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供图
“我第一次遇见你,看到你无助、无奈、焦急的样子,仿佛看到我的女儿。”
Tina,一个赴美留学的中国女孩,3月份从西雅图回国,从上海入境。入沪隔离期间,Tina被检出核酸阳性,随后被送到国展中心1.1方舱隔离救治。担心出舱后无法执行居家隔离,并有可能无家可归,Tina独自哭了。而这一幕,被正在国展中心1.1方舱安全巡控的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增援小组组长陈新看到了。
2020年,陈新的女儿陈启凡从复旦大学公派留学美国,从休士顿回国时遭遇美国疫情大暴发、航班被禁、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大规模抗议等一连串事件,回家的历程一波三折,归家的日子一推再推,与Tina目前的情境有些类似,又有很多不同。陈新对此感同身受,像父亲一样安抚Tina,给她详细讲解出舱政策流程,告知政府的托底安排。为打消Tina的后顾之忧,陈新和同事一起给她补充方便面和饮料,提供生活上的保障。由于安全巡控的工作周期为6小时,到点后防护服会失效,由其他的工作小组轮替,形成对方舱的24小时全覆盖循环服务。在执勤结束后,陈新还会叮嘱接替的工作小组,时刻关心、关注Tina的情绪和生活。
陈新在跟指挥部汇报情况时说:“毕竟还是个未经世事的女孩,和她做了一些深度交流,并和她分享了我女儿当时的经历,希望她能进一步缓解压力、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最终一定会回到父母身边。”
“把这个经历当作成长的过程,虽然承受了委屈,也会有不凡的收获。”
几个轮次执勤的交流下来,Tina与陈新逐渐熟络起来。为了让Tina心态放松下来,方舱隔离的生活更加充实,陈新把女儿陈启凡两年前在美国以疫情经历写就的《一架等不到的航班·四部曲》分享给她。Tina从文章中感受到2020年美国新冠疫情大暴发时社会的混乱,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社会秩序崩塌,以及中美全球竞争背景下美国对国人的严苛审查与刁难。相比之下的中国上海,虽有瑕疵,但总体是稳定的、安全的,形势是不断向好的。优美的笔触、共情的经历渐渐打动了这位西雅图的归国女孩。Tina说:“谢谢陈警官,您女儿的文笔真好,这种记录的手法很能让我产生共情,你们的付出让我心安,希望我们都能平平安安。”
在将女儿两年前的朋友圈内容也截屏分享给Tina后,陈新对Tina说:“把这个经历当作一个成长的过程,虽然承受了委屈,也会有不凡的收获。”
“回去后,如有机会,可以给上海一个正面宣传。”
从4月8日开始,陈新就带领2名同事,守护着近3000名患者的国展中心1.1号馆方舱。除了负责方舱内的安全,还要保证舱内发餐、核酸检测、进出舱秩序管理,并时刻准备回应近3000名患者的各类诉求,丢东西找手机、迷路找人、病患纠纷、食品短缺、反诈宣传、发展志愿者……既要当好秩序维护者,又能充当方舱帮困人。前方指挥部考虑到陈新57岁的年龄,连续穿戴6小时“大白”和警务装备会考验身体的承受力,让他撤回到舱外工作,被他婉言拒绝。
在与Tina的交流过程中,陈新对她说:“现在网传的上海负面消息太多太多了,面对这么严重的疫情,肯定会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特殊时期,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包容。”陈新和他的团队持续的关心、关注和关爱,让Tina得到了难以言说的鼓励和帮助。她不止一次向陈新的同事表达了她的幸运感受——在颠沛流离和无助之时,遇到了像陈新一样耐心和充满善意的“可爱”警察。
在Tina连声感谢时,陈新对她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应做之事,尽一份应尽之力,尽力维护着这座城市。回去后,如有机会,可以给上海一个正面宣传。”
5月1日,Tina顺利回到家中。此时的陈新在她的微信称呼里,已经由“陈警官”变成“陈叔叔”。她第一时间给陈叔叔发去微信:“我已经到家安顿好啦!”。
通讯员 夏攀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