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 (ID:wowjiemian),作者: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原文标题:《“退出”大学排行榜,高校应该怎么做?》,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多所大学先后表示,不再向国际大学排名机构,提供相关数据,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这引起舆论关注,被部分自媒体解读为,这些大学退出世界大学排名,不再被大学排行榜“绑架”。
世界大学排行榜,本就是某一家机构(主要是媒体),根据自己确定的指标,对大学进行打分排名的结果。对于世界大学排名,大学的理性态度,就是“看看而已”,不必太当真。但是,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对世界大学排名极为看重,追逐所谓国际声誉,甚至就按大学排行榜的指标办学,这对办学产生了严重的误导。
这几所大学对世界大学排名的态度,应该说是一个重大转变,但是,必须认识到,大学不是“被排行榜绑架”,而是“被追名逐利自我绑架”。要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摆脱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的做法。大学排行榜其实是对大学的一种社会评价,是受教育者选择大学、社会机构选择合作者的一方面依据,大学可以把大学排名作为学校办学的参考,从中分析办学的进展,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但不能“唯排名”。这才是理性对待大学排名的方式。
所有大学排行榜,不论是世界范围内的,还是针对国内大学的,都存在争议。这是因为排行榜说到底是一个打分体系,而要对所有大学打分,就必须采用各校都有的可量化的指标。基于此,综合性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争议最大,因为要对全世界所有大学进行排行,就必须采用大家都有的可比的指标,而可比的指标,就主要是师资学历与师生比、研究生教育规模占比、国际生教育规模占比、发表论文数、论文引用数、论文发表期刊影响力等强调学校办学规模与学术研究的指标。就此而言,很多国外名校,根本不怎么在乎世界大学排名。
世界大学排名,也不存在“国际指标”、“洋指标”这一说法。这压根就不是国外大学搞出的指标,而是排行机构列出的排名指标。我国也有机构制作世界大学排名,采用的指标是大学校友、教师,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情况,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上发表论文情况,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等指标。这是能反映所有国家大学学术研究水平的共性指标。
美国US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和美国大学排行榜采取的指标是不同的。世界大学排行榜采用的指标为:全球研究声誉、地区性研究声誉、发表论文、出版书籍、学术会议、标准化引用影响、国际合作等。而针对美国国内大学的排名,所采用的指标为:学术声誉、学生保持率、师资资源、招生选拔、财力、毕业率、校友捐赠率。之所以有不同的指标,是因为评价世界大学,要凝练能获得评价数据的共性指标。美国评价国内大学的指标,更重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和评价,而很多其他国家的大学由于招生、培养体系不同根本没有这些指标。
了解了大学排行榜的性质,怎么对待排行榜就不言而喻。机构怎么排是机构的事,大学怎么办学是大学自己的事,大学办学的特色、传统、文化、精神等是无法纳入排名体系的。但遗憾的是,对于大学排名,我国高校都存在过于看重的问题,甚至有高校就把提升大学排名作为办学目标,这不但导致大学办学急功近利,追求扩大学校的规模、体量,并把精力都用到发表论文上,把大学变为“排行榜中的大学”、“论文中的大学”,重学术研究,轻教育教学,不重视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而且,还出现排行榜乱象,有的排行机构把排行作为牟利的工具,搞“钱名交易”,一些排行机构用于排名的指标、数据,也经不起严格的推敲,极不靠谱。
如果不转变对大学排行榜的认识,只认为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指标有问题,那么,自己再搞一套有特色的排名体系,也不可能解决围绕排名办学的根本问题,因为不可能有完美的大学排名体系。为此,有人提出,应该取消所有大学排名。这也是不现实的。发布大学排行榜是社会机构或商业或公益的行为,这是一种自主的社会评价,是取消不了的。一个大学排行榜是否有影响力、有市场,取决于其是否对大学办学、受教育者选择大学有参考价值。
大学宣布“退出”或者“拒绝”世界大学排行,排行机构不是就不排这所大学了,因为有的排名利用的是公开数据,并不需要学校提供。关键在于,大学不要为“排名”高低而喜忧,自己该怎么办学就怎么办学,坚持自己的定位。真正的问题是,大学为排名所累,追名逐利。有的大学校友也以排名变化,评价学校的办学进步、退步,这也给办学者很大的压力。如果大学淡化名利,也就不会在意大学排行榜,更不会成为排行榜中的大学,这也有利于引导公众理性对待大学排行榜。中国大学要建设为一流大学,必须走自主办学之路,办出特色,并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 (ID:wowjiemian),作者: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