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谢中秀,编辑:饶霞飞,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数据来源/滴滴招股书及财报      制图/燃财经
数据来源/滴滴招股书及财报      制图/燃财经


根据燃财经从网约车司机及乘客处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如果滴滴公布2022年Q1数据,这些数据或将更差。


目前来看,滴滴的出路在于结束审查、上架APP、恢复新用户注册,让一切回到上市风波发生之前。但这些愿景,或许还需要更多时间。即使美股退市,滴滴也很难一帆风顺。


滴滴“掉肉”


中国出行业务是滴滴的“顶梁柱”。滴滴2021年Q4未经审计的简明财务业绩显示,2021年Q4滴滴总收入为408亿元,其中中国出行业务收入375亿元,国际业务收入10亿元,其他业务收入23亿元。


按此计算,中国出行业务对滴滴总收入的贡献比达91.9%。有滴滴相关人士直言,“网约车业务赚钱养其他业务。”但自2021年7月2日滴滴被审查以来,滴滴中国出行业务就在承压,2021年Q3与2021年Q4,滴滴中国出行业务贡献的收入、订单量以及GTV都呈现下行状态。


从近期网约车市场大势,以及滴滴司机处得到的消息来看,预计滴滴2022年Q1的数据还会更差。


在疫情的多番冲击下,出行市场表现不佳。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4月12日发布的3月网约车运营数据显示,2022年3月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共收到订单信息5.39亿单,同比下滑超29%。


“最近天气好,大家出门打车也少了。冷的时候一公里、两公里,大家可能就会打车,但现在天气暖和,大家就愿意走走或者骑自行车了。”北京的一位滴滴司机表示。


同时,排除天气等短时原因,经受疫情的冲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大环境都在改变。


“大家花钱都越来越谨慎了。”司机齐师傅说道。这一情况也表现在高价车型收入减少幅度更大上面。3月18日,一位专车司机告诉燃财经,“上个月流水才5000元,现在每天就几单。如果不是下雪等不好打车的状况,打专车的人很少。”


游客和企业员工也占了客源的很大一部分,但现在疫情管控,游客少了很多。另外很多企业打车用户,比如互联网公司的加班打车报销,也是我们的客源。但现在企业正在收缩这一部分开支,有位乘客就说,之前他们加班打车不论车型,专车、快车都可以报销,现在就只让打快车了。更别提互联网公司裁员,这也使客户少了一部分。”司机齐师傅说道。


这是网约车行业的大势,无论是对于滴滴,还是其他平台来说都是一样。一位曹操出行司机就告诉燃财经,“曹操出行有一个一天跑满23单奖励140元的补贴,但现在的订单情况,连这个奖励都拿不到。”


除了网约车市场整体单量减少,曾经的网约车市场“霸主”滴滴还面临着乘客和司机的流失。普华永道旗下战略咨询公司思略特2018年发布的一份《出行市场的下一个五年》研报显示,2018年滴滴占据国内网约车市场91%的份额。


如今滴滴的“霸主”地位未有变化。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2年3月,中国“城市用车”行业共61个相关APP,月活跃人数7090.53万人,其中滴滴出行占据第一位,月活跃人数4442.79万人,比第二名嘀嗒出行的1491.22万人多出了2952万人。


但滴滴也在“掉肉”。据易观千帆数据,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滴滴月活跃人数的行业渗透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但自2021年7月审查开始之后便一路下跌,到2022年3月,行业渗透率为62.66%。


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制图/燃财经
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制图/燃财经


一位乘客表示,“在打车之前会对比一下高德和滴滴的价格,哪个便宜用哪个。”而事实上各个平台打车的成本相差无几,带来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平台的补贴,但前途未卜的滴滴,补贴已经严重下滑,“最近打滴滴,都没什么补贴。”于是乘客转向其他平台也是情理之中。


除了乘客,司机的一只脚也“踩上”了其他平台的船。燃财经接触到几位司机,均在滴滴和其他平台同时跑,“注册了高德和滴滴,哪个平台有单就跑哪个。”至于是否会被滴滴监控和责罚,司机则表示,“滴滴现在也无力强管制司机了。”


对于留在滴滴,最大的吸引力则是滴滴的“盘子足够大”,“现在还是滴滴的单量比较多,只不过同时司机也比较多,所以大家分到的单也就那样。”


此外则是滴滴可以报销运管罚款,“在北京跑网约车要求人证、车证,但跑车的几乎都是外地人,双证齐全根本不可能。每次被运管抓到就罚一万元,滴滴是报销这个罚款的,其他平台不报。”


何处求生?


“顶梁柱”中国出行业务之外,滴滴其他的业务表现亦不佳。


根据滴滴招股书和财报数据,滴滴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包括由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组成的中国出行业务,由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构成的国际业务,以及由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组成的其他业务。


国际业务曾经是滴滴的满怀期望的重点。2018年,滴滴成立战略业务事业群,下设国际事业部。


2020年7月,从高盛跟随柳青来到滴滴的副总裁朱景士接管国际事业部,可见滴滴对国际化业务的重视。2021年7月,滴滴还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


但目前来看,这一业务带给滴滴的希望有限。根据滴滴2021年Q4未经审计的简明财务业绩,2021年Q4滴滴国际业务贡献收入为10亿元,较2021年Q3持平,在交易量上,2021年Q4滴滴国际业务交易量为4.84亿笔,较2021年Q3减少1500万笔。


同时,从净利来看,2021年Q4滴滴国际业务调整后EBITA(非公认会计原则)为-18亿元,2021年全年净亏损58亿元。


在日本东京的新新告诉燃财经,“日本有Uber、滴滴,还有两个本土的打车平台,但大家基本上都不会用APP打车,一是因为日本出租车贵并且电车比较发达,一般不打车。二是即使有要紧情况需要打车,也不需要使用打车APP,因为日本很少有打不到车的情况。


燃财经在小红书等平台看到,多数分享在日本使用滴滴打车经验的用户为前往日本旅行的中国游客。

燃财经两位在澳大利亚的朋友,一位表示,“只用过几次Uber,并没有用过滴滴。”另一位朋友则提及,“听有朋友说用过几次滴滴,之前价格还行,但后来油价上涨价格就贵了。”但整体来看,澳大利亚不存在不好打车的情况,“在市区的话,还算好打出租车。”


至于滴滴在日本的外卖平台,新新则表示,“没有听过。”在近日滴滴退出日本食品配送服务的相关报道中,也有报道提到:滴滴食品于2020年起在日本提供外卖送餐服务,该公司与Uber Eats和出前馆竞争激烈,用户数量等似乎无法增加。

图/《滴滴司机注册》小程序页面      来源/燃财经截图
图/《滴滴司机注册》小程序页面      来源/燃财经截图


更大的问题在于新乘客的注册和使用,在这一方面,目前尚未发现突破政策的漏洞。这导致滴滴能发挥的空间,仅剩已注册的存量用户。


在滴滴禁止注册的另一侧,其他平台正在正常发展,甚至扩张。自滴滴APP被下架后,其他出行平台迅速发起攻击,并抢夺了一部分订单,数据显示,在滴滴下架的“窗口期”内(去年7月至今年2月),T3出行的订单量增长了113.1%,曹操出行则小幅增加6%。


不过即使滴滴解决美股上市风波,恢复正常注册、运转,横在滴滴面前的还有合规难题。


2021年9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加快推进网约车合规化的通知》,加大了合规要求,其中表示:即日起,不得新接入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并加快清退不合规的驾驶员和车辆。对仍新接入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的网约车平台公司,要依法依规查处,并将有关情况报至交通运输部。


而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披露的信息,2022年3月网约车合规率中,滴滴旗下的小猪打车倒数第一,滴滴出行排名倒数第二。数据显示,2022年3月订单量超过30万单的18家网约车平台中,滴滴出行接单车辆合规率45.9%、接单驾驶员合规率为62.8%、订单合规率为47.9%;花小猪打车的合规率则分别为32.9%、48.7%、32.3%。、


为了合规,滴滴目前有派单时向合规司机倾斜,以引导合规的倾向。比如有消息就表示,4月26日开始,部分城市将改版升级口碑值,比如佛山、福州、亳州。在改版升级的口碑值下,双证司机为70分,单车证司机为45分,而单人证司机则只有15分。分值的差异,将使双证司机能接到更多优质单。


这对于司机数量庞大,达1300万,且多数为早期“蒙眼狂奔”、低门槛招揽入驻的滴滴来说,这点努力实为杯水车薪。从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数据来看,有50%的滴滴车辆都不合规,也有近40%的滴滴司机并不合规。而滴滴上报给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的数据,似乎还不是滴滴平台的全部。


不过实现合规,实现正常发展,都是后话。摆在滴滴面前,更切实的难题是活下去,活到风波解决之后,此后才是发展问题。也是基于活下去的前提,滴滴也在裁员、降本增效,并将部分业务收缩,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来。


现在距离5月23日,滴滴退市的股东大会还有31天。但围绕滴滴的风暴,或许并不会就股东大会而结束。


文中新新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谢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