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海野生动物园闭园第72天,300多名工作人员陪伴着近万只动物。
过去的两个月,园内光秃秃的树木已长得郁郁葱葱,羊驼家族迎来6个小伙伴,河马成为了二胎爸爸,耳廓狐幼崽学会了走路,红猩猩“小葡萄”第一次爬上树,斑马、水豚、长颈鹿、金丝猴等都迎来了新生命。
没有游客的动物园安静了下来,而动物们依旧活蹦乱跳、叽叽喳喳,遵循着交配、繁育、成长的自然规律,不紧不慢地生活着。
透过直播镜头,人们每天可以看见动物们进食、玩耍、休息,甚至可以比往常更近距离地观察它们。留守的饲养员们,就住在动物笼舍隔壁,昼夜守护、陪伴着它们。
金丝猴
直播间里的动物园
早上9点,饲养员端着一大盆食物走进狐猴岛,有切好的苹果、香蕉、萝卜、黄瓜、南瓜,再撒上奶粉。看见食物的环尾狐猴们变得兴奋,一路追着饲养员,沿天桥而行,有时手脚并用吊在缆绳上,有时在竹竿间来回横跳,2个月大的小狐猴则紧紧趴在妈妈背上。
环尾狐猴吃早餐。
环尾狐猴跟着饲养员,想吃上食物。
终于,饲养员将盆放在空地上,母狐猴们一拥而上,小嘴快速咀嚼,苹果最先被挑出来吃光了,它们继续在盆里舔奶粉。公狐猴们在一旁默默观看,如果贸然抢食会被赶走。
“环尾狐猴是母系社会,女性说了算。”直播镜头背后,主播邵辰辉一边解说,一边对准“女王”给了特写。
4月5日,上海野生动物园开始每日直播,早上9点放送动物园里的生活。拿上手机、稳定器和话筒,邵辰辉开始游园讲解,最初是一个人,后来园内的动物专家们也加入进来,轮流做副主播,科普动物知识、回答观众提问。
大熊猫吃竹前先剥皮。
大熊猫吃竹子。
2小时的直播里,大熊猫悠哉地吃着竹子,慢条斯理地剥皮,从最嫩的一头咬下去,一口一口嘎嘣脆;黑猩猩在木架间攀爬,撞钟、摇铃、蹲在圆盘上转得“飞起”;火烈鸟成群结队,在园内优雅踱步;河马总是张大了嘴巴,大西瓜不过一口的事,有时饲养员也给它刷刷牙;小浣熊喜欢翻箱倒柜找食物,在水池里抓泥鳅,因为饲养员总是把食物藏起来……
红猩猩“小葡萄”期待袋子里的食物。
动物园里的女明星是三岁大的红猩猩“小葡萄”。天气好的时候,饲养员张淑雯喜欢带它出来晒太阳,看看小花小草,教它拧瓶盖喝奶粉,自己剥皮吃橙子。风一吹,“小葡萄”的毛发便炸开了,张淑雯随身带着梳子给它梳发。
饲养员张淑雯抱着红猩猩“小葡萄”。
它也有自己的脾气,有时候躺在草坪上不愿动弹,有时又在花坛间跑个不停,最近还第一次爬上了树,张淑雯站在树下见证了全过程,高兴坏了。
除了呈现展区内的生活状态,直播也加入了一些难得见到的画面,比如动物们的医疗行为训练。在黑猩猩的笼舍一侧,饲养员打开两个小窗口,黑猩猩在召唤下凑近、贴着铁网,让饲养员为其测心率、做B超,乖乖伸出长臂放在支架上,饲养员绑上皮管、拍打胳臂、开始模拟扎针抽血,全程安静顺畅。
这并非真的采血,只是模拟训练。“它们不需要每天抽血,只在每月一次的健康体检中,兽医会扎针抽血验一验。饲养员每天进行这些训练,是为了让他们形成习惯,等兽医来了,就能一扎一个准,不然根本采集不到。”上海野生动物园动物管理部饲养主管金晓军解释道。
动物园闭园后,邵辰辉坚持每天拍摄记录动物们的生活。有一天看望小水獭的时候,他想到能不能把这么可爱的画面分享给更多居家的人呢?于是就开启了每日直播。一个半月的时间,直播近百场,观看人数从最初的一两百逐渐突破四位数,高峰期有一万多人同时在线观看,粉丝量也从160多万增长到327万。
有观众打来电话,说早上9点的直播恰好赶上小朋友上网课,希望下午、晚上也能直播,因此动物园也尝试过夜场直播,周末下午也有直播。
邵辰辉觉得,直播不仅是科普,也是一种陪伴。看动物们吃早餐、玩耍,“很治愈”;看它们一点点长大成熟,也很有参与感,“耳廓狐宝宝刚出生只有50多克,现在已经长得比我手掌心还大,慢慢学会了走路,从喝奶变成了吃肉,这两个多月每天都看着它们成长。”
直播偶遇孔雀开屏。
要吃饱,也要吃得有乐趣
动物园的直播,很多时候可以归类为吃播,见到食物往往是动物们最兴奋的时候。
大熊猫每天都有新鲜竹笋,大食蚁兽、黑猩猩可以喝到酸奶,黑帽悬猴跳上游船吃红枣,天鹅们在湖里吃着上海青……动物们的食谱十分多样,荤如牛肉、小黄鱼,素如桑叶、女贞、番茄、生菜等,瓜子是无聊时候的零嘴。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动物们的食物需求如何保障?
金晓军介绍,狮子、老虎等都是食肉大户,动物园每天的肉类消耗超过2000斤;食草动物也是大胃王,数量众多,每天的青绿饲料消耗量约16000斤。好在闭园两个多月,动物们的伙食丰富充裕。
他说,动物园有两个食堂,一个是职工食堂,一个是动物食堂。
在3月28日浦东封控前,动物园采购了大量饲料,草库里储备了大量东北羊草、内蒙古羊草、优质苜蓿等,冷库储藏了老虎狮子需要的牛肉、海狮需要的水产品等,储备量可以维持三个月左右。干货仓库还备有红枣、葡萄干等,当作动物们的小零食。
新鲜的水果蔬菜没有办法长期大量储存,保供单位有运输通行证,可以每天配送。许多灵长类动物爱喝酸奶,“它们拥有和人类相似的消化系统,完全可以消化酸奶”,保供单位一周配送两次。
靠近临港新城,上海野生动物园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可以供应竹子、黑麦草等青绿饲料,需要当天收割、当天配送。浦东封控后,跨镇运输受阻,动物园联系区绿化市容局、供应商多次协商,办理了通行证,保障了食草动物们的饮食需求。
“每种动物,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食物需求。”金晓军说,饲养员们会为每种动物开一份饲料单,比如给灵长类动物果蔬搭配,加上小零食,根据年龄进行调整。按照饲料单,动物园的饲料采购配送中心每天会将食物配送到位。
吃喝无忧的日子很清闲,但也有些无趣。饲养员们不希望动物“躺吃”,而是变着法儿让它们活动起来,比如设置秋千、吊环、栖架、攀爬架等设施,把食物放在活动区的不同地方,引导动物们活动后获取奖励。
闭园期间,饲养员们也花了更多心思提升动物丰容,利用园内既有材料进行小改造、制作小道具。
长颈鹿
5月22日早上,饲养员为长颈鹿安排了新的丰容道具,小铁笼绑着树叶吊到高空,长颈鹿仰头便可以吃到树叶,这也是它们在自然状态下的采食方式。“注意看,长颈鹿的舌头舔到树叶,一撸就入口了,它们的舌头有40厘米长。”上海野生动物园动物管理部副经理俞锦华一边直播,一边讲解。
镜头转向国宝大熊猫“雪宝”,饲养员为它准备了两份盲盒惊喜:一个纸盒,一个麻袋。雪宝似乎嗅出了纸盒里的食物,直接用头拱开盒子,是竹笋。没两分钟,它的注意力又聚焦于麻袋,嘴叼着麻袋翻来翻去,找到袋口便一头探入,左右手都拿着笋,倚着旁边的轮胎安心享用。俞锦华介绍,第一次使用麻袋道具时,雪宝花了一个小时才吃上笋,今天翻弄几下便找到了袋口。
“海盗船”上的小浣熊
“像人一样,动物们的生活也需要一些乐趣,寻找发现食物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乐趣。”俞锦华说,“我们会故意增加动物的取食难度,模拟自然状态下的采食行为,也能让他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能。”
小熊猫
累并快乐着
镜头掠过的风景里,草木蓬勃,鸟语不绝,动物自在,而背后是一群人的留守。
金晓军介绍,闭园期间有300多人留守在动物园,其中饲养员有200多人,还有后勤、安保、保洁、绿化养护人员等,“动物园的运转是一个体系”。
他说,饲养员不只是“铲屎官”,除了打扫笼舍、准备食物、把动物放出去,还有展区维护、想方设法提升动物丰容,更多的时间是用来观察动物行为。“动物的个体差异还是蛮大的,虽然他们不能用言语表达,但也有独特方式去传递喜怒哀乐,饲养员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观察,根据它们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去照料。”
留守的饲养人员只有半数出头,这意味每个人要照顾更多动物,24小时在动物园也意味着更多的陪伴和观察。
平日,饲养员的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半,这也是动物们享受户外的时光。现在,饲养员早早将动物们放到户外展区,天快黑的时候再收回内场,大熊猫更是尝试了早上5点就放出去。
“动物有了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活动量加大,采食量也上去了,同时动物的机能、抵抗力也会得到增强。”金晓军说。
在小动物乐园,一些被妈妈遗弃的动物幼崽交由人工育幼,24小时需要人照顾。入职一年的孙时奇还是新手,夜班一般由师傅负责,而闭园期间她住到了育幼区隔壁的值班室,开门走两步便可以看到小动物们。
晚上,她会观察小动物们在睡觉还是玩耍,两只小黑熊偶尔会吵闹,到点饿了就会叫。这些小动物需要少量多餐,每隔4小时人工喂奶,还有人工刺激排便、频繁观察呼吸和活动状态。
5月20日出生的小非洲狮,还没睁开眼。
5月20日,一只小非洲狮出生,淡黄毛发中夹杂一点黑,这几天眼睛还没有睁开,迷迷糊糊的,还处于学习喝奶、适应奶嘴的阶段。饲养员喜欢抚摸它,每天喂奶七八次,一天两次进行体温监测,隔段时间要称重测长,判断它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金晓军说,动物园闭园后,很多员工特地赶到单位留守,但园区没有专门住宿的地方,就紧急采购了行军床、高低床、床垫、躺椅等,见缝插针地放置在监控室、走道、办公室等地方,“有的就在动物笼舍隔壁,差不多是和动物住在一起,这样也可以更好地照顾它们,我想饲养员心里也更踏实。”
在园内生活2个多月,“无论精神上,还是体力上,负荷都很大,好在大家的心态还是挺好的,累并快乐着。”晚上10点,金晓军会绕园看看动物和员工,再回到办公室休息,摊开行军床又是一晚上,一眨眼两个多月就过去了。
饲养员给袋鼠喂食。
袋鼠的尾巴可以支持身体平衡。
5月21日下午,上海野生动物园尝试了无人机直播。从高空俯瞰,动物园是一团团的绿色,天鹅们在湖里嬉戏,一大群袋鼠卧在树荫处休息,微风吹过,怡然自得。
金晓军不吝夸赞,园子里到处是鸟语花香,即便没有动物也算得上是植物园。
自1995年进入动物园工作,他从来没有连续这么长时间在单位陪伴动物,喜爱也更多了。“动物都是有灵性的,比如黑猩猩、非洲象,这段时间没有游客,它们一看到工作人员就很兴奋。我们会招招手,和它们聊聊天,‘你好啊’‘想吃东西吗’,它们也会有反应,就好像认识的朋友一样。”
责任编辑:徐晓阳 图片编辑:蒋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