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匿一年多的江苏赛麟汽车,最近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它将于2022年5月30日被公开挂牌拍卖的信息。
日前,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阿里拍卖平台上挂出了一则关于“江苏S汽车公司”的拍卖信息,被拍卖标的曾用名为如皋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后者正是江苏赛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赛麟汽车)的前身。
《财经天下》周刊通过对比标的物基础信息及网拍公示图片后发现,被拍卖项目的确为赛麟的工厂。据公开信息,赛麟汽车公司位于江苏省如皋市城北街道的若干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所涉及的机器设备、生产线、流水线等资产均被拍卖,起拍价近23.8亿元。
“这两天我也看到赛麟被法拍的消息了,我们之前跟赛麟有过合作,但到现在还有一些款项没有付清。”一位与赛麟汽车有业务往来的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当时觉得王晓麟造车目的就不纯粹,他之前说让年轻人都开得起超跑,现在看也是一句‘谎言’。”
根据赛麟汽车董事长王晓麟的说法,直到2020年7月“停摆”之前,赛麟汽车实际花费运营资金不到57亿元。但从产品来看,赛麟仅有一款酷似“老年代步车”的产品“迈迈”实现了量产,年销不过数十辆。
赛麟汽车花掉的57亿元,都到哪去了?2020年下半年,王晓麟“避走美国”至今未归,称机票不好买。消息传出后,网上多了一句玩笑:“下周回国贾跃亭,明日买票王晓麟”。
七拼八凑的赛麟“跑车”
1983年,美国前赛车手、工程师史蒂夫·赛麟创立超跑品牌“赛麟”,其初期产品主要以改装福特品牌车型为主。直到2000年,赛麟品牌推出首款自研超跑赛麟S7,后因经营不善、销量惨淡濒临破产。
2014年,史蒂夫·赛麟将美国赛麟打包出售给王晓麟。随后,王晓麟把目光投向国内。他将赛麟品牌引入国内,而赛麟跑车S7的历史和荣誉,变成了王晓麟“圈钱”的重要筹码。
据王晓麟对媒体讲述,当时四川、浙江等地主管单位都邀请他去考察,其中江苏省辖县级市、由南通市代管的如皋市提供的条件最为优厚,让王晓麟看到了地方政府对扶持造车的热情。
作为规划总投资178亿元人民币的超级项目,赛麟汽车是南通市当时单体总投资最大的制造业项目,还被列入了江苏省的“十三五”规划。彼时,按如皋市政府的官方说法,“赛麟汽车成为了承载着如皋汽车产业发展梦想的重要支撑”。
于是2016年,王晓麟实控下的资富控股与南通嘉禾科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南通嘉禾”)、如皋市高新科技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如皋高新”)达成协议,三方拟通过并购、重组成立赛麟汽车,打造一个总投入200亿元,规划年整车产能38万辆的合资项目赛麟汽车。
随后,赛麟汽车进入了投入阶段。
也就从这里开始,王晓麟展示出自己资本运作的天赋。首先,王晓麟在2016年3月3日一天内注册成立四家公司,如皋积泰、南通威蒙、南通狮迈、如皋萨林。随后,他向如皋市政府提出需要100亿元才能实现量产落地,如皋市需要出资33亿元,占股33.4%,而王晓麟又让四家公司将这几款车型一起作价67亿元,以技术入股江苏赛麟名义,换取赛麟汽车约67%的股权。
2017年开始,王晓麟希望引入南通嘉禾以外的新投资人,开始密集见外部投资人,但均没有突破。天眼查显示,赛麟品牌自成立至今仅公开了总额40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除上述股东外,没有新投资方公开进入。
2019年7月,赛麟汽车在鸟巢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品牌发布会,请来品牌前创始人史蒂夫·赛麟、好莱坞巨星杰森·斯坦森以及势头正盛的流量明星吴亦凡。王晓麟高调表示,他“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超跑梦,便将赛麟汽车带入了中国市场。”
王晓麟试图通过一场盛大的发布会,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造车热情和决心,打消投资人的顾虑。外界预估赛麟汽车鸟巢发布会费用在3亿元左右。后王晓麟辩解称,此次发布会共花费约6000万元,但“还差1000万没有付”。
“赛麟之夜”当天,王晓麟带来了四款产品,跑车赛麟S7、计划量产的赛麟S1,以及被诟病为“老年代步车”的赛麟迈迈,自称超跑型SUV的迈客。
到场的观众中,从这四辆出场的车型中,看出了端倪。有资深车评人指出,这场发布会展示的旗舰车型赛麟S7其实是20年前的产物,而赛麟S1也并非赛麟研发,而是来自王晓麟收购的德国小众超跑品牌Artega,超跑型SUV赛麟迈客则一直停留于PPT,并未量产。
最终,只有A00级小车迈迈,成为赛麟汽车唯一量产的产品。然而,这款外观酷似“老头乐”的小车,定价15.88万元-16.88万元,被赛麟称为“电动小跑车”,年销量只有31台。
从阿里拍卖平台中公示的厂房图来看,这款王晓麟的得意产品,大量囤积于厂区未能售出。
赛麟资金“去向”成谜
2020年4月27日,赛麟汽车前高级法务经理乔宇东实名举报公司董事长王晓麟,称其将成本价分别为5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的技术,分别作价人民币55亿元和11亿元入股,侵害国有投资方的权益,导致数十亿元国有资金流失。
此事发酵一个半月后,直到6月10日,王晓麟才现身回应,称乔宇东说的一切都不属实。
根据王晓麟给出的解释,到2020年5月,南通嘉禾股权出资33.42亿元,提供贷款22.45亿元,湖南白云投资2.1亿元,加起来是57.97亿元。其中南通嘉禾预提利息1.86亿,“我们造车到目前的所有资金加起来是56.11亿元。”
而对于这些钱是怎么花的,王晓麟称建厂花了30亿元,公司运营、员工薪资、市场营销花了15亿元左右,其余12亿用来开模具。
“没有一分钱是打进我的口袋的。因为我做这个不是奔着薪水的,我是奔着上市之后的股权的。”对此,王晓麟辩解称。
有意思的是,王晓麟曾向媒体表示,赛麟汽车曾向一家名为鸿铭文化的公司账户上“打了1000多万”,其中大部分用于拍摄一部名为《车轮上的美国》的纪录片。此外,赛麟汽车还向深圳金弘元支付巨额顾问费,而两家公司的实控人分别为王晓麟的妻子、同学。
王晓麟曾对媒体表示,赛麟汽车在“全球独角兽企业”评选中排名265位,一旦成功上市,市值将会达到300亿元左右,而他手握5%的股权,“我觉得就值了”。
但赛麟汽车的融资之路一直不够顺畅。对此,王晓麟指责包括南通嘉禾在内的原有股东,称“一旦引资,他们的股权就会被稀释,南通嘉禾不想失去第一大股东的身份,也不想失去对赛麟的控制权。”
另一方面,赛麟汽车不断被曝出拖欠员工工资、断缴社保,员工们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赛麟管理层带头集体离职,同年9月员工得到了相应赔偿。“再也找不到赛麟的员工,他们就像消失了一样。”上述赛麟汽车的供应商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随后,南通嘉禾又公开指出王晓麟“远避美国,怠于履行职责,致使赛麟汽车无以为继,员工的合法权益蒙受严重损失”。其后,王晓麟在内部邮件中回应称,赛麟汽车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倒下的原因,是南通嘉禾等股东利用乔宇东的“诬告”,“构陷”了他。
至于为什么不回国处理“烂摊子”,王晓麟在2020年7月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从4月1日开始买回国机票,买了十余张票,几乎每周都买。”但这些航班由于各种原因“都被航空公司取消了”。
2020年6月23日,一份来自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查封公告显示,在执行南通嘉禾诉赛麟汽车等企业借贷纠纷一案中,该法院查封了赛麟汽车上海分公司的全部资产。
2020年7月2日,如皋经济开发区委员会发布声明,针对近期关于赛麟汽车的举报,其依法对赛麟汽车进行了全面的审计、核查,发现王晓麟等人的确存在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等问题。
据天眼查显示,赛麟汽车自2021年2月至今已58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达27.39亿元,并被法院出具了75个限制消费令。
资本造车退潮,赛麟能否“复活”?
两年后的今天,赛麟汽车以如皋工厂被司法拍卖结束了这一场造“平价超跑”的投机闹剧。当赛麟汽车被拍卖后,“远避美国”的王晓麟的回国机票恐怕再也买不到了,赛麟造车的“骗局”也逐步划上句号。
在造车无边界的时代,拥有不同背景的新势力造车企业纷至沓来。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注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包括传统车企和新进入者一度达到455家。蔚来、小鹏、理想、合众、威马、绿驰、奇点、前途、游侠、爱驰亿维等一大批新造车企业涌入市场。
罗兰贝格合伙人郑贇此前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这些新造车企业大部分将被淘汰,蔚小理之外的“第二或者第三梯队的造车新势力能否成功,更多地要看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他们是否能把自己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一语成谶。作为第一梯队的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成功迈过“生死线”,股价也屡创新高,前后站上了10万辆交付线。但不少企业却倒在了出发点。
不只是赛麟汽车,2020年,前途汽车、奇点汽车相继出现困难,到了年底,长江汽车和众泰也相继走向破产。2021年,拜腾、博郡汽车破产。
“其实,像同一批次入场造车的爱驰和零跑汽车都是做技术的出身的,相比之下赛麟技术不强,加之前期投资风险过大,后期又没有有效的技术和资金跟进,产品落地、营销做得也不够好,所以只卖了几辆车。”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与江苏赛麟不同结局的是,当年被资金链出现问题的前途汽车,在今年5月3日卷土重来,富有设计感的定制版电动跑车K50姗姗来迟,正式交付14位投资人车主。这也意味着,定制化服务将成为前途汽车今后的主打卖点。
此外,前途汽车一直在为自己寻找存活的机会,不久前,前途汽车还官方发文称,其母公司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城华冠”)与SPAC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签署正式合并协议。这意味着自新三板退市后,长城华冠又有望重回资本市场。
而同样在2020年声量渐消的零跑汽车,也强势重返销量排名榜单,今年4月份,零跑汽车一举超越“蔚小李哪”,成为了卖得最好的新势力黑马品牌。
在此背景下,正在拍卖的赛麟汽车是否会迎来自己的“白衣骑士”,目前还不得而知。
但无论如何,赛麟的败局给市场敲响了警钟。崔东树认为,“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其实应该是分步、稳步的投资,不要一次投入太大,不然掉头难。”在他看来,赛麟就是由于投资人一次性投资太大,让职业经理人钻了空子,侥幸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