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安徽宣城的李自财收到出舱通知后,主动找到护士长,希望可以继续留下来做志愿者,帮助攻克疫情。
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他介绍,自己35岁,从事室内装修行业,来上海有十年了,现在工作暂停。
在方舱内见证了医护人员辛勤付出后,李自财也想出一份力。最终,防疫指挥部未予通过,他打算再评估自己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因其在上海的住所是合租房,不满足居家隔离条件。另外,也考虑小区住户的感受,他选择在酒店自我观察一周再回去。
“结束观察期后,如果上海哪里需要志愿者,我还是义无反顾地愿意去,为上海疫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受访者供图
对话当事人
【1】在方舱起得早,休息得也早
九派新闻:什么时候收到通知要进方舱?
李自财:3月底,我作为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被拉到指定的隔离酒店观察,在隔离酒店测核酸的时候发现异常,被拉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
4月1日晚上8点左右,我坐大巴车到了方舱医院,在方舱医院住了10天出舱。跟我同一批进舱的当时有二十几个人,估计还剩七八个。
九派新闻:收到消息的时候什么感受?
李自财:方舱生活对我来说是未知的,一开始有点担忧,进方舱后慢慢熟悉情况就好了。家人比较担心,问我这问我那,我就开玩笑说,要是我不在方舱,还要考虑在家里买菜做饭的问题,让他们放松一下,不要太紧张。
九派新闻:在方舱的生活作息是怎样的?
李自财:每天我5点半到6点左右醒,然后帮护士们一起给患者发放早点。中午在活动区晒晒太阳,活动活动,下午也是。晚上一般10点左右休息,这里有不少老人和小孩,起得早,休息得也早。
【2】看到“大白”累得扶墙休息
九派新闻:介绍一下方舱的环境?
李自财:床大概一米宽,一个“房间”两张床,挨边放着,中间有个空档。舱内的灯24小时亮着,从来不熄,有人用口罩挡眼睛睡。我头两天也不适应,后来发现医护人员每天晚上要查房,灯关了也不方便,可能有这个缘故。
生活用品几乎都有,方舱给每个床位都配备了一套,包括消毒酒精、纸巾、脸盆、拖鞋、毛巾等等。这里有热水,有移动卫生间,但没有洗澡的条件。厕所卫生不算好,经常冲不干净,人们不愿意上也只能换一个。设施不分等级,只要是被感染的人,在这都一样的待遇。
受访者供图
九派新闻:一日三餐吃什么?
李自财:每天的早餐是面包、牛奶,中午晚上是两荤两素的盒饭。盒饭通常是医护人员把饭拉进来,志愿者们帮忙把饭推到不同区域发放。
我有一回看到,“大白”穿着防护服,从很远的地方把饭推过来,他流汗后扶墙站着休息,可能有点脱水、头晕。
九派新闻:你要吃药吗?
李自财:我的症状是轻微咳嗽,在方舱没有吃药,医生几乎也不建议吃药,靠自身免疫。
【3】有人锻炼身体,有人线上办公
九派新闻:在方舱,大家最关注什么信息?
李自财:大家最关心的信息就是核酸检测结果。其实我4月3号核酸就已经转阴了,之后7号、8号、10号又做了核酸。这几次核酸检测结果没有公开,但我推测应该是阴性的,所以医护人员通知我出舱。
九派新闻:核酸检测结果不公开,怎么理解?
李自财:在方舱里,你就算去问,护士站也不会说核酸检测结果,除非指挥部过来安排哪些人走,他们就通知哪些人。
有的患者会争论,但我理解,假如说公布出来,阴性的人站在阳性的人旁边,就会觉得很不自在。
九派新闻:人们会因此恐慌、忧虑吗?
李自财:有的人离开,有的人进来,这种时候,有个别人情绪爆发,觉得舱内的阳性已经慢慢减少了,后面又来了新的,怕他们自身体质较弱,又会复阳。
我同事有进了方舱很紧张的,我就告诉他不要害怕,心情烦闷就多跟别人聊聊天。
我所在的舱馆大概1500人,整体氛围还好,有人带了羽毛球,打打羽毛球,也有人跑步、跳广场舞、打太极。还有很多人线上办公、上网课的,但总体环境有些吵闹,专注起来有点困难。
【4】想留下帮忙,医生说太感谢
九派新闻:几名医护人员负责照顾一个区域?
李自财:平均4个医护人员负责照看一百多人,应该是6小时一班。医护人员偶尔还带大家做手工,其实这不是他们职责范围,可能他们觉得这个方式比较能够让大家融入方舱生活吧。患者待在里面也不觉得烦闷,避免产生过多顾虑,大家一起把这个时期度过了就好了。
九派新闻:照顾你的医护人员是哪里的?
李自财:我们这里一开始是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负责,后来由江西的援沪医疗队接管。上海医护是一个院区的,配合起来更默契,江西医护的可能来自好几个院区,工作时相对分散。
九派新闻:还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见闻?
李自财:方舱里有群众积极帮助医护人员打杂、发放盒饭,建了一个志愿者微信群,有的老人小孩需要帮助的,也会帮忙。个别人可能觉得在方舱待久了,心情压抑,大家也都相互劝劝。
医生通知我可以出舱的时候,我想留下来帮忙,他们说太感谢了,就把我的情况向防疫指挥部反映,指挥部的意思是不需要我在方舱里做志愿者,毕竟我的名字已经登记在出舱名单上,所以我就出来了,后续再看看哪里需要帮忙。
【5】出舱前行李和全身都要消毒
九派新闻:出舱是什么场景?
李自财:我把行李收好后,工作人员会把消杀机推过来,在你床边挨件进行消毒,之后才允许把行李装到包里。到了门口,全身再消毒一遍才能出舱。出舱后上大巴,直接送你回目的地。
九派新闻:回住处的过程顺利吗?
李自财:因为我在上海的住所是合租房,不满足居家隔离条件。另外,也考虑小区住户的感受,我选择在酒店自我隔离一周再回去。
单位支持我,不让我自己掏钱,昨天晚上,我已经入住了。我到酒店打开包,发现消毒完的衣服都湿的,我打算再用开水和酒精泡一泡,毕竟也是对自己负责。
九派新闻:对上海印象如何?
李自财:我在上海待得时间也比较久,也认识很多上海人,我觉得上海很好。
我喜欢在朋友圈发一些日常,不少人评论都是积极的,我也没感受到什么歧视。希望上海尽早解封,我也早点和家人团聚。
相关新闻:我在上海方舱住了11天,看到魔幻人间
在世博源方舱他住了11天,每天都想赶紧离开也看见了有不想出去的人
上周六,zhuyi终于可以回家了。
他收拾行李,在离开世博集中隔离点前,拿了一个黄色的医疗废物袋当作纪念品,装进行李箱。
zhuyi在这里住了11天。
病友们称它为世博源方舱,是本轮疫情中,上海最早建成的大型集中隔离点,如今有几千人住在这里。
他刚来的时候,跟所有人一样,不习惯日夜常亮的照明,嘈杂的人声和手机外放噪音让他难以入眠。
但“有一说一,这里的伙食真的不错”。
方舱其实就是个小社会,zhuyi是无症状感染者,他多数时间都是在到处溜达,观察周围,用文字和图片写下自己的方舱日记。
在这里他看到了人生百态,是过去从来未曾想到的。“像我这样时时刻刻都想离开方舱的人,看到居然有不少人是不想离开方舱的。”
以下是他的自述。
01
世博展览馆“一层千床”
民间智慧保睡眠质量
我叫zhuyi,是一名美食博主,上周六(4月9日)刚从世博源方舱出院回家。
首先需要声明的一点是,以下这些见闻只代表我个人的真实经历。因为“中招”较早,我所在的世博源方舱是这次最早修好的,条件相对完备。
谁也没想到后面每天几千几万增长,再怎么火速扩建也很难保持这样的生活水准。
我也有朋友最近被转运,去到的方舱刚建好,没有隔断、电源插座等等,我看到他们拍的视频里,和我现在住的地方差别太大了,我就只能先安慰他几句。
如果按照计划,我的整个隔离过程是31天,正好一个月。
这31天包括3月小区封闭的2天,测出核酸异常在家等待转运的2天,被运至嘉定的瑞金北院10天,世博方舱的10天,再加上后续居家隔离7天。
踏进世博展览馆改建成的方舱,第一眼有点震撼,目之所及全部都是床。我们是在地下的这一层,据我估计这层床位数将近1000,楼上还有一层,这样的场馆还有几个。
这个建筑本身有完善的公共设备,比如空调系统。
通道里放置了很多独立的移动厕所,就是音乐节常见的那种。冲水是脚踩式的,一个星期后的卫生状况就很糟糕了。
没有地方洗澡,有固定的洗漱的龙头,但只有冷水。
如果你要打热水,需要去热水机那边排队,那是给别人灌保温瓶用的,排队经常二三十米,水流很细,如果打盆热水洗头要花好多时间。
睡觉在这里是个大问题,我平时睡觉每天是7个半小时,在这里差不多只有5个半小时。
主要是因为世博方舱里的灯是常亮的,明晃晃的大灯,这让我有些受不了。我来得仓促,没带眼罩和耳塞。
这里有一些通用的办法,比如去护士台领毯子在隔断上拉天幕,睡觉时候把口罩戴在眼睛上,能够遮一遮光线。
每个人生活习惯不同,有的人起得早,有的人嗓门大,有些人用手机看剧会声音外放,有的人打鼾起来地动山摇,隔了好几个床位都能传到我这里。
这一层卫生间附近的通道是唯一能直接晒到太阳的地方,在床位区因为灯光的关系分不清昼夜,我每天会站在这里晒太阳合成点维生素D。
方舱最北面是患者活动区,我会上下午各做一组10分钟不到的hiit,每日步行6000-8000步。
我觉得在这里必须要坚持运动,但也不能让自己做得太激烈,浑身是汗也没办法洗澡,需要适可而止。
这里有一面巨大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天空的一角,知道现在是白天还是夜晚,让身体感受昼夜节律,时间不只是一个数字上的意义。
02
病人自发当志愿者
老人孩子人生百态
世博源方舱的伙食完全免费,说实话真的不错,早餐必有牛奶,中晚餐两荤两素。
这个盒饭比普通便利店里的盒饭都要好,豌豆虾仁、梅干菜烧肉、番茄鱼片、豆干炒肉、大排……还有额外的牛奶、饼干、蛋糕时有供应。
早中晚餐的节奏差不多是7点、11点、17点。刚开始也有小混乱,盒饭一到护士台有人就直接冲上来拿,帮别人带一拎好几盒,后面的人怕拿不到就慌了。
我第一天吃饭连筷子都没有,用一次性纸杯挖着吃。后来秩序好了很多,有“志愿者”来推车分饭。
这些志愿者都是病患自发来做的,拉了一个群,在入院的时候医生也会问你是不是党员,如果是的话可以发挥带头作用等等。
倒推来看,我应该是3月中旬去菜市场买菜时被感染的。
买菜前一天我去朋友家吃饭,他们后来因为和我密接也进酒店隔离了14天,14连阴,所以基本确定了事发点是第二天的菜市场。
这个还原过程,是方舱里一个水产大哥给我分析的,那里有一大片床位都是卖菜、卖肉、卖水产的。
其实在瑞金北隔离时,我就感觉怎么有那么多菜场的哥们,他们是支撑这个社会刚需的人群,大量中招,手停口停对他们的生活冲击巨大。
世博源方舱里对男女床位有大致区分,有些人会用黄色垃圾袋绑在搁板柱子上进一步遮挡,也有夫妻一起隔离在这里的,可以要求相邻床位,护士一般会满足。
我有一位70多岁的病友,我俩当初是同一部救护车拉到瑞金北院,住进同病房,前几天一起转来世博源方舱。
他住在另一个区域,我去看望他。他给我们讲过去当通信兵的经历,讲摩尔斯密码、起床号熄灯号。
老人和分开隔离的老伴在方舱团聚了,但这里彻夜通明的环境对老年人实在不友好,他们为了安静选了偏在一角的床位,离卫生间差不多300米。我的床位离卫生间200米,半夜上个厕所来回一趟睡意全无。
我除了手机之外带了一个iPad用于工作,但环境噪音会让我有点焦虑。你不清楚自己的核酸结果,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出去,很难集中精神。
如果按照世博源方舱这个条件的话,你当然也可以带笔记本电脑来工作,床头有电源,场馆也有Wi-Fi,每天手机号码注册一下就能用,然后他们医护人员自己也建了一个Wi-Fi。
我在这里能看到孩子们在各自床位上网课。据我见大多数孩子都是和大人一起来隔离的,孩子们之间也会玩在一起。
我进方舱的时候也没有想过会做这么多的文字记录,当时我抱着可能很快就能回去的希望。
后来意识到我在这里有很多的时间,就每天到处走,遇到好玩的事情就拍下来,看哪些人可以聊聊天,就变成了我微博上的这些记录。
这里每个人都会用手机看外面发生的事情,有些人手机外放得不响,还是能直接听到,但大家不太会相互讨论。更不会聊到个人,比如你对什么美剧感兴趣,喜欢看什么电影之类的。
每个人最关心的还是眼下,比如今天核酸什么时候做,自己上一次什么结果,因为只要能做核酸,就表示你有了出去的可能性。
03
也有人不想出去
临走时病友厚礼相赠
世博源方舱里基本的生活物资是不缺的,一进去会发给你脸盆、牙刷牙膏、塑料拖鞋等等。
其他必需品在护士台都能领到,比如卫生纸、乳胶手套、湿巾、洗手液,以及零食和瓶装水。
出院之前,新轮换来的这批部队医院医护人都特别好,讲话轻言细语,同她们讲好的事情也会记得。
但如果你需要外面的人帮你送东西进来,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毕竟是传染病医院,内外物资的交换非常严格。
所以,做足充分准备很重要。像我之前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张进方舱准备物品清单(见文末),里面包括指甲刀、剃须刀、剪刀这些,都是能带进来的。
安检最主要是不允许你带打火机,尽管还是看到有人能在户外的通道里偷偷抽烟。
还有一个是我不确定他们会不会阻拦的,就是小的电热水壶,我看到有人在床位边用的。我不太确定床头的电源能不能承受功率,万一短路其实很危险。
不是每个病友都像我这样每时每刻都想离开方舱的,也有想一直阳一直待下去的人。
比如我见到有些人,做装修工的,本来就是在外面没有固定住所,随身带着被子铺盖,哪里干活睡哪里,你让他们现在出院,他们也没地方去的。
还有的人隔离进来之后,租的房子到期了,房东明确不给租了,你出去也买不到吃的,回老家你是红码也没交通工具,只能阳在这里等彻底解封,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倒是有位理发师,带着家伙来的,我看他是真不想走。最早是挨着床位巡回,见人就说理发可以找他,结果上门生意络绎不绝,一次20元。
我也不知道会不会交叉感染,但看见了会一门手艺的重要性。
如果要出院,你需要连续两次核酸结果阴性,每隔一天做一次核酸,也就是说你如果做出来有一次阳,要再连阴两次,这就是再等上四五天。
我在第10天时终于接到了可以出院的通知,在这里熬了10天鹰,总算熬出了头。
这时候有两种选择,一是回家继续居家隔离7天,前提是你家小区居委同意;第二种就是去定点的隔离酒店,继续熬。我们小区居委通情达理,允许我回家。
临走的时候,瑞金北的病友怕我出去之后买不到吃的,给了我一大包他在方舱囤的面包蛋糕,我厚着脸皮塞进行李箱。去护士台填表回来,床上又整整齐齐摆了好多。
但回家之路没有那么顺利,因为人手实在有限,一直没有车来接。我在世博源方舱就这样又多住了一天。
我观察到这里最近两天有明显变化,卫生间更干净了,盒饭的分量减少了——这其实是好事,因为我一个大男人吃完都会觉得很饱,胃口小的难免浪费,不如这样量小一点。
第二天终于有车出院了,临走前,我去护士台要了一只黄色的医疗废物袋。
这样的袋子,在方舱无处不在,展开能当作布帘,拧成一股能当绳子,过到顶上电线掉下来,也有人扎了几片袋子上去防止路过的人撞上。
我把这只医疗废物袋作为纪念品,折叠好放进了行李箱。
附:zhuyi整理的方舱准备物品清单
文、编辑/Cardi C
图片及部分文字来自受访者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