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一季度数据信号复杂,央行继续砸钱!多部委密集行动!

今天,一季度经济数据新鲜出炉。

当人们还在热烈讨论时,一场更令人振奋的重磅会议又接着召开了。



这场会议,重要且及时,直接对当前的物流难题动刀子!甚至拿出了定向放水的政策工具!

会议结束五个小时后,央行、外管局、工信部接连发声,行动频频!

时间节点甚为微妙。

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两件大事

今天的第一件大事,是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4.8%的一季度同比增速,超过预期。基建投资和新能源汽车成为亮点。



但与此同时,地产和消费仍然需求不足。尤其是3月下旬至今,多地疫情封控带来了工厂减产、物流堵塞等负面影响。



可以说,3月份的经济数据,亮起了复杂的信号。

这也构成了接下来要讲的,定向放水的最新背景。

一季度GDP增速相对良好,但二季度压力不小。要完成5.5%左右的全年增速目标,不应该低估决策层的决心和动力。

必要的刺激或许还在路上!接下来我还会细讲,此处先按住不表。

第二件大事,直指当前的物流难题的重磅会议召开。

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当前的物流供应链问题,和科技企业的生存问题。刘鹤出席并部署十项重要举措。



会议要求,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

会议还提到,通过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元资金!!

再贷款是央行常见的放水方式。

但是,针对科创和交通再贷款,这些工具在今年4月份以前都没有出现过。

一出手,又是一次定向放水。跟上周的降准一样,精准滴灌。

这场会议结束五个小时后,央行、外管局、工信部接连发声!

央行说:我已上缴了6000亿结存利润,相当于投放了6000亿的基础货币!

央行说: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央行说:支持因城施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

工信部说:要落实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



政策继续加码,帮大家把信心,捡起来!



一季度数据背后的信号

今天公布的这份经济数据,很重要。三点结论:

首先,它是中国正式迎战毒王奥密克戎后的第一份经济成绩单;

其次,它也是今年是否完成5.5%左右增速目标的重要参考;

最后,随着地产表现不尽人意,且松动迹象越来越普遍,留给楼市的时间不多了。二季度往后的主要目标,或将转为保就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

同比和环比增速,双双超过预期。

一季度,服务业继续恢复。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去年遭遇至暗时刻的互联网,似乎终于喘过气来了。最近新的游戏版号也下发了,形势起了微妙的变化。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94151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52260亿元,增长13.4%;进口41891亿元,增长7.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0369亿元。去年爆发的进出口贸易,余温仍在。

制造业尤其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保持强势,堪称一季度经济的最大亮点: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4872亿元,同比增长9.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0%。



然而,看3月份以来的数据,疫情封控依旧给经济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

意外封控,带来工业减产、物流不畅、供应中断等问题,其中消费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同比下降3.5%,是近两年来最大的降幅。其中餐饮收入降幅达到16.4%。

不出门购物,不到店堂食,呆在家网购会拉动消费吗?未必。

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幅缩小至6.6%,而1-2月都还是增长10.2%。

此外,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意味着居民收入增速没跑赢经济增速。

中国央行季度调查也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城镇储户占比减少。

除了消费,地产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销售在减少。

商品房销售面积310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6%。商品房销售额29655亿元,下降22.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5.6%。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也在减少。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8159亿元,同比下降19.6%。其中,国内贷款5525亿元,下降23.5%;利用外资10亿元,下降7.8%;自筹资金12395亿元,下降4.8%;定金及预收款12252亿元,下降31.0%;个人按揭贷款6369亿元,下降18.8%。

只有房地产开发投资微涨。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765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住宅投资20761亿元,增长0.7%。

当然,这个涨幅也是有史以来的最低值。



最后我们再来看就业数据。

3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创2018年1月该数据公布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且触及了两年前设定的上限红线。



所以,接下来的政策目标或将切换为保就业。

如果疫情持续,财政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货币上动用更多政策工具,都是有可能的。2020年,政府就是淡化了增速目标,转而保就业、稳就业。

长远来看,如何提高潜在产出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上周,全国统一大市场横空出世。目的就是在于建设一个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刺激内需,拉动投资,提高潜在产出。

我们,需要更多的行动。



行动来了

这不,一季度数据公布后不久,更多的行动就来了!

继《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之后,今天的重磅会议又一次把物流、供应链和产业链问题,放到聚光灯下讨论。

疫情之下,复工复产、生活供应上巨大的堵点必须打通。

画个重点:

1)要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

2)通过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元资金,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

这是直接回应大家在疫情期间反馈的问题啊!

用物流的通畅,来确保实现复工复产。

更多的行动还在接力。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几个重要的表述,把最近大家关心的政策方向,都解答清楚了。

疫情之下,可以延迟贷款吗?

对于受困人群,金融机构要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予以支持,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

稳增长里,还有什么工具?

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依法合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

房地产会放松吗?

因城施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怎么保护外贸企业主利益?

提高企业跨境人民币使用效率,完善企业汇率避险管理服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力度还是有的,维护信心的意图也很明显。

当然,后续的效果还需要观察。



热钱用脚投票

复杂的一季度经济数据出来后,很快资本市场就用两个极端,来热烈回应。

热钱极其聪明,也极其矛盾。

第一个极端,对稳增长行业,不爱了,渣男。

第二个极端,从稳增长出来的资金,扭头就跑去了硬科技。

股市里的资金,各个都聪明得很,今天的资金流向,一改往日慌乱出逃的情况,改为进军半导体、光伏、农业、汽车、航空……



就是下面这张图,科创板、创业板久违地大涨,科创50指数大涨3.21%,但三大傻(银行、地产、保险)直接绿给你看。



不信看看你的账户。

如果你是去年上车的,今天应该基本上都是赚钱的,因为大部分人手里都是去年大热的光伏、新能源、军工、半导体等等。

今年利好不断,会议不断,政策不断,金钱可不会说谎,你懂的。

热钱的两个极端反应透露的信号,值得我们细品。

总结下来两点:

1)资本市场认可一季度稳增长带来的效果,但不代表对4月份、二季度充满盲目的信心。

2)短期刺激毕竟不能一直用。拥抱具备长期增长性的行业会更有确定性一些。

所以稳增长的刺激有了效果,就会慢慢退出,继续走产业升级的康庄大道。

之前大家老说,资本市场热钱反应快,就是这样。

一有政策,就涨,政策效果一显现,就跌给你看,腾笼换鸟,进入下一个板块。

市场的反应说明,聪明钱在剧烈博弈。那剩下99%的人,如何应对呢?

第一,我们在判断政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盯住时机。

第二,市场现在不缺钱,只是缺信心。

不信你去看三月的社融数据,钱都在老百姓手里拽着,等挣钱的机会呢。而现在除了疫情之外的另一个制约因素,就是通胀和美联储加息了。

第三,不要轻信“大时代下,个体都是渺小的”这样的鸡汤。

这些天听到了太多疫情之下努力生活的温情故事。比如京东的“自杀式”物流援助,比如为听障人士接力送物资的蔬菜供应商,比如社区里那些“以物换物"的互助故,比如托尼老师带着全套工具住进方舱边隔离边承包了全区的发型生意。

困扰的人们,看似没有选择的机会。但是,无论哪个时代,都不要把选择权交出去。

1961年后,你待在东柏林就是炮灰,你搬到西柏林就是赢家。

如今在全球黑天鹅乱飞的大时代也是如此。

放弃选择,躺平一成不变就可能会被时代的大山压垮,主动出击、向阳而生,可能就会迎来蓬勃发展的日子。

延伸阅读:23条重磅举措来了!刚刚,央行、外汇局放大招!


自2022年起,原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继续滚动使用;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因城施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货运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循环;对货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等灵活就业主体,加大经营性贷款支持……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一系列在疫情下关系国计民生的金融利好政策出炉,信息量巨大。



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继续滚动使用

支持受困主体纾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及全国保障物流畅通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会议要求,4月18日,央行、外汇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要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人群等金融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按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将原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继续滚动使用,促进金融资源向受疫情影响企业、行业、地区倾斜。保障留抵退税资金及时准确直达,促进市场主体尽早享受到政策红利。对于受困人群,金融机构要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予以支持,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

从《通知》具体来看,支持受困主体纾困主要有以下举措:

1、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充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受到疫情实质影响的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存款准备金考核的容忍度。

2、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接触型服务业及其他有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行业的支持力度。

加强与商务、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帮助银行提升客户获取、风险评价和管控能力,针对企业特点开发动产抵质押和信用贷款产品。

3、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受困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作用,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末,按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鼓励金融机构稳定普惠小微贷款存量,扩大增量。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自2022年起,原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继续滚动使用,必要时可再进一步增加,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

金融机构要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更好满足小微企业用款需求。要细化实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不良容忍度、尽职免责、绩效考核等要求,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加快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要按市场化原则,通过提供中长期贷款、降低利率、展期或续贷支持等方式,积极支持受困企业抵御疫情影响,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要积极主动对接征信平台有关的金融、政务、公用事业、商务等不同领域的涉企信用信息,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高融资效率。

4、提高对重点地区和受困人群的金融服务质效。金融机构要通过调整区域融资政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实施差异化的绩效考核办法等措施,提升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金融供给水平。

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及时优化信贷政策,区分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区分受疫情影响的短期还款能力和中长期还款能力,对其存续个人住房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予以支持。对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主体,金融机构可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对其经营性贷款支持力度。

5、提供便捷金融市场服务。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要进一步优化发行、交易、清算、结算等服务,提供多种服务渠道,调整部分业务开展方式,强化服务保障。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等要利用前期已建立的“绿色通道”,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发债企业,简化业务流程,适度放宽信息披露制式要求,加大支持力度。

6、保障基础金融服务畅通。加强现金管理,确保现金供应和现金安全卫生。确保支付清算通畅运行,按需放开小额支付系统业务限额,延长大额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运行时间,加大电子支付服务保障力度。

金融机构在必要时要采取就近网点办公、召开视频会议等方式,为企业办理审批放款等业务。要切实保障公众征信相关权益,继续落实好受疫情影响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的有关规定。畅通金融消费者线上咨询、投诉处理通道。

要建立财政-税务-国库-银行协同工作机制,确保资金汇划渠道畅通,保障疫情防控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各级国库要落实好助企纾困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畅通退税资金拨付、退付通道,有效保障退税资金及时、准确、安全直达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主体尽早享受到政策红利。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作用

抓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地

《通知》强调,要抓好抓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地。用好用足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支持工具,优化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全力保障粮食、能源稳定供应。设立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支持普惠养老机构融资。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丰富新市民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依法合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最大化惠企利民。要求金融机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为落实好全国保障物流畅通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会议精神,《通知》要求,发挥好民航应急贷款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再贷款落地,建立信贷、债券融资对接机制,支持货运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循环。金融机构要主动跟进和有效满足运输物流企业、货车司机的融资需求,对暂时偿还贷款困难的,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对货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等灵活就业主体,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经营性贷款支持。

《通知》具体规定,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主要有以下具体举措:

7、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产销的金融保障。用好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工具,适时增加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主体的支持力度。围绕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制定差异化信贷支持措施。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及时保障中央储备粮信贷资金供给。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粮食市场化收购,主动对接收购加工金融需求。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购销、加工等环节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对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保障。

8、做好煤炭等能源供应的金融服务。优化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合理满足煤炭安全生产建设、发电企业购买煤炭、煤炭储备等领域需求,保障电力煤炭等能源稳定供应。抓实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加大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及周边煤电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9、加大对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主动跟进和有效满足运输企业融资需求。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供灵活便捷金融服务。对于因疫情影响偿还贷款暂时困难的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支持金融机构科学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要用好用足民航应急贷款等工具,多措并举加大对航空公司和机场的信贷支持力度。

10、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提供再贷款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建立信贷、债券融资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快速响应产业链核心及配套企业融资需求。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发挥供应链票据等金融工具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支持供应链企业融资。

11、加大对有效投资等金融支持力度。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要结合自身业务范围,加大对重点投资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主动对接重大项目,加大对水利、交通、管网、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惠民生、补短板项目和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推动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实现实物工作量。要合理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按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实施。做好民间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金融支持工作。金融机构对信贷增长缓慢的省(区)新增贷款占比要稳中有升。

12、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贷款、债券融资政策等金融政策上一视同仁。鼓励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构建中长期合作关系,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充分满足民营经济合理金融需求,进一步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或信用保证基金,重点为首贷、转贷、续贷等提供增信服务。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

13、完善住房领域金融服务。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金融机构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搞“一刀切”,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要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并购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提供兼并收购财务顾问服务。

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基础上,适度加大流动性贷款等支持力度,满足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建筑企业融资连续稳定。

14、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在推动平台企业网络金融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平台企业金融服务的积极作用。支持平台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场景化线上融资产品,向平台商户和消费者提供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鼓励平台企业充分发挥获客、数据、风控和技术优势,加大对“三农”、小微领域的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引导平台企业稳步降低利息和收费水平,为受疫情影响的贷款客户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最大化惠企利民。督促平台企业规范开展与金融机构业务合作,赋能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面。

15、加强对重点消费领域和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服务。设立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对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贷款提供再贷款支持,加大对普惠养老机构等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规范发展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新型消费、绿色消费、县域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丰富汽车等大宗消费金融产品,满足合理消费资金需求。

金融机构要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围绕新市民创业形态、收入特点、资金需求,丰富信贷产品供给,降低新市民融资成本,激发新市民创业就业活力。积极创新针对新市民消费、职业技能培训、子女教育、健康保险、养老保障、住房等领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性。

优化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

促进外贸出口平稳发展

《通知》明确,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广至全国,开展更高水平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和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允许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结汇使用。提高企业跨境人民币使用效率,完善企业汇率避险管理服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在促进外贸出口发展方面,《通知》也有六项具体举措:

16、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广至全国,稳步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鼓励银行将更多优质中小企业纳入便利化政策范畴。进一步拓宽结算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相关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

17、便利企业开展跨境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进一步便利企业借用外债,支持非金融企业的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支持企业以线上方式申请外债登记。试点地区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可按规定直接到银行办理外债等资本项目外汇登记业务。

允许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结汇使用,企业原则上应以贸易出口收汇资金偿还。企业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期收汇且无外汇资金用于偿还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的,贷款银行可按规定为企业办理购汇偿还手续。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贸易金融产品,提升贸易融资的服务水平,为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18、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金融机构要及时响应外贸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汇率避险需求,支持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优化外汇衍生品业务管理和服务,降低企业避险保值成本。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强化政银企合作,探索完善汇率避险成本分摊机制,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汇率避险业务的担保,提升企业应对汇率波动能力。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

19、优化跨境业务办理流程和服务。进一步提升跨境业务数字化水平,银行可通过审核电子单证等在线化、无纸化方式,提供跨境结算服务。银行应提高企业经常项下跨境收付款效率。鼓励银行丰富人民币投融资产品,便利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动和国际合作领域中使用人民币。

20、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增信保障作用,引导保险机构做好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保险理赔效率。深化政保银企四方合作,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提供更丰富的跨境贸易背景信息和更便捷的核验服务,精准服务外贸企业,扩大保单融资规模。

21、提升投资者跨境投融资便利度。推动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准入标准,简化入市流程,完善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资金管理。优化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熊猫债)资金管理,熊猫债发行主体境内关联企业可按实需原则借用相关熊猫债资金。进一步便利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办理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登记业务。

提升政策长期可持续性

强调政策宣传落地效果

在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大方面的同时,央行、外汇局出台的举措还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政策长期可持续性和政策宣传落地效果。

22、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人民银行、外汇局系统各单位和各金融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好相关政策,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服务。

23、强化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金融机构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盘考虑利润、拨备和核销等因素,独立审贷、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持续做好金融支持工作。要防范道德风险,加强对资金流向、风险情况监测,确保企业合规合理使用资金。人民银行、外汇局系统各单位要解决政策落地的痛点难点,主动呼应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合理诉求,完善政策落地长效机制。要通过媒体、网络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政策及时惠及市场主体。

据悉,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为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加速落地,人民银行靠前发力加快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截至4月中旬已上缴6000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元,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基本相当。4月15日,人民银行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将再投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从全年看,人民银行将总计上缴11000多亿元结存利润,缴款进度靠前发力,视退税需要及时拨付,与其他货币政策操作相互配合,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0.1-0.15个百分点,带动一季度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至4.4%,为有统计以来的记录低点。加大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和两项减碳工具,加快1000亿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创设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预计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多增1万亿元。

央行、外汇局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与相关部门、地方党政和金融机构并肩奋进,扎实推动各项政策精准落地,及早释放政策红利,全力以赴支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

编辑:小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