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外国语学校,有这样一位特殊的老师。

他是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曾参加过护国战役,却在57岁时毅然选择来到中国免费任教,并倾其所有资助了70多名中国学生留学法国。

他以满腔热情向世界介绍中国,尽其所能地传播中国文化,还曾获评“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终身名誉教授——让·德·米里拜尔。



● 让·德·米里拜尔

他这一生,充满着令人惊叹的传奇色彩。



1919年,让·德·米里拜尔出身于法国东南部的一户贵族家庭,祖父是一战时期法国空军的缔造者,父亲是二战时期的空军司令。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米里拜尔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培训,但他对军事和政治丝毫不感兴趣,甚至打心眼里抗拒。

但好在父亲并没有强迫他从政,而是放手任由他发展。

米里拜尔如释重负,他按照自己的喜好报考了格勒诺布尔大学的历史系。在大学里,米里拜尔读到了世界各国的人文、风俗习惯,十分渴望亲眼看到书中的世界。

于是,他在心中暗自计划,毕业之后,就来一场环球旅行,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

然而世事难料,大学还没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法国也被卷入了这场灾难中。

战争下,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

炮弹轰隆作响,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百姓流离失所,绝望、悲痛在自己的家乡蔓延着……这让米里拜尔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悲痛。他毅然决然放弃自己的学业,选择参军,保家卫国。



在德国的“闪电战”下,法国仅在短短的40天内就被灭掉,宣布投降。为国奋战的180万战士成了战俘,米里拜尔也是其中一员。

他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只能任由德军处置。他被安排在一家由法西斯统治的工厂里当工人,这一干就是4年。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米里拜尔并没有因此颓废,而是每天乐观自信,他坚信,终有一天能够熬出头。



1944年,英美联军从诺曼底登陆,大举反攻,横扫战场,一举解放了法国,战俘们也恢复了自由,米里拜尔终于如愿回到了家乡。

经过战火地洗礼的米里拜尔,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想要环游世界的梦想也变得异常强烈。

于是,米里拜尔回到家乡没多久,就开始收拾行囊,踏上寻梦之旅。



在25年的时间里,米里拜尔去过50多个国家。每到一个国家,他并不会去当地的旅游景点,而是深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真正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甚至在当地住下,学习当地的语言。

在旅程中,他收获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领略了每个国家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视野也变得更加宽阔。

米里拜尔对未知角落的探索欲愈来愈强,始终不肯停下前行的脚步。

这样一个“浪子”,最终却被一个东方古国所吸引,并决定在这里扎根定居。



走遍了欧洲各国的米里拜尔,对非洲那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有着莫名的憧憬。

这里虽然土地肥沃,却是一个极度贫穷的地方。西方各个国家在援助的时候,通常会伴随着一些附加的政治条件,而这些条件,也让非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赞比亚的一位学者曾经说过:西方援助害了非洲。这些援助不仅无法解决非洲经济问题,反而会使非洲一直贫困下去。西方援助,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的灾难。



然而,中国却是一个特例。

在非洲三年自然灾害刚刚结束的艰难时期,中国不仅为非洲提供了无息贷款,还无偿捐助了大量物资。

中国这一正义的举动吸引了米里拜尔,他开始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产生了兴趣。

1968年,米里拜尔乘船到中国香港,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他更加想要一探究竟,但因为当时中国内地还没有完全开放,他只能止步于此。

不过,米里拜尔并没有因此放弃,他选择暂留香港,先学习中文,为后面的旅行做准备。

8年后,中法两国签订了一份友好交流协议,法国愿意派一批老师到中国教学





得知这个消息后,57岁的米里拜尔高兴得像个孩子,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米睿哲。

优秀的米里拜尔成功入选,并被安排到了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

在米里拜尔的第一节课上,他就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整个法语系竟然连一台录音机都没有,学生全靠老师带读,这样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发音的准确。

于是,米里拜尔立马自费从香港购买了十几台录音机,无偿捐赠给学校,供老师们上课使用。后来又先后捐赠了电视机、法语图书和资料等等。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各项设施都不完善,财政上也十分紧张。

来到中国的第二年,米里拜尔就主动申请不再领取教师工资,希望学校可以把钱用在购买相关设备上。

米里拜尔的种种举动,让学校师生们赞叹不已,他却总是憨厚地说“不值一提”。在他的心里,这似乎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因为他之后所做的事儿,远远不止这些……



西安,一个到处都是宝藏的千年古都,令人心生向往。

米里拜尔在西安生活了多年,也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他经常沿着西安的古城墙,探寻有关它的故事。

浏览完西安的历史后,他把视线放到西安以外的地方,并亲自前往考证每一个历史故事的真实性。

6年多的时间,米里拜尔几乎走遍了陕西的各个地方,并完成了一篇23万字的论文《明代陕西地方官吏制度》,填补了法国对中国明代官制研究的空白,在法国文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在中国生活的这些年,米里拜尔生活得朴素又充实。在物质生活上,他没有过多的追求,一间60平的宿舍,只摆放了一张床,一个书桌,和一个堆满了书籍的书架,穿的是最普通的格子衬衫,饮食更是简单,一桶泡面,一个馒头就能对付一顿。



出身贵族、家境优渥的米里拜尔,怎么会过着如此艰苦的生活呢?

因为他把省下的钱全都捐给了贫困学生,并成立了一个奖学金,名叫米睿哲中国爱心助学金。

这项基金,除了给贫困生提供助学基金外,还有一项较大的支出,就是资助优秀学子留学。



米里拜尔先后资助了70多名中国留学生出国学习,并把自己在巴黎的公寓贡献出来,给这些留学生居住,但他有一个条件:学成后,一定要回中国!

为了中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米里拜尔一直都在奔波。



1984年,66岁的米里拜尔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本该回国安享晚年的他,却依然舍不得离开中国。

他向政府提出申请,表示希望能够获得中国的永久居留证,在中国定居。1997年6月18日,米里拜尔成功拿到了永久居留证,成了陕西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



退休后,米里拜尔也没有闲下来,经常为学生购买法文杂志,给学校捐献教学设施。

70岁那一年,年迈的米里拜尔病了,吃了许多西药也没有好转,身边的朋友十分着急,尝试带他去看中医,只见大夫给他随便扎了几针,肚子很快就没有了胀痛感。

米里拜尔十分震惊,被中医的神奇所折服,于是开始向这位大夫请教。同时,米里拜尔也感到十分可惜,如此优秀的医术,却从来不被世界所熟知。

于是,他便想着如果能把中西医相结合,一定可以帮更多的病人“治病疗伤”。

米里拜尔再次找到了帮他看病的中医杨晨光,并提出要资助他出国学习先进的西医知识。



● 杨晨光

杨晨光欣然接受,于是年过7旬的米里拜尔亲自带着他前往法国,并帮他完成了一系列申请,争取到了奖学金。

米里拜尔还翻阅资料,以自己的角度,写了《简明中医外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与传染病》两部著作。

资助中医留学、写书,米里拜尔不仅促进了中法文化的交流,还成功引起了法国总统的注意,并被授予一枚拿破仑勋章,象征着法国的最高荣誉。



人这一生,有的人活得碌碌无为,有的人却活得光芒万丈,米里拜尔显然是后者。

他一生未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直到生命的尽头。

2015年10月10日,米里拜尔在西安去世,长眠于中国的土地。

临终前,他签署了遗体捐献申请书,为中国燃尽了最后一丝光和热。



2016年,米里拜尔被授予“中国好人”称号,这是对他高风亮节的肯定。

39年,这是米里拜尔最长的一次旅程,竟持续了半生。

教书、写作、研究、慈善……他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故乡,书写了外国人在中国的一个传奇。

他用一颗真挚的赤子之心,热爱着这片土地,爱护着这片土地上需要帮助的人民,最后,还将自己留在了中国……

其实,他早已成为了我们的同胞。

米里拜尔这个名字,值得我们铭记。文/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