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善于健忘的,如果还有什么是值得记忆的话,欢乐入列,痛苦更是一种深刻的存在,它提醒着我们,一切不该忘却的纪念。
距离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已经过去整整14年了。
● 2008年5月12日,四川德阳钟楼永远定格在14点28分
那场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颠覆了一座城市,也颠覆了很多人的一生。
别梦依稀,逝水浩荡。曾经满目疮痍的汶川,早已在断瓦残垣中重新矗立。“死者长已矣”,而那些幸存者曾被摧毁的人生,在多年之后,有的仍带着支离破碎的记忆;有的则被再次重塑。
廖智,就是后者。
● 廖智
作为四川绵竹汉旺镇的一名普通舞蹈老师,当那场地震猝然降临时,她的生活轨迹就被彻底改写。
廖智清晰地记得,那是2008年5月12日的午后,她和婆婆正在客厅里看护着刚刚十个月大的女儿。
忽然,她们感觉了地动山摇,整座楼也仿佛有大厦将倾之势。当时,一股巨大的地心力量,将廖智和婆婆甩到了房间的一角。平时看似固若金汤的房子,开始哗啦啦地掉下碎石。
惊慌失措的廖智,从角落爬起,抱起女儿,跌跌撞撞地打开门,想要和婆婆女儿一起逃出生天。
谁料一只脚刚刚跨出屋门,楼房瞬间坍塌。
廖智和婆婆,还有襁褓中的女儿,还来不及反应发生了什么,就从四楼坠入了无尽的深渊。
不知过了多久,她仿佛听见了婆婆气若游丝的声音:“廖智,廖智,你快找找小孙女……”
因为有半个身子掩埋在废墟中,加之整个人处于巨大的晕眩中,廖智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身体。
在黑暗中,她一边挣扎地清理自己身上的砖石瓦砾,一边呼喊着女儿。
可是十个月大的女儿再也没有回应妈妈的呼唤。
预感到女儿可能发生了意外,廖智绝望地哭泣着。直到她将断裂的楼板从自己的身上艰难挪开,才发现自己的小腿已被一截钢筋戳穿。
伴随着来自双腿的剧痛,她在恐惧的颤栗中摸索着,也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女儿还活着。
然而,女儿并没有那么幸运。
当她在废墟的一角找到女儿时,女儿的身体已经冰凉,呼吸全无:
“我使劲抓住她,我很想对女儿说句话,可是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试着张了几次嘴,最后唱了一首《铃儿响叮当》,唱完之后又接连唱了好几首,全是以前女儿听过的歌……”
廖智抱着再也不会醒来的女儿,堕入无边的悲恸之中。
她当时在内心祷告说:“就让我也跟着孩子一起死了吧!”
就在她万念俱灰之时,婆婆也没能熬过去,在一句“廖智,我好像不行了”之后,也渐渐没了声音……
亲人离开的怆痛,徘徊在生死之间的惶恐,足以粉碎一个人求生的意志,直至她听到父亲在废墟外声嘶力竭、一遍一遍地喊她的名字。
当时已经有不少救援人员在现场搜寻,他们劝廖智的父亲,这里危险,先回去等消息。
可廖智的父亲哭着说:“我女儿,还在底下埋着,我怎么能出去,我得见到我女儿才出去!”
在神志几近不清之时,廖智隐约听到了父亲的呼唤,顿时泪雨滂沱。为了让父亲余生还能拥有女儿,她一定要活着出去!
廖智在废墟中度过了漫长的30多个小时后,终于获救。
后来她得知,在整栋楼里,她是唯一的幸存者。
但因小腿被钢筋穿过,廖智在被拽出废墟时,造成肌肉严重撕裂,加之长时间的压迫和失血过多,她小腿的组织已经全部坏死。
● 微电影《鼓舞》截图
为了防止她的身体感染,避免遭受更多不可控的后果,医生作出了截肢的结论。
当医生拿过诊断书要她签字时,廖智毫不犹豫地说:
“我自己签吧!”
“你知道什么叫截肢手术吗?”
“知道啊,就是把腿锯掉。”
“没有病房,没有病床,在帐篷里手术,截肢没有全麻,麻药推在脊椎上,我吓得发抖。手术做了一夜,整个截肢过程,我都是清醒的。”
她眼睁睁地,目睹自己成为了一名残疾人的过程。
对于一位舞者而言,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失去双腿。那将意味着,从此再也无法翩然生姿,再也不能在舞台上绽放自己的美丽。
可是与“活着”相比,其他则成为了附丽。
“乐天知命,故不忧。”在经过一番自我心理建设后,廖智平静地接受了无法改变的事实,开始在重庆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
“经过这场生死劫难,我开始明白一个词语——珍惜。”
● 病房里的廖智
“我的生命里面已经不剩下什么可以被我挥霍的,所以我必须珍惜每一天,我必须把握好每一天。”
廖智从小时候就开始练习舞蹈,直至汶川地震那一年,舞蹈陪伴了她整整二十年。
对她而言,失去双腿,就意味着将失去自由行走的能力,更剥夺了她一生对舞蹈的热爱,这无疑残酷至极。
6月底的一天,廖智突然想编一个舞蹈,再上一次舞台。
她找到以前一起跳舞的伙伴,几个人一起研究在轮椅上的舞蹈动作。
彼时,第58届世界小姐重庆赛区的编导任虹霖,通过媒体看到了廖智的故事,深受感动,于是远赴重庆,去见廖智。
当见到笑靥如花的廖智时,他被这个阳光美丽、乐观向上的女孩震撼了。
临别之际,他有些小心翼翼地问廖智:如果现在给你个机会,你还会继续跳舞吗?
“我当然会,只是现在的我,可以吗?”
“只要你想,没什么不可以。我准备策划一场大型晚会,如果你想参加,我很欢迎。”
廖智十分激动,这是她可以重拾舞蹈梦想的机会。
任虹霖让廖智现场做一个跪立的动作。
那时的廖智刚刚做完截肢手术一个多月,伤口尚未完全愈合。
但她明白,若想继续跳舞,还有很多磨难要跨越,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她于是翻过身,抓住床边的把手,慢慢地跪立起来。当她双手离开病床,整个人的上身直立起来时,膝盖下方传来剧烈的痛感,让她止不住地颤抖,豆大的汗珠也从额头上流了下来。
● 微电影《鼓舞》截图
廖智在众人的掌声和鼓励下,艰难地完成了一系列动作。
目睹此情此景,任虹霖泪眼朦胧,亦大喜过望。
两人随即商议起舞蹈的事情,最后决定,以鼓做道具,廖智在铿锵有力的鼓声中起舞。
很快,她便投入到长达一个月的紧张又激烈的比赛中。
截肢的伤口愈合不久,廖智就在腰间系了一条红丝带,开始伸展腰部、颈部、四肢的肌肉,练起了舞蹈的基本动作。
● 训练中的廖智
失去双腿前,她曾完成过很多高难度系数的舞蹈,可是现在,一些基本的范式,对于廖智而言都如一道道天堑般,无法逾越。
来自膝盖处锥心般的疼痛,让廖智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因为太疼了,但是后来想再疼,也就每天疼3个小时,咬咬牙就挺过来了。”
为了完成《鼓舞》,她的第二次手术一推再推。
有一次排练,当她正沉浸在表演中的时候,由于敲鼓时用力过猛,廖智险些被鼓面带来的强大弹力反弹出去。好在有两位舞伴眼疾手快,廖智才不至于被甩到地上。
那段时间,陪护在廖智身边的母亲,经常在无人之处偷偷落泪,她眼见女儿就像小美人鱼踩在刀刃上,那种凌迟之痛,少有人能承受。
她一再劝女儿就此放弃,但廖智却硬生生地将全部的舞蹈动作攻克了。
就这样苦练了一个月后,廖智在比赛当晚的舞台中央,以一袭红衣舞裙,跪立于一面直径2米、高1米的红色大鼓之上。
她双手举起,奋力敲鼓。没有曾经的裙裾飞扬,却只见她坚毅的脸庞,与挥动的鼓槌;没有双腿,她却振动羽翼,鹤鸣九皋……
象征着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舞蹈动作,引起了台下掌声雷动。
舞蹈结束后,廖智一边喘气一边说,我们的泪已经流干,我们应该迎着太阳前进,活着就应该活得更好。
这一舞,不仅重拾了廖智生活的信心,也重建了她的人生信念,更鼓励了大灾之后需要攒足勇气,继续生活的人们。
以前,她蹁跹如蝶,摇曳着灵活自如的身体;此后,她将怀着对生命的执着,以一副残躯去舞动生命的奇迹。
廖智曾经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上帝救我出来,我将用全部的生命回报我第二次的重生。”
夜阑人静之时,廖智经常会回想起噩梦般的过去:
“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以为自己即将永远离开这个世界,那个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最终需要的不是坚强,而是永不止息的爱与希望。”
她希望自己将这份爱传递下去,用她的舞蹈,用曾经在黑暗中寻找光亮的信仰,抚慰激励和她同样在废墟之上重新站立起来的人们。
于是,廖智决定要在家乡举行义演活动。
她的义演得到了很多人的热烈呼应,反响强烈。
后来,振奋人心的《鼓舞》被导演张恒改编成了一部同名微电影。
这部电影的剧本,是根据廖智在灾难后的心路历程进行编写的。而作为汶川地震的亲历者,和《鼓舞》的领舞者,廖智也主演了这部微电影。
影片的两分钟后,是廖智接受的一个采访:
“在整个过程中,在人们看到你坚强的背后,难道就没有过一丝一毫的想要放弃吗?”
“人最清醒的时候,其实就是面对死亡的那一刻……那个时候,才知道自己想要抓住的是什么,而能够放手的又是什么。”
在那场灾难中,她不仅失去了女儿,失去了婆婆,失去了双腿,也失去了第一段婚姻。
获救后,丈夫也弃她而去。
在人生最晦暗的日子里,她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更加明白了活着的意义。
有人说:“这个世界,活着就会有遗憾、失落、无奈,但为了世界的另一面,梦想、希望、幸福,我愿意再次飞翔。”
为了重新站在舞台之上,为了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廖智认为必须要摆脱轮椅对自己的束缚,而接纳假肢成为身体一部分的现实。
● 戴着假肢练舞的廖智
可这并不是一件比重拾舞蹈更容易的事情。
截肢后的廖智,只有50斤重,而一对假肢竟重达20斤。
瘦弱的廖智每走一步,都趔趔趄趄,义肢与残躯的摩擦,经常让她疼得汗流浃背。
“恨不得一把火烧掉假肢。”
“这种痛是没办法回避的,那段时间我真的特别烦躁。就觉得这是什么人生,每天除了痛就是痛。很长一段时间我已经痛到不想要这样的人生了。”
可是有一天,她发现父母白发渐增,脊背愈弯时,她意识到自己必须要迎接更大的挑战了。
于是,她强忍着尖锥刺股般的巨痛,再次穿上假肢。
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每天早晨一起来,就打开电脑,放上激昂的音乐来提振精神。当时,她一边扶着门把手,一边扶着穿衣镜,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踢腿、转圈。
在捱过了无数个被汗水和泪水浸泡的日子后,她能以自己的身体轻松驾驭假肢了。
廖智终于从轮椅上解脱出来,回到了行动如常的生活中。
在《我要上春晚》中,谈起戴假肢这件事时,她说:
“我当时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不穿假肢,永远都坐轮椅,生活很不方便,没有自由,但是可以远离痛苦;一个就是承受痛苦,享受自由。我选择了享受自由!”
但对廖智而言,最难克服的并不是来自身体上的创伤,而是自己如何以义肢的方式在人海中穿行。
她永远记得自己第一次戴着假肢过红绿灯时,局促不安的心情。那条不足百米却又漫长的道路,横亘在眼前,仿佛关山难越。
她担心自己会摔倒在众目睽睽之下,更担心那对假肢引来的异样目光。这种预设性思维,让廖智久久伫立于街边,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
当前方的红灯闪烁成绿灯时,她没有迈出那条根本不属于她的“腿”。再一次等到可以通行的绿灯时,她仍怔怔地僵在原地。
灯光来来回回,切换了二十多分钟后,她才犹疑地迈出了第一步。
那一步,则成为她重获新生的起跑线。
2011年,廖智戴上假肢参加了当时红极一时的比赛节目——《舞林大会》;
在2013年的上海国家马拉松上,她完成了5公里的健身跑;
2014年,她本色主演了励志影片《深情约定》。影片中,她一次次行进在泥泞不堪的山坡上,又一次次在大雨倾盆中重重摔倒。
此外,她和著名演员杨志刚还一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舞蹈真人秀节目——《舞出我人生》。两人献上了一支标新立异的“轮椅舞”——《怒放的生命》,不仅赢得了满堂彩,还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不但顺利晋级,还在最终决赛时捧起了亚军的奖杯。
对此,她感恩于心:
“一路走来收获了太多的爱,任何的输赢都比不得赢得爱的力量更美好。”
在一次演出中,她与舞伴翩翩起舞,谁也看不出这个笑容灿烂的女孩双腿截肢。
台下有观众心生疑惑,廖智的腿不是好好的吗?此时,音乐渐入高潮,廖智被舞伴猛地举过头顶,廖智双手抓住右脚,瞬间,她将一只腿取了下来,扔到地上,红色的裙褶随之像一只折翅的小鸟扑落下垂……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观众在愣怔片刻后,泪流满面。
曾经,她受邀作客复旦大学,发表题为《生命并非因为悲伤才有意义》的演讲。
在演讲中,她对着在场的所有人说:
“我希望用我独特的生命去影响更多的生命,我相信这是上天让我活下来的目的!”
也正因如此,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廖智即奔赴抢险救灾一线,当起了一名志愿者:送粮、送衣、送发电机、搭帐篷……
● 在雅安做志愿者的廖智
由于是残疾人,行动受限,很多人都不理解她这样义无反顾地前往救灾前线的行为。
但她认为:“自己个子小,比较灵巧,又有被救经验,所以我可以往洞里钻。”
雅安地震不久后,央视《看见》栏目专访了廖智。
主持人说,“在你所有的照片中,我最喜欢的是你穿着浴巾,戴着还未装饰的假肢……你很特别,因为我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女孩愿意拿自己的身体当幽默。”
但在廖智看来,痛则痛矣,但“没有一分钟为自己身体的失去而感到哀悼。”
2013年8月,廖智在上海举行了《廖智:感谢生命的美意》的新书签售会。
书中记录了那场摧山坼地的大震,也记录了她的涅槃重生和再度遇见幸福的经历。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说过:
“何必为人生的片段而哭泣,我们整个人生都催人泪下……”
在遇见Charles之前,很多人曾在网络上向廖智留言表白。
然而,对于经历过一次次生离死别的廖智而言,这样隔空的示爱显得那样的遥远:
“为什么就是没有一个勇敢地跑到我家楼底下大声喊,廖智!我爱你!”
直到2013年的某一天,廖智因为参加央视的节目,在编导的建议下,前往上海的一家公司,安装新的义肢,负责接待的是Charles。
Charles1985年在台湾出生,12岁时随父母到了美国。成年之后,Charles考入了常青藤名校——美国杜克大学,学习医学专业。
● Charles
后来,他又以全额奖学金被美国另一所以盛产诺贝尔奖闻名的西北大学录取,继续生物医学工程的深造。
有一次,他去柬埔寨和老挝,目睹很多残疾人没有合适假肢的生存状态。后来他向学校申请,要从自己原本的研究专业转到假肢研究中心,以造福更多的残疾人。
毕业之后,Charles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假肢设计师,又因为他能说一口流利中文,所以不久美国总公司派他到上海分部工作。
● 正在做假肢的Charles
在与廖智接触数次后,他不仅同情她的遭遇,折服于她的坚韧,更被她身上的勇气和善良所吸引。
廖智呢?也被这个温柔体贴的男生感动着。
“有一次,为了方便测量假肢,他用一根线绑在我的腿上,线的另一端绑在他的腿上,方便固定。也是从那一刻我觉得,好像我和他的生命,通过一根线连了起来,这种感觉很奇妙。”
但因上一段婚姻的失败,加之对女儿的思念,廖智曾一度打算一个人生活一辈子。
没想到,Charles却在四个月之后,向她表白了。
当时廖智非常紧张地问:“你不认为我的假肢很奇怪吗?”
而Charles说:“你每天早上起床带上你的假肢,和我每天早上起床带上我的眼镜,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这一番真诚的话彻底打动了廖智。
她意识到,无法不放弃孤独终老的计划了,于是脱口而出:
“好。”
她想起地震之后,她的第一任丈夫在离开之前,对需要照顾的她不闻不问的场景。
他对廖智说:“你知道吗?我这么做是为了让你更坚强。”
这句诛心之论让廖智顿时痛哭失声:“凭什么来让我变得更坚强?”
事实是,自他绝尘而去之后,“坚强”真的成了她唯一的选择。
但在与Charles相爱之后,她竟拥有了可以柔软和脆弱的自由。
然而Charles的父母最初对两人的感情很是审慎与犹豫。他们认为Charles之所以选择廖智,是因为同情,而不是爱情。
面对父母的反对,Charles始终没有放弃,而廖智也尝试着和老人写邮件沟通,并在她的一再邀请下,Charles的父母终于从美国回到中国。
当他们看到舞台上的廖智,用翩若惊鸿的舞姿,尽情地释放着蓬勃的生命力时,也被廖智身上洋溢的热情深深打动了。
一曲舞毕,两人将这个曾经受尽苦难的女孩,如疼惜自己孩子般的,紧紧拥进了怀中。
2014年,在汶川地震发生的6年后,廖智与Charles在亲友的见证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 廖智与Charles在婚礼上
在婚礼上,Charles屈膝蹲下,为廖智轻柔地洗了脚,并为她亲手戴上假肢。
他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她和所有亲友:他接纳她的一切,无论是她的美丽,还是残疾。
她穿着洁白的婚纱,坐在轮椅上,微笑地看着心爱之人。
婚后,在丈夫的陪伴下,廖智开始尝试更多的可能:她去参加马拉松比赛,去攀岩,去尝试骑自行车,去学着找回以前无忧无虑的生活。
Charles自始至终都非常尊重妻子的感受,他对廖智说:
“如果你还放不下那个孩子,那我陪你一起思念着她。如果你忘不掉,我们可以不要孩子。”
但在2016年和2018年,他们幸福地迎来了一双儿女。
● 廖智一家四口
她如愿以偿,再次成为母亲。
命运,终于在山呼海啸过后,还她一片丽日晴空。
后来,两人开了一家义肢定做公司,专门为那些残疾人制作合适的义肢,帮助那些渴望站起来的人重新拥抱生活。
此外,她还和丈夫一起创办了残疾人之家。她希望所有的残疾人都能打破心灵的枷锁,自信勇敢地面对世人的目光。
“一个人,要去实现他最大化的价值,给予他尊严,他反过来可以给社会更大的反馈。”
如今,14年过去了,一切在灾难中劫后余生的人们,继续负重前行。而人类的爱与希望,总是在无数困厄过后,彰显出它们不曾被泯灭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