的边界。
乌克兰老乡说:今年种地都不用拖拉机了,直接往弹坑里撒种子就行.....
当前战局的焦点仍然是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和波帕斯纳亚。俄军的炮火猛轰乌军的炮兵和步兵,乌军的炮兵也没有被打垮,还在进行反击。俄乌双方都动用大量的火炮,开始了规模空前的“火炮对决”。
在顿巴斯的田野里到处可见密密麻麻的弹坑。前几天乌总参谋部曾承认俄军的火力已经达到最高峰, 俄军的炮兵火力总体上拥有优势,炮弹像不要钱一样砸过去。
俄军的炮兵火力拥有较大优势。有乌军承认,在北顿涅茨克的重要地域和关键交通线附近,俄军执行封锁作战的炮火十分密集,炮击波次达到每小时200次。这差不多相当于俄军集中了100门火炮对乌军进行全天火力封锁。
俄军试图要使用猛烈的炮兵火力切断北顿涅茨克后方的增援线路并包围剩余的守军。俄罗斯对北顿涅茨克后方交通线的炮击如此激烈,以至于乌军自己都无法评估伤亡和破坏。
乌军要想与俄军一较高下,也只能使用大口径的重炮和多管火箭炮。于是双方的炮兵隔着北顿涅茨克河对轰。双方作战的重点也在火炮,目前战争已经进入了双方相互扔炮弹的阶段,有多少坦克和装甲车并不重要,就看谁的大炮更猛。哪一边的炮火威力更猛,哪一边的胜率就更大。
这是乌军独立炮兵第44旅摧毁了俄军一座军火库。第一炮试射打偏数十米,经无人机校正以后,随后的炮弹落点都很准确。现场浓烟滚滚俄军弹药库发生了巨大的殉爆。
第44炮兵旅是乌克兰七大独立炮兵旅之一,2014年组建,曾参加过顿涅茨克机场的保卫战以及杰巴利采沃战役。下辖4个榴弹炮营和1个反坦克炮营。该旅不久前接收了美制M777A2榴弹炮。
乌军在前线隐蔽使用美制M777A2超轻型榴弹炮,炮位阵地还使用树枝做了伪装。从两名推弹手比较生涩的多次推弹入膛的动作看,乌军炮手的训练还不是很纯熟,这可能跟培训时间短有关系,这些炮手在波兰和德国训练大约十几天就出徒了,装填手的训练可能更短。
如果视频前后两段是同一次炮击,那么说明乌军的炮兵手艺还是非常准确的,炮弹十分精确地命中了一辆俄军的坦克,并引发了剧烈的殉爆,炮塔飞翔了几秒钟。
密集恐惧症爆发了!俄军无人机拍摄了被“龙卷风”300毫米远程多管火箭炮“犁过”的乌克兰黑土地,看样子在是至少一个连的“龙卷风”火箭炮齐射集束子母弹覆盖了乌军的整个阵地,留下分布均匀的密密麻麻的弹坑。
俄军的300毫米“龙卷风”远火可以发射发射大量集束式子母弹,这种集束式子母弹的型号是9M55K5,里面装着645枚杀伤和破甲双用途子弹药。这种数百枚的小弹药可以同时进行反装甲和反人员杀伤。
一辆龙卷风火箭炮的12枚火箭弹的满管齐射,就可覆盖67.2万平方米的区域。集束式子母弹开舱以后,密集的子弹几乎同时落地,宛如雨点一般,因此也被称为“可怕的钢雨”。
俄军推进速度慢,主要就是缺乏步兵和缺乏精确制导炮弹,完全是依靠重炮的猛轰,这种作战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10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
比如俄军轰击了北顿涅茨克近半个月,才开始发动地面进攻。在顿涅兹克小镇阿夫杰耶夫卡,已经炮击了3个多月,还有已经轰击一个月以上的马林卡等等。
每一个乌军据守的小城市和村镇,俄军都要进行反复的长时间炮轰,也就极大耽误了攻击的进程。
不过,使用炮兵的蛮力来“说服”乌军也有一个好处是俄军的损失大幅度降低,由于战线尽量绵延,乌军较少能发现俄军的弱点和漏洞,无法迂回穿插和袭击俄军的后勤补给线,只能在堑壕里硬刚,不然就得后撤,这种打法对于弱势一方是很被动的。而俄军可以稳步推进,每天几百米的推进,蠕动式的进攻也是进攻啊。
这是北顿涅茨克市区的炮火,在无人机的上帝视角下,市区的交战情况一览无余。可以看到战斗非常激烈。
乌军说俄军已经进行了数周的炮击,摧毁了北顿涅茨克市区内90%的建筑。不过,北顿的巷战跟马里乌波尔完全不同,北顿没有被围困,乌军后方的利西昌斯克与北顿隔河相望,可以随时增援,因此俄乌双方处于一个拉锯战的状态。
两家都往市区里的交战区开炮,乌军也不是逐楼坚守,炮火太厉害了就后撤,然后乌军的炮火会覆盖已经撤出的阵地,第二天再打回来。夸张点说,形成了一三五俄军进攻,二四六乌军反攻,星期天休息的作战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