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在开发远东这个问题上,俄罗斯的态度一直是患得患失。
开发是为了“拴住”远东,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让这片富饶之地在经济上和俄罗斯紧紧融为一体。
不开发,那么远东将会始终游离俄罗斯之外,不知何日,就沦为了异国之土。
但是,如何开发远东,开到什么程度,俄罗斯更是发愁。
远东,这里远离俄罗斯国家经济核心区,最远的城市海参崴距离莫斯科近万公里,列车要连续奔跑146个小时。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万里之遥的国土,连莫斯科的光都沾不到,所以完全依靠俄罗斯自己的实力开发,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如果步子大了,让周边参与进来。
比如中国人来了,日本来了,韩国人也来,本来就只有600多万人口的远东,来了几百万外国人,那么如何能在融入周边国家经济基础上,还是俄国人的领土,这又是一个很难的题目。
俄罗斯愁上心头,心里五味杂陈。
开发到底是为了谁?
到底会繁荣了谁?
以后的远东,还是不是俄罗斯的远东?
今天的俄罗斯的远东,土地面积有70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占据了俄罗斯国家的半壁江山。
简要形容一下当地的情况:天寒地冻、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这里大多数地区气候恶劣而寒冷,只有俄罗斯总人口的5%左右,总共不到700万,人口密度是1.1人每平方公里。
形象点说,就是8个东三省那么大的土地,还不如哈尔滨一个市的人口多。
远东只有海参崴附近的人多一些
这个地区只有最南端的海参崴附近滨海边疆区年平均气温高于0度,而这里恰恰集中31%的远东人口。
气候比较差的北部地区,比如楚克奇、萨哈共和国、马加丹、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州和库页岛北部,几乎没有人,偌大的地区仅仅占远东总人口的17.7%。
虽然这里天寒地冻、地广人稀,但是耐不住资源多。
原来东北消失的棒打狍子、瓢舀鱼,在这里完全可以体验到。
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0%,森林资源占到了俄罗斯37%的总量,什么松柏、曲柳,各种各样的材料多了去了。
矿物更不消说,黄金、白银、铅锌、铝,多得根本来不及开发。这里还有世界最大的金刚石产地-萨哈共和国。
当然,就是一个缺点,农业积温不够,天太冷,纵然有良田无数、黑土地遍布,大多地方种出来玉米,只能当青料,根本没法收获粮食。
大家可能要问了,为啥我国东北行?
这就是我国东北的优势,虽然冬天冷,西有大兴安岭,北有小兴安岭,东有长白山,把夏天入侵的冷空气都给挡住了,所以东北的夏天雨热同期,积温总量足够作物生产,能种大豆,小麦、水稻、玉米。
可是一江之隔的黑龙江以北大多数俄罗斯土地就差了火候。乌苏里江以东的俄罗斯,是温度高,但是闹不住靠着海洋寒流近,靠海近的地方天天下雾,不看阳光,夏天气候还是有点凉,就是差那么一点。
话说这么大的土地,是如何成为俄罗斯的领土呢?
这里面说来话长了。简单点说就是先是这里本来就天寒地冻,中原农民根本不屑于来这里。在耐寒作物开发出来之前,连东北都没法种地,更何况这里的荒僻之地。
中国都不来,自然这里人烟稀少,加上西伯利亚当地民族力量分散弱小。
而俄罗斯从蒙古人的统治独立后,开始向亚洲扩张。那么扩张的动力是什么呢?财富,这里的财富=毛皮。
无论是今天还是昨天,人类都是为财富而奋斗的。
东亚人种地,犹太人经商,还是中亚人游牧,都是为了生存和财富。
俄罗斯虽然在东欧,但是那里还是比较冷,种地收成也不多,那么只能做皮草买卖了。
当时欧洲也好,东亚人也好,有钱人过冬最好的服装就是皮毛,也就是今天皮草。
在那个时代也无法进行大规模养殖,于是只能去森林里捕捉。而高纬度的西伯利亚森林里的黑貂、灰鼠、狐狸皮毛质地非常好,堪称是最好的皮草料子。
这种买卖利润极高,经常是收上来一块钱,卖出去就是几十块,利润不是一倍、两倍的翻,甚至好几十倍。
大量的皮草税,曾经一度成为沙皇时代俄罗斯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
国家支持,自己还能赚钱。在这股子动力的支持下,大量俄罗斯人越过了乌拉尔山,来到了西伯利亚,一路杀来,甚至赶到了松花江流域。
直到康熙年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才把俄罗斯赶到外兴安岭之外。
此后的一百多年,俄罗斯潜心在远东发展,一次次地刺探黑龙江流域的情况。而中国始终不知道,当时大量少数民族入关,加上封禁政策,导致东北地区人员稀少,基本上处于无人防备的状况,常常好几年都没有去黑龙江以北巡防,甚至1800年左右俄罗斯占领了库页岛,清政府都不知道。
后来情况越来越恶化,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整个东北基本上是边无防,或者防而无力的状态。
到1860年,沙俄基本完成了对外东北的占领,清政府在内忧外患情况下,被迫签订瑷珲和北京两个条约。
在我们的认知中,认为沙俄帝国在签订条约后才侵占了东北领土,实际上在签约之前,人家早就完成了实质性占领,签约只是最后的程序而已。
就这样,俄罗斯占领了我国东北的100多万平方领土。这也导致英国人后来酸溜溜形容:这是俄国从中国身上咬下并嚼咽的最大的一口。
这的确没错,没有付出一兵一卒代价的情况下,豪取这么一大片膏腴之地。
如此操作下来,俄罗斯今天管辖的远东地区就这样形成了。
事实上,俄罗斯占领了这些领土之后,并没有大规模开发,只是把这里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
虽然1861年颁布一些移民法,利用赐予土地和减税等优惠政策吸引移民,但是依旧没有多少人移民这里。
直到1880年,占领了我国那么多领土,才移民了1.4万人。
为什么此后的20年,沙俄都没有来远东开发?
主要原因是从俄罗斯帝国的核心区域到东方移民非常费力,西伯利亚夏秋两季,雨水绵绵,到处是沼泽地,根本无法通行,只能依靠小舟在西伯利亚南北流动的水系来回辗转,通常要花上一年才能到远东地区。
而我们绝对想不到,最好的移民季节竟然是冬天,他们利用冰雪一点点踏进远东的陌生之地。
后来沙皇政府给了大量财政补贴,甚至通过黑海越过苏伊士运河移民。这个成本到底高不高,难度到底大不大,可想而知。
后来沙皇政府实在没有了办法,从1891年开始花了25年时间将西伯利亚大铁路初步修成,还是抄近道通过我国的东北地区修建的。
为什么要通过我国境内?首先是为了控制东北不假,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国东北境内地质条件好,修建技术和成本不高。
为什么直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才放弃对我国境内东北铁路的控制?
因为直到那时候,他们才具备修建好西伯利亚贝阿辅线铁路的技术条件。
但是贴近中国边境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始终是薄弱的,而且随时有可能被切断,一旦西伯利亚铁路完了,整个远东就没有了。
这也是当年为什么他们要蒙古独立的原因。当然这是题外话。
沙俄时代,远东地区没有得到开发,总结一下就是没有交通,没有人。
咋个开发?
靠想法就能开出来?
不可能。
到了苏联时期,苏联政府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基础上,开始了进一步开发。
当然,我们还要提到一个点,除了铁路交通具备之外,为什么这个时候能够开发了。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们可以把世界经济发展归到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个时代发展需要什么呢?
除了资金外,资源很重要,只要资源丰富,就能发展工业。
当然,这也是我国东北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崛起的原因。
资源丰富,还有资金的注入,还有政策的支持。
于是,苏联根据远东地区资源丰富的特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新建城市,完善铁路和海港设施,将这里打造了成军事工业综合体经济。
我们今天熟知的战斗机苏27,就是远东共青城组装生产的。
都是接近退休的大妈在组装
在苏联计划经济时代,远东地区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增加了800万,,军工机械产业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采矿业依然是主体产业。
当1991年,苏联解体后,远东地区遇到了发展的滑铁卢,失去了苏联时期的大量优惠政策,资金短缺,人才流失、技术落后等一系列发展问题出现了。
向市场转型过程中,所有的发展都要和市场接轨,然而远东地域地处俄罗斯东南一隅,没有办法和核心经济区域接轨,单单一个交通运输成本就能把远东摁在地方摩擦。
这里距离俄罗斯经济中心非常远,对运费非常敏感,如果欧洲部分运费提高1个点,成本提高百分点为0.5-0.6,那么远东成本就是提高1.2-1.3。
还有核心的问题就是远东的产业是军工复合体产业的一部分,并非是面向市场,拥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要想产业军转民也是难上加难。
计划经济时代养成的产业惰性,导致这里的企业不需要看市场、当然也没有理由看市场,一切的一切都是调配的。
当俄罗斯国内经济一塌糊涂的时候,军工订单消失了,无人给这些企业供血,根本无法谈及发展。
当然,想要融入远东的市场也是有难度的。远东出口原材料还好说,你的军工复合体产业天天生产飞机、大炮,问题是人家也不能天天打仗,你卖给谁啊?
还有一个原因,受制于国际环境,融入远东市场,根本推动不动。
中国东北半死不活,经济乏力,朝鲜半岛对峙不断,日俄领土争端还没有解决。
这片土地就是潜在的火药桶,同时俄罗斯还揣着非常严重的防备心理,尤其是对中国人在远东出现,这有点做贼心虚,经常在俄罗斯的报纸出现,华人占领远东的耸人听闻的新闻。
普京大帝上台后,不止一次强调发展远东地区。2012年,俄罗斯又推出了一个计划,那就是成立远东发展部,希望用政策的力度来推进远东开发。
孰不知道,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没有回报的投资根本没有人去做。
事实上,就远东的经商环境而言,也够让外国人受的,经常出现敲诈勒索商人的是事情。
当前,人员稀少的远东,估计到2025年适龄劳动力将较少66.5万。2030年,俄罗斯远东的人口在全国的比例将降至4.1%。
加上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毫无疑问还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建设才能开发,那么成本如何办?
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的投入,问题是什么时候能够有回报都是问题。
更何况,任何一个成熟产业都是需要慢慢培育、严控成本的。
要么是发展创新的领先产业,尽管远东大学生毕业人数在增加,一是缺乏留住高质素人才的条件,二是掌握现代职业技能的专家人才只有10%。显然远东产业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
剩下的只有一个产业—原材料产业,在20世纪末到今天,远东能活下去,就是依靠资源出口,包括油气、木材、渔业。
但是,这都是一些低端产业,俄罗斯非常担心这里陷入用资源换商品和技术的泥坑。
就是今天俄罗斯远东常规的出口油气资源,也遇到了危机。美国页岩气革命开始之后,世界能源结构也出现了大规模的调整。这里复杂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导致开采成本非常高,未来市场前景也非常堪忧,
即使是升级产业,更致命的是销售市场都在国外,这样远东就融入到了东亚市场,和俄罗斯主体毫无干系,时间久了,分离倾向就会明显。
东方的欧洲城市
于是,这10多年来,俄罗斯决定在这里搞创新产业,但是创新产业需要什么啊?市场、人才、政商环境,显然这里都不具备。
一直有人调侃俄罗斯人迷恋于搞空洞计划,这也是俄罗斯的精神气质致命的特点。
遥想20多年前,普京大帝喊着:我们的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我们同亚太国家一起要从言语转向行动,发展经济、政治、和其他联系的时刻到了。
关键一个点,普京大帝一直没说,可能他心里也清楚,俄罗斯的远东开发意愿从来都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内在动力根本不足。从原来的皮毛的经济需求,到苏联时期构建的安全防卫,乃至到今天保证大国存在的需要。
毋庸置疑,这种开发远东的想法,并非是架构在经济发展之上的,加上患得患失的政策和态度,加上资金和劳动力不足,俄罗斯根本无力东向发展。
我国东北那么多人、那么多的政策和配备资金,都振兴不起来。还有美国的东北铁锈经济带也是如此。
归根到底是时代的原因,依靠资源发展经济的时代过去了。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