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市场报周四刊登了该报对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的专访,这位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年,被认为是最了解中国的西方人之一的欧盟商会领导人在访谈中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领导人正在作茧自缚,他认为中国的清零政策正在使中国的经济蒙受巨大的损失。他在这篇长篇访谈中直截了当地对中国领导人提出的经济增长指标提出怀疑,对中国的抗役政策提出批评,伍德克的口气一反欧盟在中国的官员平时谨小慎微的立场,引发观察家们的广泛关注。

伍德克在访谈中表示: 中共目前对上海的封锁比2020年初更加极端,4月的前三周,上海都市区的货运量同比暴跌81%。临近的江苏省下降了30%。在全国范围内,4月份的货运量同比下降了15%。目前,南京和上海之间没有火车运行;南京当局充满恐惧,不允许任何交通。在中国的经济强省广东省,尽管没有封锁,但货运量却暴跌了17%。中国的供应链是如此紧密,一个地方的封锁措施对其他地区产生了连锁反应。

那么,来自中国政府的一些刺激经济政策是否有效?中国政府预定的今年5.5%的GDP增长是否有可能实现,对此,伍德克的回答是:政府的刺激措施就如截肢后的创可贴。中国人民银行将一些资金注入系统,资金流向基础设施项目,国有企业得到支持。但这并没有让私营公司和外国公司再次投资。中国各地的企业家们都把目光投向上海,担心同样的事件会发生到他身边的城市,因此他们目前都在坐而观望。

他认为今年的中国GDP增长将低于4%。因为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事实上,中国的政客们并不想解决病毒这个问题,而只是想限制它。他没有看到任何疫苗接种运动,也没有信息运动,没有进口mRNA疫苗,没有看到任何调整清零政策的迹象,看来,类似的措施将持续到二十大召开之前。

当被问到中国的官员为何对外界的反应充耳不闻时 ? 伍德克回答说:中国官方并不是千人一面,在一些不公开的会谈中,中共高层也有一些消息灵通,思想开放的官员,他们十分清楚清零政策对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但是,他们无法改变政策,看来,习近平主席期待继续连任,所以他不能在接近目标的时候改变自己的路线。伍德克指出,习近平自己进入了两个死胡同:他既不能改变清零政策,也不能改变他与普京的友谊。

伍德克在访谈中表示,他试图告诉中国政府,可以借鉴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十分务实地处理了病毒问题,今天已经学会了与病毒共存。他十分遗憾地表示,中国是第一个爆发疫情的国家也可能是最后一个走出疫情的国家。

不过,他最后也乐观的表示,以他在中国的经验,当事情变得非常糟糕时,中国的技术官僚就会进来,他们确实会进行一些正确的改革。也许当国内经济跌入谷底时,会有一个反思;也许他们会在北京意识到他们毕竟需要外国公司。也许那时他们会再次把大门打开。但是今天,尚未走到这一步。

值得指出的是,伍德克在两周前就已经致函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呼吁中国修改抗役政策,伍德克在这份信函中表示:“51%的德国公司的物流和仓储以及46%的德国公司的供应链 完全受到中国目前的COVID-19情况所严重影响。"

不知伍德克的上述信函是否受到来自中国官方的正式回应,可以肯定地是,就在伍德克发表上述信函的同时,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上海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孙春兰强调,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咬紧牙关持续奋战,坚决做到“四应四尽”,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正如许多观察家共同指出的那样,中国防疫政策是政治而非科学,伍德克呼吁修正清零政策的信函或许更加坚定了中国领导人咬紧牙关的决心。不过,中国经济下滑,供应链崩溃最终的受害者还是中国的老百姓。

同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一样,旅居美国的资深媒体人王剑也认为中国经济面临严重风险,中国的出口行业面临崩溃。他认为今年很可能是中国供应链外迁的元年,因为之前的外迁都没有远景,而今年开始,却是系统性的外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