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加注文字,A worker wearing protective gear in Shanghai

欧盟商会表示,在上海的西方公司在经历了封城后开始复工复产,但却正面临着一场“物流噩梦”。

该机构预计这些问题还将持续几个星期。

本周五,中国官员表示,他们将帮助超过600家公司在这个中国最大城市和金融中心复工复产。

此前,英国和美国的商业机构也表示,他们的成员企业受到中国防疫措施的冲击。

欧美商会的判断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会长许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表示,一些公司让其员工留在上海,以重启运营。尽管如此,“许多公司仍然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和物流困难的挑战”。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4月18日,一位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上海标志性的外滩进行消毒作业。

她本周四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估计,由于持续的封锁,企业只有不到30%的劳动力有资格去工作,所以在政策和现实执行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许倍帝称,大家的共识是,这种物流方面的噩梦将持续到5月中旬。

代表英国和美国公司的商业团体也对上海和其他中国城市封锁的影响表示担忧。

同样在周四,上海美国商会表示,政府官员们仍在协调工人和货物在不同省份之间的流动。

该协会会长郑艺(Eric Zheng)告诉BBC,协调的效率将决定运输和物流瓶颈得到缓解的速度。但有一些积压的货物可能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来解决。


不仅影响上海

上海对中国经济而言非常重要。经济学人智库(EIU)经济分析师徐天辰向BBC中文介绍,中国将工业经济放在首位,过去两年,中国能够迅速控制地区性疫情,保持住全产业链和物流网络未被中断,出口实现强劲增长。而上海是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枢纽: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拥有许多先进的制造能力,并与长三角其它省市有着密切的供应链联系,而长三角地区拥有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集群。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宋铮最近与几位学者进行联合研究显示,如果对北京或上海这样的一个特大城市实施封城两周,对当月全中国GDP的影响大致在2个百分点左右(根据去年数据测算,约为1900亿元),其中约有7%是来自于当地封城对其他城市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同时,中国英国商会周三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当地防疫措施限制,在中国的英国公司预计他们今年的利润将下降。



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特斯拉上海工厂等欧美企业受到封城的严重影响。(资料图)

在接受调查的200多家公司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公司表示,他们预计今年的收入会减少。其中接近一半的人说,这些限制影响了他们吸引和保留外国人才的能力。

上海作为金融、制造和航运中心今年以来新冠病例激增。3月下旬,上海开始实施封城和全民检测。

随着限制有所放松,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近期已开始复产。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周三表示,确实失去了很多重要的生产时间。

然而,德国大众汽车和苹果iPhone生产商和硕的上海工厂仍然关闭。

大众汽车称,正在评估在上海复工的可行性。和硕则向BBC表示,该公司正在“等待当地政府的进一步指示”。


新冠疫情:“封控”带来次生灾害 如何影响上海6 小时前



图像加注文字,身穿防护服的人员从运往上海的卡车上卸下标有鲜味生抽的包装箱

汹涌的疫情中,上海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躺平”,将有不少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的死亡;如果持续“封控”,停诊、供应链断裂,以及群体情绪低落将为这座中国最大城市,带来越来越难承受的次生灾害。

封控下,上海面临哪些次生灾害,又有哪些应对措施,BBC中文逐一梳理。

“停诊”带来的次生灾害

视频加注文字,北蔡镇居民被连夜拉上车进行转运隔离。

“停诊”成为一部分上海人最怕听到的两个字。比如患有尿毒症的病患,需要每周三次透析,但是封控就意味着医院关门,无处求医。即便陆续有医院开始接受透析,透析名额显著减少,甚至成功拿到名额的病人,还是需要跨过“频繁做核酸”、“缺乏交通工具”等困难。

“化疗引起的呕吐反应,医生说正常情况,切管上呼吸机,但医院有阳病例,设备封起来不能用。到医院了也不让进病房,只能在走廊里视频看了最后一面。”一位母亲去世的上海市民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此外,上海东方医院产科一名姓周的护士在家中哮喘发作,自行用药后仍无法缓解。家属驾车送其到工作的医院就诊,但因疫情防控需要,没有在这家医院得到救治。家属带其至其他医院求诊,但因病情耽误,该名护士不幸离世。



图像来源,EPA

图像加注文字,一名妇女站在上海的医院大门前。

此类事件在中文互联网发酵,引起激烈反应,有观点认为,因封控“停诊”造成的死亡个案远大于防控避免的死亡。

2021年2月,《英国医学期刊》发表一篇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团队的研究,分析了新冠疫情爆发的3个月内武汉及中国其他地区的额外死亡率: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增加21%,其中,高血压心脏病的死亡率增长了100%,糖尿病死亡率增加83%。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志杰撰文表示,上海多家医院医疗机构做出事关民众生命的停诊决策,却仅有寥寥几语,不仅没有交代急诊停诊之后的分流建议,也没有能够在公告中让大众知悉其做出的规则依据和具体事由。

“院前医疗急救网络要达到城市地区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的密度。从周护士被转运8公里来看,可以说当时上海市民已经暴露在了急救网络缺陷之中,事故发生具有必然性,降临在周护士则是偶然。”张志杰称。

视频加注文字,上海封城严厉隔离措施引发民众抗议

值得一提的是,在封控初期的混乱之后,4月15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明确,“不得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推诿拒绝、延误治疗。”

弱势群体

一位住在上海闸北的志愿者向BBC中文表示,她所在的小区比较老旧,老年人比较多,封控一开始他们消息没有年轻人灵通,也不懂得网购和团购,家里储存的食物较少,而封控开始后志愿者们在微信群里组织团购食品,他们因为手机使用不熟练,而遇到困难。

“而且他们不会支付软件,现在我们一般是上门收现金,记下要什么,帮他们团购。否则吃饭都是问题。还有其他志愿者要帮老人配药和送药,他们很难的。”上述志愿者称。



图像来源,EPA

图像加注文字,上海的一个被封锁的住宅区,两位老人在大门口交谈。

另一则广受关注的报道称,一位来自江西省的69岁老人,来上海求医,但因封控而无法就医,只能流落街头。一位市民见他睡在路边,给他一些吃的,相关视频在网络传播,引起网民广泛同情。

香港大学联合多家机构进行的研究显示,疫情中日常生活节奏受到干扰的人群,心理健康负担较重,其中饱受经济压力、较低教育水平、单亲家庭的家长、生活上较为孤独的长者等族群,焦虑或抑郁的发病机率增加。

此外,上述研究还发现,疫情下儿童出现情绪及行为问题的风险增加,停课期间,有特殊教育需要,特别是患有精神障碍的儿童,受到不当对待的风险增加。

综合来看,原本的社会边缘和弱势群体,比如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长期病患,在疫情封控的极端环境中被进一步挤压,而且因为平日的救助方式突然空缺,使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官方语境中,“封控”要保护的也是“弱势群体”。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晓冬表示,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本身的免疫力较差,并且新冠疫苗的接种率相对成年人来说也比较低,这造成了这两类人群非常容易被感染。“从保护弱势群体的角度来说,必须要尽快‘动态清零’。”

供应链断裂



图像来源,EPA

图像加注文字,人们在中国上海的一个被封锁的住宅社区里领取面包等口粮。

对于上海以外的地区,封控的次生灾害则是供应链扰动带来的经济损失。

经济学人智库(EIU)经济分析师徐天辰向BBC中文介绍,中国将工业经济放在首位,过去两年,中国能够迅速控制地区性疫情,保持住全产业链和物流网络未被中断,出口实现强劲增长。而上海是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枢纽: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拥有许多先进的制造能力,并与长江三角洲的其他地区有着密切的供应链联系,而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集群。

”而上海封控,同时波及附近省份,使当地的工业活动和供应链陷入瘫痪。“徐天辰称。

上海一家集装箱运输企业管理人员向中文媒体表示,从上海3月底封控至今,因为人员流动受限,其公司有约四分之三的车不能上路。



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身穿防护服的工人在上海家乐福超市徐泾分店的卡车上搬运货物。

上海的重要性也在这轮封控中凸显。以半导体产业为例,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的四分之一都在上海,而且产业链的布局上来说,上海是拥有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从芯片设计、先进制造到半导体设备、半导体采莲、半导体封装测试乃至EDA等细分领域,上海囊括了整个半导体的完整链路,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的地区。

以至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上海如果继续不能复工复产的话,5月份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是汽车产业。

对于当局而言,缓和经济损失也是重中之重。4月16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了一份文件,指引企业落实闭环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此外,中国政府还设立了一份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不过徐天辰也提醒,尽管政府声称要确保企业在“闭环”下正常运作,但随着封控时间延长,他们的原料库存已经耗尽。这给对中国经济增长起着关键作用的支持工业的经济模式带来挑战。

此外,“服务业中的小型企业是最脆弱的,因为他们仍然需要支付运营成本(租金、水电费、人力成本),同时却失去大部分收入。小型制造商如果暂停运营并被切断国际运输,可能会有失去国际订单的风险。”

群体情绪焦虑



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上海长宁区,人们在医院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心理问题是疫情次生灾害的一部分。此前《柳叶刀》上汇总各国研究数据显示,疫情扩大了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群。

这一情况在上海也有所体现,百度指数显示,三月以来,上海居民对“心理咨询”的搜索激增。近30天,其热度同比上升了253%。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上海居民,面临疫情下的心理余震。

一个名为《照路明》的微信公众号针对1021份上海市民的问卷显示,同比历次调访结果,上海居民的负面情绪已至两年内最高点。四月以来,超过四成上海居民已呈现出抑郁情绪,比例较高。

其中,57.1%的上海居民(居家)本轮隔离已超过20天(截至4月13日)。而无论是其焦虑均值,还是抑郁指数,都高于隔离短于20天的群体。

而一份2021年发表于《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的研究称,非隔离人员的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分布为9.2%与9.6%,隔离人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则为13.3%与13.6%,差异显着。

视频加注文字,上海疫情下的市民生活

前述由香港大学等多家机构共同进行的研究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显示,疫情中焦虑症状的可能发病率分别为14.9%及14%,抑郁症状的可能发病率分别为19.6%及15.3%,当中焦虑及抑郁的发病率增加与日常生活节奏紊乱有正向的关系。

研究人员普遍认为,需要关注隔离人群中的弱势群体。包括一线工作人员、疫情期间受疫情影响最严重地区的人群、经济贫困的人群,以及原本精神健康较差的人群。

上述《英国医学期刊》发表的研究揭示,由于“封城”管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减少了37%,但自杀与跌落的死亡率分别上升了66%与43%。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3月28日,一名身穿防护服的上海交管控制进入浦东区方向的隧道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