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曙光,真的来了。
连续三日,上海的新增新冠感染者都控制在一千余人。目前,上海已有8个区实现了社会面的基本清零。
可是,黎明之前,却有人不断制造幺蛾子。
他们把“阴性”居民活生生给搞“阳”了。
动机十分可疑!
近日,微博博主@fanfanyang举报,在上海封控期间,“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出现了多例新冠“假阳性”报告。
一些封控在家足不出户的居民,竟然被检测出了阳性。而就在他们被拉到方舱检查后,又全部都是阴性。
在这其中,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商,又多卖出了好几千管检测剂……
据《第一财经》报道,4月30日,上海市滨江壹号院小区的部分居民向记者求助,表示自己怀疑核酸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4月30日,该小区出现一例阳性。5月1日起,该小区开始实施单人单管核酸检测。
然后,这些采样被送到上海中科润达气膜实验室(黄浦)和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异地)核验。
到了5月6日,疾控表示,整个小区共有13位居民核酸报告为阳性,然后大白就过来拉人了。
这时,有一个被检测出阳性的居民很是怀疑,自己没出过门,也没拿过快递,怎么就阳了呢?
他打电话给疾控中心,要求重新采样复核。
晚上6点,复核结果出来了:他是阴性!
另一边,已经拉到方舱的居民,也被检测为阴性!
这件事情引起了居民们的警惕。
同日,滨江壹号院附近的鲁班公寓也出现4例阳性的核酸报告,检测机构同样是上海中科润达气膜实验室(黄浦)。
有人注意到,其中一名阳性病例的核酸检测时间与壹号院的一名阳性居民完全一致,均为“5月6日9点01分51秒”。
而该病例复核后,结果也是阴性。
经历此事后,很多居民开始“公车上书”,对中科润达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表示质疑,并要求撤换实验室的检测工作。
中科润达,究竟是什么来头?
公开资料显示, “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属上海中科润达精准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其大股东“润达医疗”,是一家上市公司。
润达医疗做核酸生意,其实有点后知后觉了。
2021年终检查年报的时候,润达发现旗下有两家核酸检测机构,实现了3.53亿的收入,同比增长125.6%。
润达医疗立马检讨,搞核酸检测搞得太迟了!
而作为竞争对手,金域医学2021年全年净利润22.2亿,让人眼红。
好在,“机会”还没有完全溜走。
上海封控后,核酸检测压力陡增。
而中科润达就在政府的允许下,成了官方检测试剂的供应机构。
资料显示,“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是上海黄浦区首个核酸检测气膜实验室。
设计产能为每天10万管,最多能日产15万管。
假如一个试剂赚5块钱,一个黄浦区,一天就能赚50万。
而除黄浦区外,中科润达还在上海各区、街道均布局了常态化核酸采样点,首批就有300个点。
虽然受到官方如此信任,但这家企业的背调却问题重重。
2018年8月21日,上海金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日常检查中,对润达医疗开出了整改罚单。
2021年5月18日,润达医疗再次被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查出了问题,要求整改。
此次,润达医疗实验室的乌龙,到底是有意为之呢,还是工作失误?
有专家表示:
在检测中,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如果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可能跟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结果的技术分析能力不足有关。
也有一种可能,是实验室污染和样本污染。
而润达医疗则说:“日常严格按照实验室规范流程进行检测。”
意思就是把锅甩给运输和采样人员——实验室没问题,问题是你们把样本给弄污染了。
到这里,这件事也就没啥后文了……
很多时候,人不是被困难打败,而是被对困难产生的恐惧打败。
在核酸检测的过程中,不乏有人利用恐惧,闷声发大财。
今年1月份,郑州金域医疗在禹州市的大规模核酸中,有人被立案侦查。
后来官方通报,说是伪造阴性证明,也无后文。
4月,合肥也通报了两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多次提供假阳性报告,严重干扰了疫情防控大局,最终被警告并暂停合作。
注意,仅仅是警告。
有人问:假如抓住一只老鼠能奖励1000元,你觉得老鼠多久会灭绝?
拾荒大爷说:如果这样,老鼠不会越来越少,只会越来越多,甚至还会有人饲养老鼠……
小小的核酸,大大的生意。
看看这些年,谁在亏钱吧?
做餐饮生意的,做影院生意的,做外贸生意的,做运输生意的,做旅游生意的,做各种小生意的……
谁在赚钱呢?
卖口罩的,卖疫苗的,搞核酸检测的!
有些人说了,我打疫苗没花钱,我做核酸也没花钱,甚至还拿到了社区给的粮油,这不都免费的么?
天真。
其实这些钱,都是国家从财政和医保基金里掏的。
中国的人口基数庞大,截至目前,国家光是疫苗就掏了1200亿。
这些钱,最终是谁买单呢?
当然,国家也不想花这个钱,于是在医保谈判上,也做出了努力。
在核酸方面,医保局在4月通知要求,单人单检核酸每人份不高于28元,多人混检每人份不高于8元。
比起最早100多元的费用,已经便宜不少,厂商的利润率已经压缩到了10%左右。
可是即便是10%,面对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国,以及核酸检测次数,就不少钱了!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搞“3+11”的检测,一个人从低风险区去另一个低风险区,至少要做上10次核酸。
有没有这个必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搞核酸检测是个好生意。
上海惊现百例“假阳性”有人并不希望疫情结束
城市展开灭鼠行动,消灭一只老鼠就奖励1万元,你觉得多久能清除鼠患?”
“老鼠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有人养老鼠放生。”
1浮出水面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最近,上海黄浦区同一个小区一天之内测出13个新冠核酸“阳性”案例,居民心存疑惑,强烈要求复查。结果,核酸复核全部为“阴性”。
负责该小区的核酸检测机构为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昨天已经撤换。
今天一早,上市公司润达医疗就发布通告,已启动内部调查。今天一开盘,润达医疗直接跌停,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润达医疗下发监管工作函,就媒体报道相关事项提出工作要求。
涉事的小区是黄浦江边的豪宅小区,房价超过12万/㎡。如果不是这些“不好惹”的人把事情公之于众,那么这个假阳事项就沉于水底了,就会有更多的人乖乖去隔离点接受磨炼。
我们不怕病毒,就怕隔离。
后面不仅整个小区的生活都要受影响,而且还要承受一轮又一轮的频繁的核酸检测。
谁喜谁忧?一目了然。
润达医疗并不是一家小公司,它在2021年年报业绩交流会上透露,在上海新冠检测中,公司检测规模排在前三,尤其是2022年4月份开始,公司检测能力大幅度提升,从3月份的每天数万管提升到目前每天30-40万管。”
这13例只是公开报道的,还有那些沉默的声音呢?
有人没有选择沉默。该小区的一位受害者,5月9日发布微博,公开指控上海的“假阳性”问题,引发很多上海人跟帖。目前,2000多人跟帖评论,我大致看了下,承认自己是假阳受害者的评论,至少100例。
不只是黄浦区,也不只是润达医疗这一家机构。
面对网上普遍反映的核酸假阳情况,在昨天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回应,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2不止上海
4月23日,合肥市委市政府发布一则通告:因为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和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合肥已经暂停与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合作。
我到网上查了查这两家公司,其中一家是2021年11月成立。
关于核酸检测的“幺蛾子”,不止有假阳,还有故意“投毒”。
2022年初,河南许昌公安局向社会通告郑州金域张某东涉嫌故意传播疫情,涉嫌刑事犯罪。但此事直到现在也没有个说法。
还有因为涉嫌核酸检测提成,官员被调查,比如北京市卫健委主任。
这些人神共愤的违法犯罪行为,背后都脱离不了利益的诱惑。2022年4月20日,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社长林治波发表文章《不停止核酸的惊天暴利,疫情就必定没完没了》;
然后,司马南在个人视频里,公开质疑核酸检测行业,观点与林治波相同。
一个事情让左右两派都看不下去,除了铁链女,好像也就只有核酸检测了。现在几乎是全民质疑。
3暴利
核酸检测行业的暴利,我之前在文章里提过,但被ban了。这里再重复一遍。
为避免把大家看晕,我们只看2022年一季度的净利润指标,因为奥密克戎是在今年爆发的。数据都来源于上市公司“新冠检测”概念股公开发布的财务数据。
万泰生物,盈利13.3亿,同比(2021年一季度)增长3.6倍,这一个季度的利润,就是疫情前2019年全年的6倍,是2020年全年的近2倍!
迪安诊断,盈利7.5亿,同比增长1倍,这一个季度的利润,就是2019年全年的2倍,接近2020年全年。
明德生物,盈利13.9亿,同比增长3倍,这一个季度的利润,就是2019年全年的30倍,是2020年全年的3倍。
圣湘生物,盈利6.5亿元,同比增长4倍,这一个季度的利润,就是2019年全年的15倍,接近2020年全年。
凯普生物,盈利3亿,同比增长1倍,这一个季度的利润,就是2019年全年的2倍,接近2020年全年。
即便是市值垫底的亚辉龙,盈利5.1亿,也是同比增长10倍,这一个季度的利润,就是2019年全年的4倍,是2020年全年的2倍。
“新冠检测”概念股一共78家,我只选了这5家,市值有高有低。其他的大家可以自己查,总之几乎都是无一例外的暴增、暴增、还是暴增!
至于之前网上疯传的九安医疗,今年一季度盈利140亿-160亿,同比增长400倍,但是它的市场主要在美国,并不具备很好的参考意义。
3核酸检测的的暴利,还体现在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这个指标上,动辄50%,低于30%都是比较少见的。
大家熟知的躺赚行业,就是银行,但是银行的利润率你知道多少吗?四大行2021年的利润率也就33%左右。中国最牛的科技公司华为,利润率常年低于10%,苹果公司也就30%左右。
只有A股之王、号称“液体黄金”的茅台能与核酸检测相提并论。
核酸检测公司,用暴利、抢钱来形容并不为过!
有人会感到疑惑,核酸检测的价格降了这么多,单人单检从最初的上百元降到80、40,现在只有20元左右;混检更低,只有4元左右,怎么还会这么暴利呢?
这里面有一个经济学常识:规模优势。
就是单价降低带来市场扩大,收入的增加快于成本的增加,就可以保持利润居高不下。
比如,成本2亿,收入3亿,利润率50%;单价降低后,收入增加1.5亿,成本只增加1亿,利润率还是50%。如果成本控制得好,利润率还能不降反升。
核酸检测的单价在迅速降低,但疫情扩散和核酸检测常态化,使得收入暴增,导致暴利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所以,从盈利的角度讲,现在核酸检测的价格依然在下降中,但如果收入规模上不去,由于企业的很多成本是刚性的,那么企业的利润空间就小很多。
这就是核酸“假阳”的经济动因。
特别是那些小公司,更有动力去制造“假阳”。
4不能停
不算抗原检测,截止到4月22日,我本人做了15次核酸检测,平均2.5天做一次;
4月23日—4月29日,连续做了7次。
5月份,隔天做一次。
总共27次,不是在做核酸,就是在等待做核酸;
不做核酸,就做抗原,绝不浪费每一天。
根据公开数据,截止4月17日,上海累计进行13轮核酸检测,检测超2亿人次。那么到现在,上海累计核酸检测超过4亿人次。
算上抗原检测,累计收入在150亿元左右,净利润50亿-70亿元。
仅仅两个月,这是多么大的一块蛋糕!
不用搞什么宣传,不用费劲巴拉搞公关,也不用喝酒陪领导,小区门口摆几张桌子就可以开干了,等着业务自动送上门。
天底下还能找到比这更好的生意?
毒品和高利贷是暴利,但风险高啊。
以润达医疗为例,检测能力为40万管/日,按照20元/管的价格来测算,单月营收为2.4亿。假设净利润率30%,则月净利润7200万元,日赚240万。
进入5月份,上海的疫情正在快速得到控制,5月10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8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259例,并有8个区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
上海离解封越来越近,但有些人是忧心忡忡的。
上海曝出来的那百例假阳,基本上都是4月底和5月,那正是上海疫情出现拐点并得到明显缓解的时候。
从那些新冠检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看,它们的研发费用普遍较低,近两年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超过5%。
以龙头企业金域医学为例,2020年和2021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有4%-5%;这次的涉事主体润达医疗,占比更低,不到1.5%。研发费用如此低,想必技术含量也不高。
假阳事情基本就可以排除技术环节。
原因无非两个:主观的恶意为之、客观的管理不善。无论是哪个,背后都是暴利因素。
因为如果利润稀薄,就不会出现业务繁多导致的管理不善。所谓的管理不善,不就是事多了和人多了嘛。
鲁迅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人心。在动人的经济利益面前,我更相信鲁迅。
马老师也说过:”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核酸检测的利润率能有50%,为什么就不会铤而走险呢?
劳资被关在家两个月,QN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