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日本的沥青路之所以这么新主要和日本的沥青路历史改革有关。日本修建沥青路起步较早,修建时间较长,自然也就更加注重细节。所以日本沥青路的基础是比较好的,以至于到现在看起来都跟新的一样。
而在1878年的时候,日本就已经开始使用沥青路,后来就开始对日本道路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沥青路逐渐普及。而日本本身并不生产沥青,所以几乎所有的沥青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最开始是从中国进口天然沥青,但是天然沥青本身品质并不是很好,这就导致那时的日本沥青公路修建完工后也并不是很干净、整洁。
后来日本重新进口了特立尼达湖沥青,这也为后来干净的日本沥青道路奠定了基础。其实在之前,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日本忙于战争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建沥青路,公路普及很少,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才开始逐渐修建公路。
到了1905年,日本首次引进了英国的沥青路铺路标准,但是日本终究是一个小国,地形条件与英国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结合了本土的一些实际情况,日本制定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沥青铺设纲要。
所以,如果真要说日本道路整洁,其实整洁的时间也就是那几十年而已,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的沥青铺路技术确实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
那么中日两国之间沥青路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差距呢?
日本的沥青路历史虽然长于我国,而且日本的沥青路确实在柔韧性、抗压性等方面占据优势,但是日本沥青路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使用周期短。所以,更新的频率较快,经常重新修建公路,公路能不更新嘛!
而且在公路历程上中日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中国国土面积较大,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总里程已经差不多达到了600万公里,而日本只有中国的六分之一,仅仅只有100多万公里的里程。也就是说在路线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修建的公路要比日本多6倍,在质量方面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中日两国公路的属性、用途本身就是不一样的。对于中国来说,公路就是连接各个地方的联通设施,在修建的时候考虑的主要是公路的抗压能力和排水系统。而对于日本来说,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位于板块交界处,海啸、地震频发,所以在修建公路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公路的抗腐蚀性、抗震性和抗侵泡能力等。
除此以外,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很多城市都是全球性的重要交通枢纽,大型货车的车流量大,运输的货物也多,自然而然对公路的磨损也更大一些。
在公路修建的团队设置方面,中日两国也有较大的差别,日本是设计师专责制,一条沥青公路从建设到最后的竣工,设计师是要全程跟着的,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找设计师问责,所以设计师会全程监督,修建也非常的小心。而中国相当于各司其职,这样一来,出了问题就找不到追究的人,甚至还有人偷工减料,所以有时会出现质量问题。
修路技术真的不如日本吗?其实不然,到2021年为止,我国的公路总里程位于世界的第一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铺路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
中国利用国内特有的国产蜡渣油修建了沥青路,这种公路一般都是更高层次的高级或者次高级路面,使得公路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而且在一些极端环境,中国的公路也得到了普及,在我国的盐湖地区、高原冻土地区等都修建了公路。
此外,像我国不久研制出来的温拌沥青混合技术也大大提升了公路的质量。在原有的沥青材料基础上,加入特质的温拌添加剂,这样一来就能大大降低结合材料的粘性,不用非要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够实现材料的混合和压实了。
这种造路技术不仅能够减少碳排放量,还能大大减少修建成本,降低了运作了难度。并且在低温的条件下进行沥青的混合,沥青会老化得较慢,因而还能延长沥青公路的使用寿命。
而在公路的维修方面,我国也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延长了养护的里程。截止到2021年为止,纳入国家养护工程的公路已经达到了总里程的90%之多,专门的养护人员都有多达80多万余人,沿途的养路班有差不多7万个,不仅要对公路进行定期的维护,每年都还要对建设好的公路实施技术改造和翻新,这样一来,我国公路的抗灾害能力和使用寿命都大大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