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5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新华社记者的署名文章,标题是《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 ——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述评》记者描绘在习近平核心统筹下的各项发展,显见中国正在复兴
中共中纪委国监委官网于昨 5 月 31 日,发布消息称,江苏省委原副书记张敬华被双开并移送司法,在中纪委对张敬华的通报中,除了常见的大搞权钱交易,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等罪名外,还出现一个罕见的罪名为“政绩观偏差,为谋求个人进步搞经济数据造假,违规干预插手市场经济活动”。
中共中央突然公布“经济数据造假”的事情,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槓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清零政策”后,又再对习出狠招,对他进行更凶猛的政治斗争。
评论员唐靖远指出,在张敬华被双开的前一天 5 月 30 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召开了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会议上,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康义讲话要求,要真刀真枪与统计造假作假行为做斗争,要围绕权力干预、数据寻租、执法不严、入退库等四个必查,及从严从快查处一批重大案件、追责一批统计违纪违法干部、曝光一批统计造假典型案件等“三个一批”等等。很显然,张敬华“经济数据造假”和统计局突然部署的打击统计造假专项行动应有关联。
唐靖远表示,中国忽然严打经济数据造假一事,主要目的可能在于要尽可能地去呈现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形,如此一来,习近平即便掌握党媒,也无法美化当今中国经济情势一片大好,经济数据越是丑陋,越是证明了习近平的执政无能。
唐靖远表示,真实经济数据的丑陋,对李克强而言是非常实用的利器,李克强部署专项打假行动,就是要确保这把刀保持锋利,这是目前对付清零最有效的武器。而中纪委国监委配合统计局部署这样的行动,已经透露了对习近平不利的消息,“经济大好”曾是习近平最为称心得手的一把刀,可能已经出现倒戈相向的迹象了。
另外,上海封城两个多月于今日 6 月 1 日已宣布解封,上海市政府不承认封城并表示,上海只是经历了一个从静下来到重新动起来的历程,同时把整过过程推卸给居委会承担。
上海市政府在 5 月 30 日晚间宣布,疫情已趋缓,并持续稳定,上海自 6 月 1 日起恢复社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于 5 月 31 日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又在新闻发布会表示,除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外,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居住本社区的居民村民资由进出家门、复工复产员工上班下班。
唐靖远表示,上海市区的交通恢复正常运行。这意味著上海解除了自 3 月 28 日以来两个多月的“封城”状态,然而在上海政府发布的内容中,隻字未提“封城”二字, 这并非上海官方的疏忽,而是一种精心设计。从网络热传的一篇疑似是上海市政府的内部通知中可以发现,上海当局要求各家媒体在报导时不要使用“解封”这类用词并说,上海与武汉情况不同,从未宣布过封城,因此也不存在解封。上海全域静态管理只是按下暂停键。
上海民政局副局长曾群,在记者会上公开声称居委会是城镇居民自治组织,不是政府机构,所以居委会的一切行为都是居民自管自治的结果。上海政府把封城期间所有强制措施造成的一切后果,全数推给居委会组织。
居委会是中国基层社区的管理组织,因此居委会不属于政府机关,居委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等事由居民直接选举的。直到 2010 年 8 月,正式将居委会的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项经费全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居委会变扮演著执行著实际的政府职能,但又不承认任何政府名义的特殊角色。
唐靖远表示,上海民政局副局长的公开发文等于挑明上海为期两个月的封城措施不过是居委会的自发行为,如同文革时期的红卫兵,虽称作是自发行为,但背后皆有上层的指示,然而一但要追究责任,最终要负责的仍然是居委会成员,跟上层的政治人物无涉。
相关报道:国家统计局突然出手:要真刀真枪与造假行为作斗争!背后有何玄机
全国各地都在忙着复工复产,国家统计局却多了一项重点工作:抓统计数据造假。
5月30日,国家统计局专门针对“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召开会议。
会议强调,当前个别地方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同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作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真刀真枪与统计造假作假行为作斗争。
真刀真枪作斗争啊!
态度可谓极其坚决,拿出了打硬仗的气势!!!
微妙的是,会议召开前三天,国家统计局突然通报数起发生在过去两年的统计违法案件,涉及河北、河南、贵州三省份十区县。
为什么,此时此刻要真刀真枪与统计造假作假行为作斗争?
这背后到底有何深意?
全国各地都在复工复产,一场对地方财力的考试,也拉开了大幕。
目前,上万亿的留抵退税,除了中央承担的大头,剩下的也需要地方财政收入有所作为;几千亿的常态化核酸费用,地方财政自行承担,医保基金一分钱都不会出;还有各种各样的“纾困XX条”,每一条都得花钱……
东吴证券做了一张图,梳理了各省稳住经济工作部署情况。从下图可以看到,除了海南,其他省级行政区都提到了稳就业的工作部署;除了湖北和宁夏,其他省级行政区都提到了稳消费的部署。
可以看出,各地方都在密集“稳经济”!
哪哪都要花钱,中央的转移支付也是有限度的,地方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但地方政府又不能像企业那样,跟央行伸手借钱。现有的办法之一,就是发行债券,到市场上去融资。
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城投公司向市场发行城投债,借来的钱,可用来投资城市的基建、公用设施等等。
近来关于城投债,出现了一些诡异的画面:
5月26日,一份公告全网刷屏,让城投债的狂热彻底出圈。
这是一份城投债发行公告,许多人都看呆了。
简单来说就是,江苏大丰港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发行总额5亿元的“22大丰港CP002”债券,结果却引来了304亿元的申购金额!!!
这可是近60倍的超额认购倍数啊,实在是太太太火爆了!!!
这家公司,由江苏盐城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换句话说,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是盐城市政府。
而更加令我吃惊的是,这还不是孤例。认购城投债的热潮,远比我想的要夸张。
@政信三公子注意到,某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40亿出头的苏北县级市,发行票面利率3.95%的超短期债券,总共发了2到3亿,但最后全场竟然有最高180亿资金参与了认购!!
安徽安庆市高新区的某AA评级主体,通过安庆城投作为增信机构,发行城投债,全场认购倍数达到46倍!甚至创下有史以来最高认购倍数!
贵州贵安城投的50亿债券,全部被认购一空!!
甚至就连之前债务高企、发债困难的“四大天王”之二——镇江、遵义,最近的城投债都出现了被疯抢的情况。
镇江一城投平台发行5个亿的债,结果有超过147亿的资金抢购,实际有效申购背书达29倍多!
贵州遵义道桥,发了1.65亿的美元债,还根本抢不到额度!
忘记大A股的3000点吧!
忘记沪深的楼市神话吧!
现在中国最火爆的投资信仰,是抢购地方政府的信用!!
一场以城投债为主的“资产荒”,正在上演。
其实,城投债突然被疯抢,严格来讲并不是好事。
背后揭示了两个重要的趋势。
第一,“资产荒”意味着市面上的好资产稀缺,供不应求。
股市绿了多少人的眼球,楼市频频松绑也抓不住买家的心,甚至一大堆人宁愿抢着把旧的贷款还清,也不愿意去借新的钱。
基建投资倒是火得不行,撑起了全国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但一方面,普通人参与的机制还不够成熟,只能兴叹,另一方面,中国地域差异过大,除了河南、四川、广东这些基建大省,很多地方像样的基建项目实际并不多,而且还得盘活一大批闲置的效益不高的存量项目。
最近国务院发布文件,要求加快今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而且这几个月,一边是好资产极度稀缺,一边是央行降息降准还上缴结余利润,货币如同潮水般哗啦啦往外流,一部分便宜钱就只能在银行间空转、淤积。
不少地方政府,也在等待融资成本继续往下降,再发行新的债。利率低了也方便自己以后少还点钱,于是,这些地方密集取消了一波城投债的发行,变相加剧了短期供不应求的“资产荒”局面。
第二,疯抢城投债意味着市场上的热钱比较谨慎,更愿意抱政府大腿,少投给民营实体。
这其实不利于降低民营实体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其复苏的步伐。
因此,前段日子央行喊话全力以赴放贷,就是要去找到真实有效的贷款需求,把淤积在系统中的钱,赶紧注入最需要钱的市场主体。
其中,让企业能通过发债拿到便宜钱支棱起来,就是疏通堵点的方法之一。
几十年间,各省市的激烈竞争,很好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高增长又带来了更多的财政收入。
所以地方就会像开公司一样,尽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不断扩大投资,上马大项目,抢人才抢各种资源。
合肥夺下京东方、郑州抢走富士康,上海拿下特斯拉……都是如此。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要是手里没钱,怎么抢得过别人呢?
为了融资,地方政府就通过投融资平台在外借钱,进而搞活经济。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就像个“无限责任公司”,责任无限、信用无限、手段无限。
慢慢地,这形成了个别地区的隐性债务。如同硬币的两面。
比如独山县,一年财政收入才10个亿,存量债务居然一度400多亿!每年光是还利息就有40亿。
为了化解隐性债务,新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举债,只能发行债券。
在那之后,通过城投平台发行的城投债,不能再要求政府兜底,保证刚性兑付。
但在实际操作中,让地方政府的债券真违约,很难。
还有个别城投平台,靠着借新还旧度日,导致城投平台仍在滋生隐性债务。
有媒体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40余位城投高管被调查,涉及江苏、贵州、湖南、浙江、四川等省份的融资平台。
重拳出击,绝不手软。其实就是一个威慑信号。
2021年,北方某城区有关方面细化分解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并与统计数据报送挂钩,造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数据大面积失实。
企业明明已经停产,却还在填报统计数据。像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孤例。
为了方便融资,不排除个别地方会提供不真实的统计数据。
因为人为美化各项经济指标后,有利于提高城投债的评级,或者增强政府信用,有利于地方融资。
现在真刀真枪与统计造假作假行为作斗争,是督促各地要提供真真实实的统计数据,所形成的信用也才能是真实的,减少隐性债务的增长。
另外,现在受疫情影响,经济形势有所波动,不排除个别地方有美化数据的冲动。
而统计数据是科学准确判断经济形势、有效服务宏观经济治理的客观要求。
一层一层统计上来的数据,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
所以此时狠抓数据造假,严格检查,是极为正确和需要的。
数据越真实,越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原文:国家统计局:要真刀真枪与统计造假作假行为作斗争
5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召开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对开展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康义作动员讲话。中央纪委常委、国家监委委员崔鹏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组长孙怀新,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盛来运、蔺涛出席会议。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毛有丰主持会议。
康义指出,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是对政府统计公信力最大的伤害。各级统计机构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开展专项纠治是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的关键抓手,是完善统计监督体系、加强对统计领域公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重要举措,是科学准确判断经济形势、有效服务宏观经济治理的客观要求,不断增强做好专项纠治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康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统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力以赴推进党中央关于统计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通过夯实防惩统计造假作假责任、开展统计督察、强化统计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严惩统计造假作假,遏制、震慑效应初步显现。但是,当前个别地方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同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作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真刀真枪与统计造假作假行为作斗争。
康义强调,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重于泰山。统计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聚焦统计造假突出领域、重点区域、主要方式,综合采取全面自查、重点抽查、执法检查、通报曝光等多种措施,上下联动、内外协同、多管齐下开展集中纠治,切实做到必查权力干预、必查“数据寻租”、必查执法不严、必查入退库等“四个必查”,强力推进从严从快查处一批重大统计违法案件、严肃追责问责一批统计违纪违法领导干部、通报曝光一批统计造假典型案件等“三个一批”,建立健全防惩统计造假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深化专项纠治成果。要精心准备、周密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推进,抓好自查抽查,紧盯整改处理,确保专项纠治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崔鹏就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支持配合统计机构开展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工作提出要求。崔鹏强调,作为监督专责机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要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聚焦行政干预不收手不收敛、统计造假手段隐形变异、责任追究不到位等纠治重点,严格执纪执法,精准追责问责,着力解决权力干预、“数据寻租”、执法不严等顽瘴痼疾。对唆使或者允许统计部门及有关人员在统计数字上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理。要坚持实事求是,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准确把握政策和策略,强化纪法精准适用,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支持国家统计局履行主管责任,加强工作协作,强化统计监督结果运用,凝聚工作合力,提高监督效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主任严维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张东升、二级巡视员刘桂红,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总工程师文兼武、总经济师毛盛勇参加会议。国家统计局各司级行政单位、在京直属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区、市)纪委监委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同志,各省级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