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篇「求救」火爆了朋友圈。 里面描述了现在大部分上海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

 

具体内容是,虽然全国各地都在支援上海,但现实是,大部分人还是物资稀缺。

 

特别是在粮食上。

 



(文中截取的部分)

 

文章已经被和谐了,但从刷屏的程度看,不能说全部真实,至少代表了此刻大部分上海人的心态。

老徐我随手在微博搜了下,类似的「求救」并不少。

 

有人说,家里一个苹果5口人分着吃,甚至因为蔬菜吃得少,家人已经开始口腔溃疡。



有人一天只有一顿,拿到一次物资堪比中奖。

 



更甚者,三天里只拿到了一盒牛奶,一瓶油和一袋挂面。

 



这样一直靠抢菜过日子,很多上海人的精神和肉体都濒临崩溃。

 

甚至,有人开始羡慕起了方舱病人的生活,因为里面起码能保证饮食问题。

 

生存物资的极度匮乏,是摆在疫情下的众生难题。

 

是上海没有物资了吗?是全国已经没有物资了吗?

不然。

用京东现在的掌门人徐雷的话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物流。

好在,上海在纠错的路上了。

这两天上海开始分区管控,也开始意识到快递小哥、配送员等最后一公里的人手在如今的上海中作用举足轻重。

措施在整改,上海在改变。

老徐相信这样亡羊补牢,应该为时未晚。

 

我不在上海,但这次上海给我的带来的效应有点夸张,像昨天广州才爆出有案例,大家瞬间就将菜市场搬空。

主要原因还是上海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让大家怕了。

这也让我思考,上海之后,我们应该总结一些什么教训,才不会让这次的痛白白挨。

我认为,教训有四。

教训一,没有危机意识。

 

距离大饥荒的年代过去太远了,我们这代人也没有经历过战争时期,大家都以为现在日常生活就是应该的。

其实,哪有什么该不该。

 

公共资源是有限的,每当灾难来临时,最先陷入沼泽的永远是普通人。

危机意识这东西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了。

 

因为他们经常发生一些重大自然灾害,譬如地震,海啸,沙尘暴等。

 

在灾难面前,他们早已身经百战。

 

比如常年地震的日本。

 

老徐有个朋友,去日本才留学了几年,现在危机意识特别强,还一直给我科普日本那边在民间一直在推动“日常储备应急食品和防灾用品” 的自助运动。

 



 

据说,几乎每个日本家庭都人手一个“紧急避难物品专用包” ,里面有短期避难紧要的生活用品和应急食品。

 

比如可以长期保存的干面包和罐头,自来水和医疗用品。

 



更绝的是,日本在2011年大地震后陆续修改了防灾体制,在民间大力宣传「滚动式库存法」。

 

所谓滚动式库存法,就是避免“避难包”里的食物过期,所以民众要定时更新库存食品;

即便没有灾害发生,民众平时也要多买日常在家就能吃,保存性高的便利食品储备。

 

于是,及时补充库存的理念扎根在了日本人心里,这种思维在如今的新冠疫情中同样非常适用。



再比如一些欧洲国家。

平时他们爱买许多极易储存的罐头或速食食品,避免灾难来临时遇到物资不足的情况。



他们还特别钟情于卫生纸,无论即将发生什么意外灾害,家里没有卫生纸就是不行。



澳大利亚人在新冠刚开始那段时间就掀起了一股卫生纸风潮。

很多人都是几袋几袋的买,有人甚至为了抢一卷卫生纸而大打出手。



这事当时还被网友编成了段子,可没想到,如今我们也切身体会到,日常生活必需品在隔离期间有多重要。

我们必须承认,未雨绸缪,真的可以让人在疫情下不那么「被动」。

提前屯粮,真的有用。

 

一些基础必备类物资,比如米、面、油和各种调味料,最配置好一到两个月的量。

 

也要适当选择一些更易储存的蔬菜和食品。

 

蔬菜可以挑土豆、洋葱、大白菜等,比一般的蔬菜更易储存。

 

干货可以选择方便面,饼干或者泡水就能食用的蘑菇,木耳,腐竹,粉丝等;

 

肉类可以把猪肉、鸡胸肉、牛排、牛肉丸等放进冷冻,这样保质期被延长,更利于持久战。

 

零食可以多买一些面包、牛奶或牛肉干,这些东西一般没有太阳直晒都能存个一年半载。

 

此外,家里有宠物的也要提前备好2~3月的宠物粮。



(网友自制的囤货清单)

 

还有个比较重要的,居家日用品与药品也不能落下。

 

除了日常必备的纸巾,牙膏等,家里有女性的还要囤好卫生巾等女性用品。

 

至于药物,像一些刚需的止血贴,维生素,感冒药,胃药等都要根据家庭成员的数量备好两个月的量。

 

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应急情况,比如在家突发头痛,或者感冒,拉肚子啥的。

说实话,我们的日子被保护得太好了,以至于我们大多数人是没有危机意识,也很容易陷入万事有国家兜底的执念。

不是说国家会不会放弃我们,而是适当自己兜底也是一个合格公民的体现。

教训二,别理解错共存,更别摆烂。

目前的舆论环境是很多人看到原来得了新冠能自愈,年轻人致死率不高后就开始利用自己能在互联网发声的优势。

不断放大上海的矛盾,引出共存的方案。

其实这一现象,越南早就出现了。

早期,他们的防疫也做得很好,甚至在全世界都能排上名,但后面也是觉得可以共存了,再加上类似上海目前遇到的声音一样。

他们就试了一次。

结果经济反而比2020还垮,城市为了维稳都需要军队介入,死亡人数也达到新高。

此刻他们想再清零,就再也回不去了。

越南的教训对我们来说不可不记。

我这阵子最大的感受是,连我老家那疙瘩地方的长辈,那些从没出过远门的人都觉得要积极抗疫,都意识到被感染了很麻烦。

怎么到了信息发达的大城市,反而动不动就要求躺平摆烂。

现在那些鼓吹共存的,这阵子可能连菜都抢不到,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家里的老人小孩到时候就能抢到医院的治疗呢?

年轻人共存不难,但我们大家都不是个体,总不能只从自身考虑吧?

当然,我也挺反对极端化清零。

连国家都说了,是「动态清零」,连高层的讲话也直接点明,要抗疫,也要经济。

结果很多人一来就是非黑即白,「动态」两个字直接不要了,这一点不止体现在某些极端的普通民众,有些基层干部也是抱着类似心态。

若是治理国家那么容易,还需要每年那么低的考公上岸率吗?

说白了,不敢作为也是摆烂。

教训三,放弃幻想,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很多共存派的想法是,只要不抗疫,疫情就会消失,但问题是,新冠这玩意可是瘟疫。

就算你不抵抗,它依旧存在,死亡、伤害、后遗症依旧会随之而来。

既然改变不了现实,那就改变心态。

工作上,不要老是以疫情结束为理由,把很多目标和计划一拖再拖。

最怕的是疫情结束了,你已经没有能力再努力了。

生活中,除了我刚刚提到的危机意识,也要注意适当远离负面信息。

在疫情下,我们无可避免会接收到无数碎片化,有冲击性的各类信息。

 

譬如,基层人民的苦难、呼救或悲剧事件,还有各种小道消息。

 

尤其是在隔离期间,人的心理本就趋于压抑,这时再过多地摄取负面信息,只会得到无止境的焦虑。

 

这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当你已经觉得心里难受,情绪低落时,是时候放下手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不要到时候疫情结束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也结束了。

放弃幻想,接受现实,重新调整心态和策略,也是一种自救。

写到这里,想起近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小故事,我就以它为结尾吧。

这两天,广州疫情复发,有个上了年纪的朋友发来信息叮嘱我记得要买点粮食储备。

我反问他这样会不会显得不信任国家,增加政府的负担。

他给我回复的原话是这样的。

自从疫情进入第三年,他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平日里囤好物资,花钱也理性,尽量留点存款,风险大的投资也不碰,只看稳定的。

然后像现在有确诊了就安顿好家人,尤其是老人小孩,自己也尽量不外出。

接着,就是等。

这期间该工作就工作,政府说隔离他就隔离,说做核酸他就核酸。

用他的话来说,我照顾好我的小家,不需要给国家添麻烦,也不用我的家人担惊受怕,这就是自己对抗疫最大的贡献。

想一想,这应该也是我们大部分人能参与抗疫最好的选择了吧。

延伸阅读:孙春兰重磅发声:咬紧牙关持续奋战

孙春兰: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咬紧牙关持续奋战!


据上海发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4月9日至10日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出席疫情分析、医疗救治专题会,并前往市大数据中心、在沪相关高校,察看全员核酸检测进展、大学校园疫情防控等情况。孙春兰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咬紧牙关持续奋战,坚决做到“四应四尽”,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市委书记李强参加相关活动。

9日晚,孙春兰召开疫情分析会,听取工作组关于上海疫情防控形势的汇报,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一步研判并部署安排下一步工作。10日,上海进行新一轮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孙春兰来到市大数据中心,详细了解核酸检测各环节耗时、分时分区统计数据,要求进一步强化“采、送、检、报、转、收”各环节的高效衔接和协同联动,最大限度压缩时间、提高效率、快出结果,及时发现风险人员并快速转运收治隔离。随后,孙春兰先后前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深入了解高校落实防控措施、疫情应急处置、教学活动开展、师生生活保障等情况,要求高校进一步严格闭环管理,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堵塞漏洞,在思想、教学和生活上切实关心好广大师生,全力守护师生安康、校园安全。

孙春兰指出,作为拥有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当前上海疫情防控正处在最紧要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以快制快、兵贵神速,在核酸检测、转运收治隔离、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建设等各方面迅速有力推进。要及时深入分析疫情趋势,以科学专业的研判为优化疫情防控举措提供有力支撑。要根据本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动态调整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设置,尽量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要切实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坚持中西医结合、分类施治,按照同质化、规范化原则,持续提升救治水平,护佑好每一个生命,并做好救治经验的积累。在快速有序组织好入院入舱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康复患者出院出舱工作,建立从医院、方舱到社区的衔接机制,确保出院出舱群众顺利回家。各级党委、政府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不折不扣将部署的任务落实到位,以更大决心实现日清日结。要持续充实基层防控力量,细心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帮助排忧解难,更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打赢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