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造成了连续剧,也真的是没谁了。

最近,日本百年企业三菱电机承认,其生产的变压器存在检验数据造假的问题,事情太恶劣,国际认证机构的动作也很快,涉事工厂的ISO9001认证和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认证的3个相关证书就被暂停了。



日本人也坐不住了,开始追查这3000多台涉事变压器的去向,好家伙,全是重要部门,日本铁路和9家正在运行的核电站。

日本福岛的核电站的烂摊子还没完呢,这造假的变压器又来,别说日本人了,就是中国人听了都觉得恐慌。

三菱电机,也是日本的造假大户了。

2020年,三菱电机就曾向欧洲出口了不达标的车载无线电以及不合规的车载音响部件。

要说这些小部件“无伤大雅”的话,那2021年被揭穿的造假对三菱电机来讲就是“伤筋动骨”了。

2021年6月,三菱电机被爆未按客户要求对列车空调系统进行检验,没检验咋交货呢?

自己编数据呗,纸面上合格就行了,后来又发现,不仅空调系统有问题,一些压缩机的数据也是伪造的。

后来,这样的“不当行为”扩展到了气体绝缘开关、接触器、断路器、ETC、变压器……

再后来,国际的认证机构看不下去了,开始暂停三菱电机的部分工厂的认证。



虽然有工厂最终被放行,但是像长崎工厂这样的,最终认证被取消。

为啥呢?

这个黑历史可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的,这次的变压器造假,可追溯的部分就长达40年。

而除了三菱电机,三菱汽车、三菱化学都有造假的黑历史,这就真是一言难尽了。



说起三菱来,那肯定是日本制造业的扛把子。

三菱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是做航运业出身的,3艘船起家。

咋壮大的呢?靠战争。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船运行业都不愿意参与,但三菱态度积极,出船出力,日本政府也投桃报李,不仅给补贴,后来连国营的邮便公司都解散了,业务给了三菱。

吃到了红利的三菱如法炮制,逢战必参,积极地站在日本政府身后,很快,三菱就成为了日本的海运霸主。

不过,到了1880年代,身后的靠山倒台,弥太郎也去世了,三菱逐渐退出海运,开始向造船、煤矿、银行、铁路、房地产等方向进军,进入20世纪,三菱开始开始改组集团化发展,三菱重工、三菱电机、三菱化学等重要部门开始独立并各有侧重。

别说,抛弃海运走向工业制造业的三菱,开始狂飙。

为啥?

更适应战争了。

一战,军需让三菱钱袋子鼓起来;二战,三菱重工简直就是战争机器,造战机、造战车、造战船,三菱的各个产业都在为侵略服务,一个三菱,都快赶上了日本军需省,成为日本第一财阀。

战争的苦难成就了三菱,日本战败后,美国接管日本后,首先就解散了三菱,最重要的三菱重工被拆分,“三菱系”被分成了数百家小公司。

不过,在美国退出对日本的管控后,这些分散的“三菱”又开始秘密集会,组成了“金曜会”,重振三菱。



战后日本恢复,日本制造开始占领世界,日本制造的神话也开始缔造起来了。

对日本制造,有句话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能造飞机大炮,却造不出圆珠笔头”,语气很是阴阳,不过,能造圆珠笔头的日本,造飞机也挺难。

日本造“国产民用客机”的主角,还是三菱。

1962年,三菱联合其他制造业财阀研发出来一架“YS-11”飞机,但是这架飞机的口碑却很差,从出生到停产,一共就182架,发生了36次事故,其中23次致命事故,全机坠毁26架,中国台湾的华航事故率,就有这架飞机出力。

后来,这款飞机就没有后来了,三菱开始另谋出路,那就是MRJ,三菱豪言,5年5亿美元搞定,虽然说的时候,还没有设计图。



技术牛,制造业牛,再加上朝鲜战争之后,日本对波音飞机产业链的高度参与,三菱的自信心日渐膨胀。

但是,三菱的MRJ也是“人嫌狗不待见”,就连三菱最倚重的日本自卫队,都不愿意下单,直到2008年全日空下单,场面才算没那么尴尬。

终于,在2015年,延迟了多次的MRJ终于在名古屋试飞成功,三菱更是像打了鸡血一样:

2018年要实现订单1000架,2020年实现盈利,未来20年产量达到2500架,瞄准的差不多是亚洲70%的市场。

但是,豪言壮语比不过现实,上了天的MRJ的各种设计缺陷开始暴露,交付跳票,昔日的订单也开始解约,MRJ后来改名Space Jet,然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失利。

2019年,Space Jet M100型号官宣终止,2020年,Space Jet M90的项目也终止了,加上早就被砍掉的M70,MRJ的全系列,都唱了凉凉。

今年的4月份,Space Jet的注册身份被取消,在美国的试飞基地也关闭,三菱乃至日本的飞机梦,彻底死亡。

三菱只是一个缩影,日本制造,回到了神坛之下。



谁把日本制造拉下神坛的?

主要还是它自己。

造假,可不只是一种“三菱病”,而是一种“日本病”。近几年,日本的老牌制造业企业,都在干嘛呢?造假,关停,卖身。

有一个典型事件,就是全球第二的安全气囊厂商日本高田的“气囊门”。

2000年,高田的安全气囊隐患就已经爆出来,但是最后不了了之,2008年又来一次,本田召回了4000辆汽车后,又没什么事儿了,直到2009年美国人因为一起伤人的交通事故较真,开始彻查,才把生产安全气囊的高田揪出来。

后来查明,为了节省成本,高田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推进剂,而这个推进剂就是整个设计缺陷最关键的环节。

高田是因此破产了,这中间过去了20年,有问题气囊的车,至今还没排查完。

高田、日产、曙光这样造假20年不算多,而三菱、小林化工这样的造假40年也不算少,造假丑闻里面,全是NB的大财团。



造假之后三件套——鞠躬、道歉、换人,但很难深究,因为这种造假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家企业,而是系统性的。

举个例子,数据造假的神户制钢一度还被首相用作“正面教材”不断吹捧,这是咋回事呢?

2016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回忆自己在神钢工作的经历时说,他输错了钢管的尺寸,造出了一批过短的钢管,不仅没被辞退,还没人追究。

安倍用这事儿告诉年轻人,不要怕犯错......

就这?就这!

当年日货为啥好?

因为70年代闯口碑的时候,质量是真的好;80年代为啥好?是70年代的底子好;90年代为啥畅销?因为已经占领了市场了,再加上了日本的商业玄学做的好,“工匠精神”宣传得好,多少还是镀了一层金的。

但是,时过境迁,工匠变“躬匠”,日系已经不是第一选择,竞争越来越激烈,日本的KPI焦虑也越来越浓重,不整点花活咋胜出呢?造假这不就用上了。

然后,日本制造的神话就是这么被“日本病”自我消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