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说起利比亚就跟说起非洲大草原上某个不知名部落一样,它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北非,老百姓大多是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的逊尼派,所以利比亚既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也是一个非洲国家。
2011年,英法美带着多国部队组团暴打利比亚,卡扎菲也被反对派武装士兵活活打死,据说死前还遭到了不明棍状物体的后庭暴击,他的遗体也没有按照伊斯兰惯例马上被下葬,而是跟接班人穆塔西姆的尸体一起,被放在一个冻肉库里供市民参观。
一代枭雄卡扎菲以这样屈辱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神话,在他死去3天后,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布全国解放。
这期的问题就来了,美英法高举解放利比亚人民的旗帜暴打卡扎菲,那卡扎菲死后,利比亚的老百姓真的太平了吗?
01
和非洲大部分国家一样,利比亚的近代也没能逃过西方列强的殖民,直到1951年,在联合国的指导下,利比亚才勉强建国,模式和中东那些帐篷国家差不多,也是王室领导下的封建土邦,带头大哥就是国王。
建国后的利比亚也是穷得一逼,但很快利比亚就发现了大量的高质量石油和天然气,只不过这些用资源换来的钱全都被利益集团瓜分,利比亚的老百姓依然穷的吃土,部落之间也是一片混乱。
可以说,建国初期的利比亚是即落后又腐败,既得利益集团把上升通道堵得死死的,这就引起了进步青年的不满,精神小伙卡扎菲就是其中心态最失衡的。
1969年9月1日,年仅27岁的卡扎菲带着一群年轻的自由军官发动了“九月革命”,整个过程非常顺利,从凌晨两点半开始,到早上六点结束,这场Z变只花费了3个小时,叙利亚的老百姓非常懵逼,没想到眼睛一闭一睁,国家就变天了。
同样懵逼的还有卡扎菲。
青年军官卡扎菲
由于胜利来得太特么容易,卡扎菲也没做好心理准备,在占领电台后向,卡扎菲本想在全国的广播中展示下个人风采,结果东拉西扯半天也没说出个123,但这并不妨碍卡扎菲走向人生巅峰,利比亚也迎来了2.0时代。
更神奇的是,利比亚国内不仅出奇的冷静,就连利比亚的王室也表示欢迎Z变,而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这样的阿拉伯国家就更喜闻乐见了,很快,阿拉伯世界就争先恐后地承认了卡扎菲的新政权。
此时的美、苏两国对刚上台的卡扎菲的完全不了解,也不知道卡式利比亚未来会走向何方,所以也就对卡扎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不过美苏都没想到,卡扎菲不仅想要改变利比亚,还想改变阿拉伯世界,如果实力允许,说不定他还想改变整个地球。
大家可能不知道,利比亚虽然穷得掉渣,但却是个产油大户,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大概是430亿桶,天然气的储量大约有1.54万亿立方米,两项指标同时位居非洲第一。
在利比亚1.0时代,利比亚政府没钱、没技术,抱着巨量油田就是开采不出来,所以就只能邀请欧美的石油公司帮忙安排,大部分石油收益自然就归了欧美,剩下的小部分利益则被利比亚王室分享,而老百姓就只有吃土的份。
另外利比亚北临地中海,东接埃及,不仅控制着北非油气资源,同时也扼守住了苏联南下的路线,这对美国的战略意义重大,所以利比亚也是美国援助最多的非洲国家。
在这段短暂的蜜月期中,由于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倒向了苏联阵营,美国就想把利比亚打造成北非地区对抗苏联的桥头堡,不仅追加了在利比亚的投资,而且还帮着利比亚搞基建,甚至还把F-5战斗机卖给了利比亚。
然而,卡扎菲可不想让颜值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随着利比亚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卡扎菲与美国的矛盾开始日益凸显。
02
1970年,卡扎菲先收回了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废除了前朝与美国签订的大量协议。当时的美国正陷于越战泥潭,根本顾不上跟卡扎菲较劲儿,再加上利比亚的驻军开销很大,用处却十分有限,所以美国也没废话,很快撤出了利比亚。
这件事让卡扎菲信心大增,3年后,卡扎菲又把欧美在利比亚的石油公司抄了,直接收回外资石油公司的股权归于国有,美国人也只能吃个哑巴亏。
在和美国人翻脸后,卡扎菲很快转投了俄国人,在拿到苏联武器的同时,也模仿俄国人搞了一个五年计划,正是由于美苏两大强的轮番伺候,再加上巨量的石油收益,利比亚居然摸到了发达国家的门槛,到了1980年,利比亚的人均GDP超过了11000美元。
这一时期的利比亚不但实现了免费医疗、免费教育,老百姓的画风也开始改变,妇女不仅可以摘掉头套,还能自由上街并从事各种工作。
手里有钱又背靠苏联的卡扎菲不可避免地开始飘了,他不仅以阿拉伯世界反美第一人自居,还幻想着有朝一日成为非洲带头大哥。
卡扎菲
1978年,乌干达和坦桑尼亚战争爆发,应乌干达总统阿明的请求,卡扎菲派了2500人和一大批坦克、飞机、火箭炮等重武器去援助阿明,结果自认为武器先进的利比亚军队被坦桑尼亚人摁在地上一顿摩擦。
1980年11月,不长记性的卡扎菲又派军队干涉乍得内战,由此开启了长达7年的乍得-利比亚战争。
只不过这一次,美国不再惯着他了。
美国战略部门明锐地觉察到,卡扎菲之所以这么躁动,大概率是想在北非建立霸权,这会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全球战略。
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为了教训卡扎菲,加大了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并联合北约国家减少对利比亚石油的进口,利比亚的石油价格开始跳崖。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利比亚石油价格从每桶30美元暴跌到10美元,国家GDP也被“胸斩”,从220亿美元跌到80亿美元。
除了经济封锁,美国还对利比亚进行了武力教育。
1981年8月20日,美国派出飞机飞往地中海锡尔特海域南部海域,挑衅利比亚主权,并击落了两架利比亚前来拦截的战机。
1986年4月14日,美国对利比亚的进行拆家行动,代号“黄金峡谷”,幸好卡扎菲命大,躲在防空掩体才没有被一波带走,但国内几个大城市被炸得不成样子,卡扎菲的两个儿子受伤,一个养女被炸死,行宫也差点被强拆。
利比亚城市
经此一役,卡扎菲算是明白了,自己这点儿军事硬实力还是没法跟欧美硬刚,于是转而试图通过经济软实力来提升利比亚在国际上的地位。
然而,这下就犯了欧美的大忌。
03
卡扎菲曾有句名言,“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皮埃蒙特统一了意大利。我们这个小小的共和国在未来也会扮演这个角色”。
作为埃及总统纳赛尔的狂热粉丝,卡扎菲深受纳赛尔“统一阿拉伯”思想的影响,他认为以色列能够吊打阿拉伯各国,原因在于阿拉伯内部不团结,要想应对外部挑战,必须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世界。
纳赛尔和卡扎菲
于是卡扎菲高举“泛阿拉伯主义”的旗帜,游走于中东各国,希望用口技来说服各国统一成为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国家,由于卡大佐的想法过于前卫,中东的那些狗大户都把他当神经病一样看待,压根没有几个国家愿意搭理他。
眼看“统一阿拉伯世界”无望,卡扎菲就只能调整自己的预期,干脆把目标锁定在了非洲。
和统一阿拉伯世界比起来,显然统一非洲的难度系数要低很多。道理也非常简单,中东的那些狗大户不差钱,卡扎菲要想实现目标就只能聊信仰,而非洲大兄弟就简单多了,只要钱给到位,没有什么是不能谈的,如果谈不成,那就小数点前再加个零。
1993年,卡扎菲决定在利比亚建立一个覆盖整个非洲大陆及其所属岛屿的卫星通信网络,也就是“RASCOM计划”,为此他还牵头45个非洲国家成立了“非洲地区性卫星通信组织”。
当时的非洲社会通讯基本靠吼,仅有的一些通讯网络也是依靠欧洲卫星,每年租金高达5亿美元。
非洲要想实现通信卫星本土化,就需要引入大量资金,卡扎菲先后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贷款申请,但都被撅了回去。
西方国家又不傻,如果非洲有了自己的通信卫星,那每年5亿美元的租金找谁要呢?于是这个项目就一直在走流程。
这一等就是14年,2007年卡扎菲等不了了,决定由利比亚拿出3亿美元,非洲和西非发展银行出资7700万美元,共同建成了非洲第一个通信卫星系统。
可以说,正是卡扎菲改变了非洲大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但也让欧美国家损失了每年5亿美元的租金,以及卫星起步贷款数十亿美元的债务和利息。
卡扎菲搞的这个非洲卫星还只是个小场面,后面的操作才是真正的王炸,只不过最终炸掉的不是欧美,而是他自己。
1999年,在卡扎菲倡议下,非盟第四届特别首脑会议通过《锡尔特宣言》,2001年非盟成立。
万王之王卡扎菲
众所周知,非洲在独立几十年后依然被西方国家盘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非洲没有自己的金融机构,西非和中非被法郎体系控制,剩下的国家则被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卡脖子。
于是卡扎菲也想学者欧洲搞出一个非洲统一货币,并建立三家非洲金融机构:“非洲货币基金组织”、“非洲中央银行”和“非洲投资银行”。
非洲货币基金组织总部计划设在喀麦隆首都雅恩得,由非洲各国共同出资,投资项目只限于非洲的经济建设,这样就不用总腆着脸向国际基金组织借钱了。
这个组织还负责制定各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方面的规则,哪个成员国要是国际收支困难了,他们还能提供紧急资金融通,这就可以极大程度摆脱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依赖。
更“过分”的是,这个组织只有非洲国家才能加入,西方国家想掺和进来搅混水?不好意思,门也没有。
非洲中央银行总部计划设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主要功能就是发行非洲统一货币,有效稳定各成员国国内货币,防止出现货币随意贬值及恶性通货膨胀问题,还可以降低区域内货币兑换的交易成本,促进区域内贸易。
说简单点就是个丐版的“欧洲中央银行”,如果非洲各国实现“非币”结算,那非洲法郎体系就彻底没戏了,非洲的国际话语权也将大幅提升。
那么,搞这个非洲中央银行的启动资金从哪儿出呢?卡扎菲又包了一大半。
而且, 卡扎菲在2004年一次非洲中央银行协会会议上提出要取消石油用美元结算的政策,改用黄金计价,并讨论使用第纳尔和银迪拉姆来统一非洲石油计价货币。这就触碰到美国的底线。
大家都知道,二战后,美国就是靠美元和黄金以及石油挂钩来收割全球经济,结果卡扎菲要跟美元脱钩,那不等于挖山姆大叔的祖坟吗?
而非洲投资银行则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总部计划设在利比亚,它的重点就是要支持非洲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生产性领域的发展,它不但能促进非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还能凭借融资加强利比亚和其它非洲国家的合作。
可想而知,如果这三个机构能够顺利设立,那么非洲将会从西方陷阱中解脱出来,非洲的独立一体化也将快速发展。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是绝对无法容忍一个统一的非洲,和一个不允许他们在非洲插管子吸血的人的存在。
04
为了搅局非洲,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早就开始布局。
在2004年的八国首脑会议上,美国总统布什推出了“大中东计划”的新战略,其中包括几项看起来极为诱人的内容:
一是推动中东和北非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二是扶持新的独立媒体,培养“有文化的一代”;三是建立大中东发展银行,5年内给200万企业家提供贷款,给中小企业提供1亿美元的贷款,培养25万年轻企业家;四是提高民众识字率,2009年前培养10万名教师,在未来10年减少一半的文盲。
这些领域不是意识形态,就是经济文化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全方位渗透,为了实现“大中东计划”,欧美各路的NGO可以说是立下汗马功劳。
他们出钱出力在目标国家搭建网络,从普通的年轻人里面挑选出一批大V培养塑造,在各类的网络平台上不断的宣扬美式民主,抨击本国政府,而这些目标国家又往往在强人统治下,经济停滞,年轻人就业困难,民怨较深,所以可以说就像浇了油的干柴,就差一把火了。
2010年12月17日,在利比亚邻国突尼斯,一名26岁的小贩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因为遭到当地警察的粗暴对待,选择自焚抗议,最后不治身亡。
这一事件,一下子引爆了网络,各路大V开始组织起来,媒体互联网推波助澜,无业青年们线上一呼百应,线下抗议游行络绎不绝,反对派迅速揭竿而起、招兵买马,迫使统治了突尼斯23年的总统本·阿里下台。
很快,这场被称为“阿拉伯之C”的春风就吹到了埃及和利比亚。
2011年2月16日,利比亚各地爆发抗议游行,要求卡扎菲下台,卡扎菲指示部队对示威民众进行镇压,造成500多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
2月26日,联合国开始对利比亚进行制裁,2月27日,班加西成立了反抗卡扎菲的全国过渡委员会,利比亚内站就此爆发。
随后,法国人第一个开着航母怼到了卡扎菲的脸上,美英则紧随其后,仅用半年时间,反对派就夺取了利比亚首都黎波里,卡大佐在土遁两个月后,被反对派从一个废弃的下水道里拖了出来,经过一番群众教育,卡大佐的生命定格在了2011年10月20日。
“一代人魈”、“非洲万王之王”、“北非雄狮”、“中东疯狗”就此陨落。
卡扎菲
只不过卡扎菲死后,利比亚并没有消停。
失去“雄狮”引领的利比亚很快就冒出一堆武装派别,利比亚又开启了军阀混战模式,国家不但没有变得繁荣富强,反而经济直接掉进了坑里,人均GDP从之前的12000美元骤降为5500美元,国家距离解体也就一步之遥。
而那些在利比亚战争中的西方国家则纷纷“抢滩登陆”,争先恐后地要在石油蛋糕以及数以万亿美元的重建订单上分一杯羹。
早在2011年9月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就在巴黎召开了一个名为“利比亚之友”的会议,会议由他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主持,有60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领导人或代表参加,其核心内容是关于战后利比亚的重建。
萨科齐、利比亚过渡委员会、卡梅伦
显然,这场“瓜分”大会主要内容就是协调各国在利比亚的战略和商业利益,而这正是利比亚 “全国过渡委员会”对那些支持他们推翻卡扎菲的国家许下的承诺。
作为这场战争中出力最多的法国,自然要拿大头。早在2011年6、7月份,包括法国石油天然气巨头道达尔公司、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在内的好几家法国大企业的负责人就飞奔班加西,同“全国过渡委员会”建立联系,评估利比亚当地的局势和重建前景,并且非常顺利的拿到了利比亚35%的原油开采权
英国也不甘落后,在会前一个星期,英国石油公司就宣布将在条件允许时重返利比亚,为了获得战后重建项目,英国政府将向利比亚中央银行发还被冻结的18.6亿利比亚第纳尔货币(约合15.5亿美元)。
尽管利比亚石油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2%,比重不算大,但是对于欧洲国家,尤其是意大利和法国这样的南欧国家来说却非常重要。
作为利比亚最大的外国石油公司,意大利埃尼公司在战前就开始与利反对派保持接触,同时仍与卡大佐保持友好关系,总之,意大利人是两面押宝互不得罪。战后,为了赚利比亚重建的钱,意大利还解冻了约3.5亿欧元的利比亚政府资产。
即便是没有参与暴打卡扎菲军事行动的德国,也不没打算放弃参与到利比亚的战后重建工作,直接宣布要向利比亚反对派提供1亿欧元的贷款。
而对于美国来说,能够获得一个群龙无首的非洲要远比利比亚那点石油收益重要得多,没有利比亚牵头的非洲,就很难再搞出像样的一体化,不再可能撬动美元霸权。
况且把利比亚打了个稀巴烂,也不用他们像在伊拉克那样搞重建,即便被拖住那拖垮的也是法国人,美国需要的是一个不再反美的破碎的利比亚而已。
可以说所有人都是赢家,除了利比亚。
至于之前许诺利比亚老百姓的民主和财富?又有谁会在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