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1日,北京。一家人在公园的自动售货机前购买饮料。/视觉中国为了安心喝口“快乐水”,消费者开始研究配料表里的代糖。
我们为了喝一口“快乐水”,逃过了“高糖危害论”,又迎来代糖“坏糖说”。
近年来,“低糖主义”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的选择,截至2021年,无糖饮料的市场规模已达117.8亿元,这个打着“零糖、零脂肪”标签的健康品类,因配料表中的人工代糖被质疑、被讨论。
人类使用代糖,至今已有143年。
从甜蜜素到纽甜,甜味剂不断发展,一直伴随着争议,而科学家们也始终在剂量与毒性之间寻找着关联。
有人说,“人工代糖无害论”是代糖行业喊出的,也有人认为“人工代糖有害论”是蔗糖工业的绝地反击。
如何健康控糖?消费者需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客观且理性地看待糖、代糖的优势与风险,自觉控制糖的摄入量,并做到合理膳食。
从高糖到无糖
在豆瓣“今天我也坚持住了没喝含糖饮料”“无添加糖食品研究所”等小组里,有4万多人正在相互监督打卡,他们因为长期的饮食习惯,导致长痘、高价整牙、肥胖等问题后,不得不被迫自律——戒糖。
一瓶500毫升的可口可乐的含糖量是53克,以3克为一勺,大约有18勺糖。看配料表、计算含糖量是当代年轻人抗糖、减糖路上的第一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饮食建议,正常体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取的游离糖不应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
当代年轻人已经习惯自觉控制糖分摄入。/《举重妖精金福珠》
所谓游离糖,是指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也包括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中的糖分。
一瓶可乐的含糖量已经超过成年人每天糖的摄入量,还不包括早上的面包、下午的蛋糕、睡前的薯片、喝的果汁内的糖。
当糖无处不在时,我们该如何规避不知不觉摄入的过多的糖,可能比想象中的还要难。
2022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显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达19%,而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50%。
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增加儿童、成年人肥胖或体重增加的发生风险。
《糖:新一代健康杀手》《一部关于糖的电影》《甜蜜的悲惨——有毒的世界》等纪录片,都在试图揭示世界各地大规模的高糖问题。
它们从不同维度,让消费者深刻地了解到过量食用糖,会让我们的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在《倡导饮料健康化——减糖》的演讲中提到,糖对身体的影响,关键在于吃多还是吃少。
作为人体三大必需营养素之一,糖和蛋白质、脂肪一样,只有超过合理摄入量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糖的摄入量,饮料巨头们想到了代糖。
1963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第一款无糖汽水Tab。
1995年,该公司又推出了健怡可乐Diet Coke。
而不久后,百事公司也推出了含有代糖的轻怡可乐。
但在中国,无糖饮料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2011年农夫山泉推出“东方树叶”之前,就有不少无糖茶饮出现,但并未被市场接受。
直到2016年前后,元气森林用“零糖、零脂、零卡”的苏打气泡水成功刺激了中国的饮料市场,无糖饮料才在中国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当“糖”成为不健康的代名词后,代糖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吗?
甜味剂“坏糖说”
无糖饮料中的代糖是只提供甜味,不提供或者提供很少热量的食品添加剂。代糖的种类很多,根据是否产生热量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无热量的非营养性甜味剂又分为人工甜味剂与天然甜味剂。其中,在饮料配料表中常见的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都属于人工甜味剂。
根据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食品中糖的含量低于0.5g/100g(固体)或0.5g/100mL(液体),可被归为“无糖食品”。
由此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无糖饮料都是“零糖”,消费者在购买前需要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当你“吨吨吨”地喝“快乐水”,人工甜味剂触碰到舌头时,甜味会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你会感受到短暂获得的快乐,此时,你的血糖稳定,胰岛素并未分泌,细胞中的葡萄糖不用转化为脂肪。
人工甜味剂最大的优势是高甜度、无热量产生。
因此,在控糖、减糖的风潮之下,人工甜味剂成为无糖饮料中最重要的配料之一。
“低糖主义”让可口可乐也不再满足于经典款式的口味。/Unsplash
人工甜味剂与糖除了都具备甜味儿,它们的分子结构完全不同,或者可以说毫无关联。
从糖精诞生以来,人工甜味剂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研究者们一直担心它的使用安全性。
这些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与人体跟踪等方式进行研究。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发现沙卡林糖精在实验大鼠上引起膀胱癌,但后来发现沙卡林糖精在大鼠身上致癌的机制不存在于人体;2013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发布的报告指出,在对66118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4年的研究调查后发现,长期摄入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饮料更易诱发肥胖及2型糖尿病;有文章指出,高倍人工甜味剂的长期摄入,会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分和功能,而诱导产生葡萄糖不耐受。
还有一种说法是,长期饮用无糖饮料,满足了甜度需求,而糖不参与代谢,使得血糖和胰岛素分泌无法达到同等水平,从而引起对食物和能量更大的渴求,会引发肥胖。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苯丙酮尿症患者不可以食用阿斯巴甜,而对普通人而言,糖醇类代糖一次性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腹泻等症状。
随着无糖饮料市场的扩大,消费者也对甜味剂的安全性产生质疑。
陈君石院士曾表示,甜味剂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部分消费者或许会认为添加剂就是不安全的。
实际上,甜味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研究的发展,更多、更好、更安全的甜味剂被不断地开发出来。
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甜味剂的安全性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人工甜味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与摄入频次和数量正相关的。
代糖经济热
如何找到更适合消费者口感的甜味剂?“可口可乐纤维+”“雪碧纤维+”使用了代糖阿斯巴甜;元气森林气泡水、“健力宝纤维+”橙蜜味运动饮料、魔爪Monster无糖能量饮料,则使用了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
不同甜味剂的甜度、刺激度、持续时间、应用范围不同,在光环境、热环境下的稳定性也不同,不同的甜味剂相遇会形成不同的甜味效果。
减糖需求的兴起,催生了当前国内百亿元级的代糖市场规模,代糖生产商也悄然成为“隐形冠军”企业。
2022年5月20日,广州。顾客在奶茶店等待奶茶完成制作。/阿灿
根据Wind的数据,金禾实业2021年股价涨幅高达60.51%,保龄宝2021年股价涨幅为19.23%。
2021年,代糖价格上涨的因素包括成本提升、疫情导致发货不通畅,也有需求相对急剧增长的原因。
赤藓糖醇被元气森林成功带火后,背后的生产商三元生物已成为全球赤藓糖醇行业产能、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之一。
《2021年中国代糖市场调研报告》显示,赤藓糖醇以29.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成为产量增速最快的甜味剂,产量从2015年的1.80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5.1万吨。
山东三元生物、山东保龄宝生物这两个上市原料厂家,因为无糖饮料的高速发展,业绩翻倍。
2015—2020年,安赛蜜、三氯蔗糖和赤藓糖醇的产量和销售额持续增加。
如今,农夫山泉、三得利、康师傅、可口可乐、元气森林、喜茶等国内外饮料厂商正在加速无糖饮料赛道的更多产品的研发。
不得不说,无糖饮料产品更新迭代变快,其同质化也在日益加深。
去年11月,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无糖饮料(剔除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只有16.6亿元,到2020年,这个数字增至117.8亿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
另外,报告还显示,相比人工甜味剂,天然甜味剂的市场占比正在逐年提升,由2010年的8.16%提升至2020年的29.41%。
赤藓糖醇因其安全性和不参与身体代谢,已成为天然代糖的首选。相比之下,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因为安全性受到质疑,正在被天然甜味剂取代。
无糖饮料背后的代糖产业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