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景言

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类短视频:

农民把一亩没有成熟的小麦卖掉当做青贮,就可以得到1500元。很多农民都感到欣喜,效仿的人越来越多……



 

看似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却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这件事情一定要严查,事关国本!”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个价钱收购饲料根本就不划算,背后肯定是有人在操纵。”

但也有人旗帜鲜明,力挺农民的卖粮行为:

“一个愿意买,一个愿意卖,关别人什么事?”

“想想为啥农民愿意卖,这才是最可悲的。”

那么,小麦青贮,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小麦青贮”?在今年之前,很多人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概念。 小麦青贮,指的是把小麦秸秆经过处理之后,做成动物吃的饲料。这种饲料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牛羊很喜欢吃。



 

但是问题在于,如果小麦都用来当饲料了,那么人吃什么? 在小麦即将成熟的时候,大量收购用于青贮,就相当于把人的口粮拿走喂养牛羊。 这次小麦青贮的浪潮,恰恰发生在河南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 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实在是太过蹊跷。 河南的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用“天下粮仓”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在过去的岁月里,为了保住粮食产量,河南付出,甚至是牺牲了太多。 当东部地区高歌猛进发展工商业的时候,河南却因为要守住耕地红线,不得不集中精力发展农业。

年轻一代可能还会抱怨几句,但是老一辈的河南农民大都非常本分朴实,打心眼里觉得作为农民,种地是本分。也就是这种带着几分“憨气”的淳朴,确保了中原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

● 图片来源:河南日报

 

作为农民,心疼庄稼是一种本能。在小麦快该成熟的时候,割苗毁麦,是几乎不可能做的事情。 但它确实是发生了。为什么?因为收购的时间节点选得太微妙。



 从过完年,河南各地就不太平,新冠疫情陆续发生在很多地方。 大城市遇到疫情,好歹底子厚,但是县乡实在是经不起折腾。

尤其是豫东地区,向来都是以农业为主业,经济基础薄弱。比如周口的太康县、沈丘县等地,从4月份以来,陆续因为疫情而“静态化管理”。

用通俗的话来说,老百姓“原本不富裕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很多在上海务工的农民也由于疫情返乡,手头没有收入。但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个地方不需要钱?他们也有老母幼子,也要吃饭穿衣。 这时候,有人告诉他们,小麦青贮一亩可以卖1500元!

 

这是一个很高的价格。 成熟的小麦刨除收割等费用之后,一亩顶多也就赚1500左右。而且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现在不费力气就能赚这么多钱,农民怎么会不答应?

根据专家的意见,用小麦做青贮饲料并不合适。长江以北居民的主食以小麦为主,用小麦做青贮饲料,势必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对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但是谁管专家的意见呢? 农民顾不上什么大局,先得弄到钱,养活家人才是硬道理。新冠疫情反复,已经让他们的心理防线无比脆弱,只要“落袋为安”,其他也顾不得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以1500元每亩的价格卖掉粮食,怎么算都是很划算的。 然而,“小麦青贮”迅速被叫停了。 中央高度关注,河南省也发出公告,对于小麦青贮,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有人为农民“抱不平”:自己种的粮食,想怎么卖怎么卖,凭什么干涉农民的卖粮自由? 还有人说,农民没空考虑那么多,谁给的钱多就卖谁,青贮小麦1500元一亩的高价,傻子才会拒绝。 可是,小麦青贮,对农民真的是好事吗?



那些信誓旦旦要捍卫农民利益,支持他们卖粮自由的人,非蠢即坏。 如果“小麦青贮”大规模开展,最后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别人,正是农民。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齐纨鲁缟”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都盛产丝织品,齐国的称为“纨”,鲁国的称为“缟”。

有一年,齐国国相管仲突然下令,所有的齐国官员都只能穿鲁国盛产的“缟”布。一时间,缟布供不应求,价格飞涨。另外,管仲还规定齐国百姓不可以生产缟布。

市场对价格是敏感的。鲁国民众嗅到了商机,纷纷开始织缟布。 为了迅速赚钱,鲁国百姓没时间去耕种,田地都抛荒了,全民一心一意去织布。

到了第二年,管仲再次下令,禁止买鲁国的缟布。这时候的鲁国由于农田荒废,已经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



 

布卖不出去,粮食又稀缺,鲁国一下子陷入困境。无奈之下,鲁国君臣只能向齐国低头,从此尊奉齐国的霸主地位。

而在这个过程中,受害最深的恰恰是鲁国的普通农民。

粮食稀缺,价格飞涨,王公贵族家里有的是钱,自然不会饿着。

但是那些普通农民,哪里买得起高价粮食? 我国现在的粮食情况并不乐观。由于自然灾害、疫情等多方面原因,粮食很可能会减产。 俄乌战争,也必然会推高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乌克兰向来有“欧洲粮仓”之称,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国。由于战争,乌克兰今年已经不可能供应粮食。



●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直言不讳:“我必须说,由于乌克兰战争导致我们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形势,我对世界某些地区面临饥荒蔓延的风险深感担忧。” 在这么严峻的时刻,有人却要毁了即将成熟的小麦,用作牲畜饲料,这正常吗? 用玉米当青贮,成本大约是小麦的四分之一。资本是逐利的,放弃更加便宜的原料,去选择小麦做青贮,明显是有人蓄意而为。



 如果不加以制止,等到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一旦出现重大缺口,只能任由国际粮商拿捏。美国嘉吉、美国邦吉、法国路易达等粮商,早就盯上了中国人的口袋。 高价买粮还不是最糟糕的。

在国际局势风云诡谲的今天,如果被某些国家在粮食问题上“卡脖子”,才是真正要命的大事。 有什么比饥荒更可怕?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这绝不是空话。 新冠疫情爆发后的这三年,相信所有人都深切感受到一个道理,缺什么都行,缺粮食真的不行。 每个地方爆发疫情之后,民众的第一反应都是跑去囤货,大包小包往家运食物。 今年5月份,郑州疫情死灰复燃,市民们甚至纷纷往家里扛猪,有人戏称“全郑州的猪今天都死绝了”。



 

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对一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一个国家来说亦然。 小麦青贮,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那么,农民的生计该怎么办?这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期以来,由于“谷贵伤民”,粮食的收购价格一直都不高。农民的日子,也过得比较艰难。 正因如此,才会出现毁麦割苗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小麦青贮给出的价格更高,所以农民宁愿把粮食卖作牲畜饲料。 哪怕他们也隐隐感到不对劲。 明明动物饲料可以用更加便宜的玉米杆,为什么会有人高价收购青麦?这背后必然是有人在刻意操纵,目的不纯。 我们不能高高在上去指责农民没有大局观,居高临下痛斥他们没有粮食安全意识,而应该真切地去感受他们的无奈和悲伤,为他们思考出路。



 

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是一个值得考虑的良方。 在疫情严重的地区,给予种地农民更多的补贴,也是当务之急。 在粮食安全、粮食危机的宏观叙事下,我们要看见那些普通农民的悲欢冷暖。 不要把他们当作种粮的“工具人”,也不要把他们看作无知的愚民,而是真正站在他们立场上去想问题、提对策。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守住我们的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