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一家半拉着门营业的水果店前有许多等待买货的骑手。一名市民路过时,好奇地低头往里看。近日,上海市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按照分类管理原则,要求在封控区和管控区,超市卖场、连锁餐饮、药店等商业网点应开尽开,关门不停业,线上下单,线下理货,集订集送。在防范区,有限允许商业网点恢复经营,合理配置网点点位、合理安排开店数量、合理确定上岗人数。同时,对入店顾客落实预约、限流、保持距离等防疫规范。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一家水果店半拉着门营业,不少骑手在附近等待接单为顾客抢购水果、饮料、鸡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在街边一家半拉着门营业的水果店前,一名骑手手拿现金购买水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7名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在夜里带着行李离家,连夜前往浙江金华的隔离点。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4月初,江苏、浙江紧急为上海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相关隔离人员提供房源,总量为6万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7名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在夜里拎着被子离家,连夜前往浙江金华的隔离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一家杂货店打开店门为附近市民提供生活物资保障,一位市民正在店内购买饮料和酒。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一名男子在一家临时开门的杂货店帮朋友代买油、饮料等生活物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一家杂货店打开店门为附近市民提供生活物资保障,店铺内只有微弱的灯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一名外卖骑手在一家商店门前打电话,询问朋友是否需要帮忙代买一些东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一名男子骑着三轮车往一家水果店送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在街头一处核酸采样点,医护人员正在采集一位居民的鼻拭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街头一处核酸采样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一名身穿防护服的人员在街边值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一名在上海打零工的男子露宿街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一家全季酒店正被改造为隔离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一位市民在屋檐下随着手机里的音乐锻炼身体。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一名骑手正在送货。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一名密切接触者在街头等待前来接他前往隔离点的车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9日晚上,上海市黄浦区,一名男子从河南南路空旷的街道上走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0日,是上海自3月28日凌晨5时采取分区防控后的第14天,也是33岁的跑腿骑手曾召兵在上海街头连续送单的第21天。在这21天里,他曾为方舱送过物资,也曾为连续几日抢菜无果的癌症化疗病人送过食物,却分文未收。他说:“你对别人的好,别人都记得。将心比心做好事,没人说你傻。”

以下为曾召兵自述(略有编辑):

我叫曾召兵,今年33岁,四川射洪人。我是2月6日,也就是大年初六那天从老家回到上海上班的。大概从3月21日开始,我接到很多疫情物资配送的单子。

我们这个小组有十几个人,都是同城跑腿,跑远单比较多。正常情况下,一天大概跑30到50单,如果近一点,一天能跑60、70单。

现在大家每天也就送20单左右。因为跟之前相比,很多地区被封控不能去,所以我们现在基本跑的单都在5公里之内。目前真正比较困难的是,顾客要求的物资比较难买到。

很多顾客是要求买菜、肉或营养品,我接单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给顾客打电话,告诉他单子上有哪些物品可能买不到,询问对方愿不愿意找代替的东西。有的顾客买很多,打电话一时说不明白,我们就加微信开视频,让顾客看着选哪些替代品,这样下来很耽误时间,一天送超过20单就算很厉害了,有时候帮别人买一单下来基本上花1个小时。



曾召兵在超市帮顾客选购 受访者供图

像蔬菜、肉和水果这些,我们基本都能想办法买到,但有的顾客要牛奶、面包、泡面、火腿肠这类食物就很难了,泡面现在都是“奢侈品”,平常100块钱一箱的泡面,现在120块都买不到。

药物一般是顾客线上下单,我们直接去店里拿,但连花清瘟、抗原试剂、酒精等这类东西现在很难买到。每天都有很多人让我帮买烟,比买吃的还来劲,但说实话烟也不是必须品,我一般就告诉对方,我也没烟抽。

3月28日,也就是刚开始分区防控的时候,那是最难的时候。很多地方连方便面的影子都找不到,不过这两天还好,有的小店没有开门营业,但你可以跟里面的人沟通,让他们把东西拿出来,有时候能看到泡面。

现在大部分单子都不算难买到,最难的是明明买不到,顾客还死活要你给他找,就感觉我在骗他。有的顾客干脆说,你开个价吧,我给你加钱。谁不想挣钱呢?但这个跟钱有关吗?

不过大部分的顾客还是很理解我们。他会说你到了超市咱们加个微信,看一下东西,或者有什么东西就拿什么东西,不一定照着订单买。有时候东西实在买不到,顾客也不会多说什么,就主动取消订单了。

“将心比心做好事,没人说你傻”

这21天,印象比较深刻的单子,可能就是给那个癌症化疗患者送吃的。

记得那是3月31日下午4点左右,我去给隔离同事送吃的,快到的时候,队长问我:“你手里没单吧,不要接单了,有个紧急事项你看一下。”我一看是从山西来上海做化疗的癌症患者求助,需要买排骨、小米、西红柿和黄瓜。

我第一反应就是没问题,我马上去处理。因为我父亲就是因癌症走的,我特别理解家属的心情。他为什么需要这些东西?因为一个癌症患者在化疗期间吃不进任何食物,需要用破壁机把这些东西打成粥一样的流食,用管子输进去。

我把周边印象中正在营业的4、5个商店都跑了一遍,半个小时过去了,确实买不到他需要的东西。我就给同事打电话求助,当时他手里还有单,但还是先帮我买好。当时同事离我还有5.5公里,我赶紧骑车赶过去。不料途中突然下雨了,越下越大,我也不敢骑太快。从同事那里拿到东西后,我就急忙给顾客送过去,送完之后我发现自己湿透了。其实雨衣也在车里,但我当时着急,想着工服可能防水,也就没来得及穿。

送过去以后,是求助者的爸爸下来拿的,患癌症的是求助者的妈妈。当时他问我多少钱,我说不要你付钱,又说了句祝早日康复,就直接走了。

在买东西之前,队长说配送费也不要了,他先拿钱给我。我说谁还去想配送费,买东西的钱我都不想要了。买东西总共花了212块钱,后来队长把钱给我了。我说后面如果公司没有报销,这钱咱俩一人一半,咱们俩年轻,一百多块钱什么时候都能挣到。



求助者给曾召兵发来的感谢短信 受访者供图

后来求助者给我发了短信,说“我们是陌生人,您还愿意伸出援手帮我,我也会像您一样,向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我看完后挺感动的。前两天,因为没人接单,别人也不熟悉情况,这个求助者又私下联系我,我当时忙,后来回过电话去问情况,她说现在还能再坚持两天。我说到时候你实在坚持不住了,给我打电话,我再想办法给你找一些,多少不敢保证,先想办法买点排骨之类的先吃着。我觉得人将心比心做好事,没人说你傻,不管别人能不能记得,你自己心里舒服就行了。

“其实我也害怕”

有时候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我也害怕,不敢去。

记得有位住在方舱的女顾客让我帮买毛巾等生活用品,刚开始我其实不想去,因为对方已经确诊了,比较危险。但她给我说,她还有个小孩,虽然没有检测出阳性,但因为家里没人照顾,现在还是跟她一起住在方舱里。我一想到小孩,就改变主意了,我就想着为了小孩,给人家买一些过去,离远一些就好。方舱的话,食品是一律送不进去的,但生活用品可以。

上次还有个顾客给我打电话让我帮他母亲买点茶壶、碗筷、勺子之类的日常用品,因为当时他母亲已经在集中隔离点了,没有人敢接单,他一直说好话,我想了一下就买了送去了。后面他儿子给我转了100块钱的小费,上面还写“谢谢你,逆行者,希望你自己也注意防护。”他妈妈也专门打电话过来,跟我说谢谢,说了很多好听的话。我当时心里头很感动,至少我的付出,对方是知道的。



4月9日,顾客要曾师傅帮忙送花,他取到花后拍照发了个朋友圈。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被隔离的人,看到我们给他们买到东西拿过去,很开心。像有的顾客会给小费,我们跟他说谢谢,他都会回复说,应该我谢谢你,真的太感谢了,你们辛苦了。

“我这辈子再也不想逛超市了”

说实话,在外面跑这四五年,从来没有觉得现在这么累。早上7点出去,晚上8点回来,几乎每天都在超市里跑来跑去买东西,我这辈子再也不想逛超市了。

前段时间忙的时候,基本上是早上出去直到晚上才能吃一顿,如果下午饿了,就吃点小面包,这两天遇到一个商店可以买炸酱面、盒饭,我们早上去买两盒放在那里。目前想吃肉有点难,不一定能买到熟的,生的没地方煮。

21日那天,我住的地方被封控了,回不了家。所以我有几天住在朋友那里,再后来我朋友那里也封控了,我找了一辆小型的SUV,这几天一直睡在车上。



曾召兵睡觉的汽车 受访者供图

我妈天天给我打电话,发信息,说担心死了,这让我心里面特别难受。但我还得安慰她,说别怕。我儿子正在上初中,家里就靠我养。我妈老说,如果你出了事,家里面怎么办。他们一直让我不要去跑,让我在家里面躲着。我说,躲着别把我憋出病了。

其实3月22日的时候,上海还可以正常出入。家里人都给我打电话叫我回家,我当时想的是熬几天就过去了,留下就行了。但现在既然选择留下来了,能做的就是做好防护。(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