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up主评价中国为何坚持清零政策:我们需要推迟新冠进入中国,以拯救更多生命

4月26日,作为一名正居住在上海的美国人,B站up主@NathanRich火锅大王 分享了一些对上海封控的独家观点。他表示,上海自4月开始隔离,团购、做核酸……人们的封控体验各有不同。他社交圈里的许多外国人都对现状有所抱怨,类似买不到蓝莓、洋葱等,也确实有人弄不到足够的食物和需要的药物。

但他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参考美国的数据,如果中国真的放开限制,在疫苗缺乏、检测治疗效果更差的情况下,感染、死亡人数只会达到更夸张的数字(25%人口感染,1.3%死亡率,460万人死亡)。

他还罗列了一组数据以论证“为什么清零政策不可能达成”而中国还在努力坚持的原因:近3个月内,世界范围的新冠死亡率下降了0.6%。如果中国能继续延迟新冠大规模进入国内的时间,更低的死亡率会大大减少最终的死亡人数。因此,在保证食物、药品和医疗服务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推迟新冠进入中国,以拯救更多生命。”

自2019年开始,网名为“火锅大王”的美国犹太人内森·里奇(Nathan Rich)便开始在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和国内视频网站B站上发布视频,内容多是以“西方人的角度”讨论中国时事热点,在国内外获得了极大的关注。据他自述,2018年,他已经从投资和职业生涯中积累下超过800万美元的资产,然后他决定退休,来到中国学习,并因为一个反讽杜嘉班纳辱华广告的视频为人所知,自此踏上了视频创作的道路。

几年间,里奇以“火锅大王”的身份高密度输出观点,揭露外媒如何“黑中国”,拍摄《史诗中国》纪录片……但是,他也因此遭到了许多攻击,也经历了自己的观点在传播中被扭曲。3月25日,在经历了近5个月的停更后,他发布了一条《后会有期》的视频,简述了自己这几年的创作经历,以及创作对他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并表达了对视频、激进主义、时政评论的失望。最后,他表示,也不确定自己接下来是否还会继续创作,不过“还会偶尔发些视频,边走边看吧”。



这段视频发布后不久,上海便进入了封控状态。火锅大王作为一名身居上海的外国人,也经历了团购、做核酸这些日常。伴随着清零与共存的争议愈演愈烈,4月26日,他在b站上发布了一段视频,简述了自己对上海封控的一些“独家观点”。视频中,火锅大王也回顾了自己在上海这一个月的经历,例如隔离时间的延长、购物,以及方方面面的问题。鉴于火锅大王自己也是外国人,他身边有不少外国朋友,对现状同样抱有不满——例如抱怨当天买不到蓝莓、洋葱或者做核酸的时间与“舞蹈课冲突”。但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并提出了一个问题——



美国在松散的防控措施下,现在疫情的感染人数占总人口的25%(超过8000万累计确诊)。如果中国采取和美国相似的策略,也达到25%的感染率,那么感染的累计人数会达到3.5亿。“如果这发生在由于疫苗缺乏、病毒变种更致命、检测治疗效果更差而导致死亡率更高的时候,”最差的数据情况下,因新冠而死的中国人或许会达到2580万——当然,这是比较极端也不太可能出现的情况。最终,火锅大王选择了目前较低的死亡率数据——他计算后表示,如果25%的人口感染,死亡率1.3%,那么会有460万中国人死亡。他在视频中问道:“中国为什么还在尝试不可能达成的清零政策?”这就再次回到了数据——因为在近三个月内,世界范围的新冠死亡率下降了0.6%。如果中国能继续延迟新冠大规模进入国内的时间,哪怕只有3个月,死亡率会继续降低。如果这个数据是0.5%,那么170万人可以因此免于死亡。与此同时,他也提及了部分美国媒体在报道上的偏颇——当感染数量暴增时,“他们都在责备世界上任何人,除了他们自己。无疑很快也会有新闻报道,把美国应对新冠的方式怪到普京身上。”但在报道中国的新闻时,他们则把目光聚焦在隔离、戴口罩、封控和旅行限制上,而不提这些措施避免了多少人的死亡。



在视频的结尾,火锅大王表示,他所提出的这些论证,可以为管控期间发生的一切辩护。不过,一些问题还是无法被开脱的——例如食物、药品和紧急医疗服务的问题,也需要被解决。“我们需要推迟新冠进入中国,以拯救更多生命。”火锅大王最后表示。这一视频也在YouTube上更新,评论区中也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反馈。“当你用数字说话并展示统计数据时,人们会得到更直观的图片,这是有意义的。不像一些媒体,只是谈论情感和浮于表面的人权侵犯论调,而不去见微知著……干得好,内森!”



“向你致敬,内森。你对上海正在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最合乎逻辑的解释。”



“谢谢你,内森。当我在澳大利亚也提出和你相似的想法,根本没人同意我,很高兴看到中国不会为了经济上的提升而不管老年人死活。”



"你让我哭了。大约20年前,我离开中国来到澳大利亚,定居下来,但现在我正在认真考虑回到中国。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看到了中国政府无论多困难也在关心人民的生活。我对所有这些负面新闻和评论感到非常不安,但我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谢谢你的发言。”



“谢谢你内森,非常客观和冷静地分析了上海的情况。我们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