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来,乌克兰抢先替台湾顶上“地表最危险的地方”,但台湾当局发出“感同身受”的悲鸣,也不全是惺惺作态而已,更可能的是基于地缘政治的反应。同时,他们也担心“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认知战失控,将反噬其政治威信。
正如某位作者所言,岛上布满的“乌克兰是台湾”与“乌克兰不是台湾”两种论述,看似立场相反,其实代表同一种心态,只是由同一群人在不同情境对民众施法:有时强披“抗中保台”的思想甲冑;有时又可以强灌“美台友好”的心灵鸡汤。
脱离资本规律的民粹化认知
在这种信息环境下,一般民众很容易使自己后退到“反共抗俄”的年代,任由那两种论述交错建立起“铁幕思维”,从而形成对乌克兰局势的膝反射认知。
这种认知经过带路党的催化,就从“抗俄援乌”延伸比附成“抗中保台”。这个想象共振有个客观的战略存在为背景,那就是美国对亚欧大陆的动荡共振。在3月22日同一天,欧洲议会通过《欧盟与印太地区安全挑战报告》,日华议员恳谈会则邀约蔡英文与安倍晋三视频对谈,双双针对台湾说事,就是一个证明。
至于一个多月来,台湾媒体移植俄乌冲突到台海的认知操作,无不围绕美台关系“坚若磐石”这个主旋律发话,仍是美国长臂舞动亚欧共振的影响。
虽说台湾当局利用这次俄乌冲突进一步“教召”受众,让后者的主流认知距离实相更远。但乌克兰危机对于台湾问题的意义,的确可形成一种参照,至少是一种解决模式的观察,两者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当今世界体系是近五个世纪以来,服从于资本驱动的殖民主义霸权相继挤压、以及对这种挤压的反应所形成,美国军官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的“海权论”就是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特别在20世纪加装金融变速器以后,美国以资本扩张主义逻辑决定了自己无法合作共赢,只能以损人利己作为他的生存方式。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美国所有爱与恨的缘故是金融资本的得失,而从来不是包装那种缘故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后者不过是在平时巩固资本收割的秩序、以及在战时进行资本掠夺的号令,从日本、台湾、伊拉克、阿富汗、乌克兰、俄罗斯和欧元国家,无一例外。
由于中、俄两国分别是亚欧大陆上抵御美国盘剥的“钉子户”,从美国的霸权利益来看,台湾和乌克兰就是他眼中钉的软肋,或者是鸡肋。对这两个地方是否食之弃之,取决于他在金融资本上的得失。
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力量能通过选举来勾结甚至钳制政治权力,其民众多数相信用来包装资本的价值观,也驯从被资本掌控的认知方式。但由于台海两岸政治僵局未决的特殊条件,使得垄断两岸红利的台湾政商阶级能够绕开资本规律,大量运用社交新媒体来打通民粹与政治的桥梁。
虽然这些年来,台海两岸的双边贸易有增无减,台湾的GDP几乎完全仰赖对大陆贸易顺差。但是,这种经济利益除了肥大资本家之外,就是被政治消化──包括贸易回扣和酬庸、对美军购、贿赂国际挺台势力等,民众基本未蒙其利。
于是,多数民众生活在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的孤岛社会,同时也生活在“抗中保台”的信息孤岛,许多人不但对广大的两岸交流无感,甚至产生在拥抱资本包装的同时,却仇视资本来源的异化现象。也就是说,资本的理性与民粹的非理性认知,通过畸形政治而结合成“生活共同体”。
在这样的情况下,权钱肥大的政商媒能够利用台湾社会的集体失忆和“反共抗俄”的精神遗留,一面倒地宣传“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并借机打造“今日俄罗斯,明日中国”的认知工事。
泽连斯基接受CNN“GPS”节目采访时大倒苦水:北约私下拒绝,却又公开说欢迎我们
克里米亚与亚欧大陆的秩序
然而以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为例,普京的确夺取了克里米亚作为俄罗斯的安全底线;但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竟准备出卖克里米亚给北约当军事用地,作为进一步压缩俄罗斯安全空间的前沿,以换取乌国寡头集团的私利,却是典型的政客误国。
何况,克里米亚原就涉及前苏联时代的政治分合,在苏联解体后又反复成为北约对着俄罗斯挑事的热点,其复杂性远不是二分法说得过去。
更重要的,克里米亚半岛南岸的雅尔塔,曾经是规范二战后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疆界与其占领地区归属的地方,由此形成以中、美、苏、英、法等大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苏联解体并未改变俄国继承其在联合国的权利,北约即使能破坏雅尔塔体系的欧洲部分,也还动摇不了雅尔塔体系的亚洲部分。
所以俄国对南千岛群岛的主权,正如中国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都是雅尔塔体系决定战后国际秩序的组成。
当俄国列出“不友善国家和地区”以还击美系阵营的制裁时,特别在台湾后面加注(中国)的表现,就是基于对上述国际秩序的认知。相反地,美日官方利用乌克兰危机,扬言要夺取南千岛群岛,却是勒索国际秩序的表现。
从这个视野来看,面对美日同盟和印太战略等“亚洲版北约”的威胁,俄国固守雅尔达体系所由的克里米亚,以抵御美国霸权利用“双北约”来破坏亚欧大陆的秩序,实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战略意义。
至于台式的反战正义,在美国侵略伊拉克的时候,已故作家陈映真曾为文反对“不准反美反战”和“只准聊反战不准聊反美”。然而近20年后,台湾社会的“反战不反美帝”依旧是多数;而且,少数声援伊拉克变成多数声援乌克兰,少数反战反美帝变成朝野齐声“制裁”俄罗斯。
这说明20年来,台湾社会在仆从“双北约”意识形态方面,始终是个以顺为正的小媳妇,同时又是美国霸权破坏亚欧大陆秩序的帮凶。
2014年动荡共振的乌克兰与台湾
美国在2014年操纵乌克兰变局以后,不过一年光景,乌国的市场经济就陷入极度恶化,货币贬值、工资低落、失业升高、贫困率翻倍,成为欧洲最穷的国家。
与此同时,乌国的政党政治和选举民主变成权钱工具,各类内宣民主的媒体实为美式的寡头产业,社会舆论因而走向群氓式的极端对立,多数乌克兰人民无从理性比较或自主思考国家的方向。
当年因为乌克兰变局导致欧洲经济环境恶化时,亚洲方面以台海为节点,从东海的钓鱼岛争端、到香港“占领中环”、到南海的对峙冲突事件,无一不乏美国因素。通过这种共伴共振的动荡,能逼使亚欧大陆的资金逃往环境相对稳定的美国,对冲美国自己吹出的债务、股市、房市、美元和通胀的巨大泡沫,以维持美元的购买力。
然而台湾社会经济能免于乌克兰的遭遇,其实是有个大陆可资依靠,尤其在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以后,这点是乌克兰不如台湾的地方。但作为美国收割亚欧大陆资产的工具,台湾在2014年3月18日发生了服从动荡共振的“反服贸学运”,直接冲击台北的两岸政策与九二共识。
当时已是马英九任期的尾声,学运主角是台湾的去中国化教改世代大学生。适逢课纲微调正反两方相较劲的时候,反方因为学运的助威而声势看涨,并形成一种示范效应。次年夏日,以高中生为主角的反课纲微调学运登场,最终以一名高职生的自杀而难以收场。
毫不意外,国民党在2014年底的台湾地方选举惨败;民进党在做大学运效益之后,进一步赢得2016年的“大选”。在美国掌控台湾政治的背景下,可以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出由高中生打败哈佛博士的政治肥皂剧。此后诸多“台湾傻事”,就不断挑战人类智能下限,比如台湾党政高层纷纷誓言:“我们都是乌克兰人!”
不过,将那句傻话放在亚欧大陆动荡共振的美国战略上来看,可见他们卖傻的用意。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曾在台北不客气地指出,台湾就是美国这个“全球头号恐怖主义国家”的帮凶。美国控制帮凶的方式,一如他渗透亚欧各国的套路,向来是拉一帮打一帮:帮扶蔡英文接续马英九,对美国而言就是帮扶李登辉接续蒋经国的翻版。
关键是,美国的打法是将渗透的对象弱智化,从而保证予取予求,台湾的莱猪采买与乌克兰的主权出卖,都是他的典型作品。同时,美国的遥控制衡有其明确的底线:正如美国不可能出兵乌克兰,他也不可能支持破坏其平衡遏制战略的“台独”。2014年台北学运退场的原因,就是有人急于宣传“台独”。
美国这个底线至少会坚持到台湾无力上缴保护费之前,而“台独”就意味着两岸经济合作和台湾缴费能力的终结。只有在这种保护费对美国急遽恶化的经济已是杯水车薪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变化。
虽然蔡英文当局曾试图对冲台湾对大陆的经贸依赖,而大张旗鼓地布局“新南向政策”;但事后看来,更加紧抱涵盖两岸服贸协议的ECFA,成为他们难以圆梦“台独”的主因之一。单是今年前两个月,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就高达278.2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了24.10%。
被弱智化的“台独”信众恐怕难以置信,正是因为台湾长年向美国上缴保护费,才阻滞美国支持“台独”的念想。就连美国总统里根也无法兑现“外交承认中华民国(台湾)”的竞选政见,遑论来台赚取演讲费的卸任国务卿蓬佩奥能有什么作用。
事实上,两岸经济的深度融合,已经让两岸政治往统一的方向步步收成;认同错乱与两岸当前的民意碰撞,不过是这种政治整合必经的过程。两岸的地理和人文条件,为政治经济整合提供了事在人为的天然基础。
只是台海统一之后,东亚与西太平洋的形势就将彻底翻转,美国支配亚欧大陆动荡共振以获利的战略也将崩溃大半。偏偏从东海到台湾到南海的事端,都没能让中国大陆踩上炸点,北京反而以倡导“一带一路”联通、健全、团结亚欧大陆的方式来化解海洋霸权压境,甚至在美国队眼前实现了两岸领导人会面并重申“九二共识”的历史镜头。
这是美方亟欲帮扶蔡英文取代马英九的原因。从那时候起,台海两岸间的敌意就不断上升至现在,这其中的内外因素是显而易见的。
回顾2014年的乌克兰与台湾,只有太阳花能成为连结两者的随风往事。正是在那年,军人出身的国际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劝告美国《向台湾说再见》,他那篇被视为“弃台论”的文章,恰恰刺激了台北“反服贸学运”的藏镜人。
同样在2014年,米尔斯海默也明白指出,正是由于北约东扩以及美国拢络乌克兰的刺激,才导致普京决定出兵克里米亚。他的言论,最近遭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的群殴,说明美国民粹主义政治泛滥的程度。
4月14日,美国联邦参议员格雷厄姆等人窜访中国台湾地区
美国“保卫台湾”的极限标志
同样是民粹泛滥的台湾,要美国支持“台独”其实也不难,只消台湾当局自宫ECFA,证明台湾能依靠美援或者不依靠美援就“独立”于中国之外。然而,台湾当局办不到,美国也办不到。
福山(Francis Fukuyama)说过,台湾社会并无死战的决心,美国也无“拯救台湾”的意愿,台湾不是、甚至不如乌克兰。自2014年以来,美国经援乌克兰超过数十亿美元,台湾则通过军购反向“经援”美国超过数百亿美元,这就是美国“不支持台独”的一个主因。
但现在努力相信“我们都是乌克兰人”的观众,却不愿意面对一个真相:台湾会不会是乌克兰的问题,其实并非由台湾人说了算,而是由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战略判断和博弈结果来决定。对于一个无法拒绝莱猪和辐食的社会来说,这个真相应该不算难以接受。
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自苏联解体后“民主化”30余年,至今还是无法在国际间真正自主,这点倒是和“民主化”30多年来的台湾相类似,差别在于联合国从未承认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即使是用“中华民国(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来取悦自己的人们,同样无法决定台湾会不会是乌克兰的答案。
正因为无法自主,也不愿以中国人的主体意识来面对台湾问题,才会有大约6成的台湾人期待美军“保卫台湾”。即使在这次俄乌发生冲突后,相信美国出兵台海的民意暴跌了3成,但仍有43%的民意相信日本会出兵台海。
由于日本对外贸易的80%依赖台湾海峡航道,美日双方因此很清楚台海两岸日趋靠近的影响。于是在2014年4月台北学运退场之后,奥巴马展开他的亚洲四国之行,而首站就是日本。
当时奥巴马对日媒明确表示,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他并公开支持安倍晋三解禁集体自卫权。这就是说,驱策日本去干涉台海统一,符合美方的战略设想。毕竟台海统一意味钓鱼岛重归中国,中国就如从浅滩入海的游龙,再不与美日同盟戏水。但要美国直接出兵台海,显然是一种幻想,
安倍晋三深恐“日本生命线”受制于中国,便利用这次乌克兰危机在电视台重提“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且公开鼓吹美国应该放弃“战略模糊”、出手“保卫台湾”。他甚至撩拨1994年的《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暗示乌克兰是在苏联解体后放弃了核武才导致今日局面,因而提出日本可效仿北约的“核共享”(Nuclear Sharing)战略。
但在安倍电视台讲话的同一天,金正恩就试射了今年第8度的弹道飞弹,赋予日本“核共享”一词新的定义。何况,美军高层已表示,在距离中国1600公里以内并不具备海空军优势,岂有抓手反过来要求脑死之理?
自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以后,美国“保卫台湾”的极限标志是1979年截止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当时中国大陆的经济规模不过台湾的2倍,但美国看好大陆的改革开放,并恢复双边关系正常化。
如今中国大陆经济规模已是俄国的10倍、台湾的24倍,又是美国和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且反超美国已是众所预期的大势。面对这次乌克兰危机,台湾当局与安倍晋三却还想象40多年以前的中美关系来脑补,反映的是时不我予的焦虑。
扫帚战士苏贞昌(视频截图)
“扫帚战士”苏贞昌倒是不失其时地提醒观众,要他承诺台湾不停电,无异于当年蒋介石承诺“反攻大陆”。可一旦既不能“抗中”,又不能“保台”,这帮人也就无法胜任美国收割亚欧大陆资产的工具。那么,资本主义的规律将决定美国会以“弃台”作为最后一笔收割。
而脱离资本主义规律的民粹主义,又极可能逼使“弃台”是以战争的方式来表现。当然,最多只能是美国代理人的战争。
从“裁军”到“扩军”
从目前局势看来,不少国家在这次俄乌冲突受害于美国霸权逻辑,分道扬镳的大浪暗流已纷至沓来,这又汹涌起美国驱策东亚机器的冲动。多年来被美国机器人控制的台湾民意,在排除自己是和平统一主体力量组成的认识下,只能驯从美方“扩军”的指令。
如前所述,最近一次台海两岸关系恶化的引爆点,是在2014年美国经营亚欧大陆共振战略的背景下,以“去中国化”教改世代为前锋的“太阳花运动”,他们的标语是“自己的国家自己救”。
但所谓“抗中保台”,并不是民进党的独创,而是美国霸权经营亚欧大陆战略的重要组成。换句话说,台湾当局只是美国收割亚欧大陆资产的机器人之一。台湾地区领导人能够获得美方多少的政治加持,取决于他在代理“抗中保台”工作上的胜任程度。后来的“政党轮替”,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那种工作绩效的赏罚。
今年11月台湾又将举行一场县市长选举,有了俄乌冲突和美国亚欧共振战略的外部条件,加上“抗中保台”认知战的内勤工作到位,决定了这场选举将以“存亡之战”的级别上演。泛蓝阵营如果无能消解泛滥成灾的民粹主义,也就注定在这场选战中出局,从而预告了2024年选举的失败,或者终结。
这里还存在两项变量:一是“18岁公民权修宪案公投复决”;另一是“恢复一年征兵制政策”。
对于台湾青年来说,前者讨喜,后者讨厌。但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正如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教改世代不明白那是不能单点的套餐,其支付方式就是投身台湾当局的“扩军”计划。
台军自蒋经国晚年开放两岸交流以后,兵员役期逐步缩短、数目逐步减少,但军费支出仍高,尤以蔡英文当局为最。况且,如今传出“恢复一年征兵制”的消息,显然是朝“扩军”方向移动。但是,这项政策的公布时机,按常理推论是在今年选举之后,以免气走年轻选票。
泛蓝阵营如果反对“18岁公民权”,就会被打成“既得利益阶级”,因此他们只能拿香跟拜,坐视台湾政治更加民粹化或低能化,有利于执政当局。而收割到选票的执政党,便有底气执行美国施压下的“恢复一年征兵制”。况且,就算在选前公布这项政策,泛蓝阵营如果反对的话,也会被打成“不爱台湾的中共同路人”。
世代差异的变量
也就是说,这两项变量看起来都有利于民进党。
唯一的问题是,首届被新课纲整到高三的学生正好18岁,他们刚经受了新制考招的测试。再三被当成小白鼠的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长师友和社会群体,会怎么看待这场套餐盛宴?公民权与征兵制云云,如何补偿他们被浪费的青春?又将如何影响他们一生仅有的青春?
如果有一天,当他们沾沾自喜地荣膺“公民”身份后,也收到“18岁以上公民动员令”时,或许会想起2022年2月那个太阳花的当局,也曾发出过让人不见天日的通知吧。
可以确定的是,这批有别于“太阳花世代”的台湾年轻人,并不像那位希望香港变成乌克兰一样的女生。通过各类媒体的拟像正义或煽情正义的反照,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乌克兰人,他们也不希望台湾像乌克兰一样。虽然他们已经是受害人,但未来有更多阳光灿烂的可能,他们未必接受太阳花世代的历史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