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允被曝已经一年没有拍戏,王中军卖掉自己的画作,还准备抵押豪宅来救华谊,周星驰也抵押了房产投资电影,唐嫣数月没开工,刘诗诗竟然两年没有进过剧组……如果说这些传闻你并不相信,那么请去象山、横店看一下,曾经疯抢景棚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偶尔有几个小剧组开工,维持生计。没投资就没戏拍,没戏拍就没收入,一场恶性循环正在上演。


香港影视行业同样冰冷

影视圈前些年一片繁荣景象,盛况空前,不断晒出的天价片酬跟罚税金额,让吃瓜群众们瞠目结舌,但最近两三年这种现象不见了,不是因为税的问题,而是因为影视行业的凛冬将至。那么影视寒冬的原因有哪几点呢?

1.疫情影响

疫情导致影院大面积关闭,影视行业资金萧条,投资人望而却步,恶性循环。

其实早在疫情之前,影视行业就没有看起来那样繁荣,众多头部公司都在盈利跟亏损之间摇摆,每年盈利的片子就那么几部,除《唐探》、《红海》、《杀冷》、《李焕英》、等几部票房在几十亿的电影外,而众多票房在几亿的电影看似收益不错,实则计算下来不赔就算好的。

我们来计算一下,一部电影在收入票房后,首先要扣除3%的增值税,随后再缴纳5%电影基金,接着再分给55%给院线,实则到出品方手中只有33%,一般院线电影投资都在1-5个亿(刨去一些爱情电影,但即便是爱情电影,卡司的价格也高得离谱),所以这些电影很多都是赔钱的,例如《上海堡垒》、《长城》等亏损都在几个亿。

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谓是决定性的,无论是影院关停、拍摄暂停、宣传等都是致命打击,这几年关停的影视公司就有上万家,几乎一大半影视公司都在赔钱。



部分影视公司的收益表

2.平台战略调整

简单分析过院线后,我们来分析一下网络平台,首先三大平台的崛起同样也是对院线市场的冲击,例如徐峥最有名的事件就是把院线挪到了移动端媒体去播,因此坊间流传还得罪了诸多院线大佬,导致很多院线后来不愿意给徐峥排片,大家一齐抵制徐峥的行为。

可能大家觉得没什么,“我的片子在哪播我还不能决定吗?”答案是能,但是不能临时更改。当时各大影院已经对徐峥的片子进行了各种宣传,这些宣传大家可能以为没什么,但实际上很多电影宣发的费用几乎跟制作费用持平,很惊讶吧?事实就是如此,虽然徐峥那部片子的宣传费用没有那么可怖,但这个举动还是扰乱了行业秩序。

说回来,优爱腾三家平台靠网络播放,但因为本身内容的不过关,战略失误,太注重市场,平台会员饱和,广告商频频撤退,导致平台不愿意分钱给制作方,很多制作方也被迫关门歇业,引起了一场蝴蝶效应。



2019年优爱腾营收数据

大家可能不知道网络上制片方跟平台的合作关系吧?拿网络剧跟网络电影举例,你在广电总局备案后,拉到投资就可以进行拍摄,然后选择优爱腾三家平台播放,在此之前会对你的片子进行评级,例如:S/A/B等,评级不同,点击单价就不一样。平台会员满足观看时长后,制片方将会获得收入(比如一个会员看了一次,但必须看满一定时长,才算有效点击,所有观看数乘以评级单价,就是最后分成)。

但是问题出现了,这个数据是由谁来公开呢?平台自己。那么就说明平台在为你的片子买单(会员免费看你的片子),所以当会员饱和甚至下降时,平台没钱了,它就会调整战略,不再给你分钱了,结果就是大面积网络作品赔钱,只有部分跟平台关系很好的头部公司在赚钱,如今例如腾讯视频,在平台过会的项目一个都没有了,这都不能说是寒冬时代了,可以说是漠河时代。

3.创作者自身的问题

这是一个容易被疫情等外界原因所冲淡甚至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创作者本身能力有限,作品同质化严重,对IP的过度追求。



东方好莱坞横店门可罗雀

创作者自身的问题其实要从两点分析,首先是外在矛盾。

外在矛盾体现在电影机制的不完善,失去对无良从业者的管控,对行业的正向引导,对电影内容的干预等。

这些问题长久以来无法解决,很是无奈。其次要谈的就是从业者本身的问题,急功近利,不够敬业,能力不够便进入行业,导致整个行业乱象。从另一个角度想,影视寒冬也是一次行业大洗牌,一切都是一场循环,留下的人总会收获彩虹。



影视寒冬,抱团取暖

我喜欢一句话:“电影就是一场梦,醒来还是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